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30):48-49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辉 《山东医药》2006,46(24):35-35
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剖宫产术后接受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术后不实施镇痛。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24、48h时的血清泌乳素(PRL),称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3d早晨的体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术后24、48h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PRL含量无差异,术后24、48h的PRL含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产后第3天实验组新生儿体重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剖宫产术后镇痛能减轻产妇疼痛,促进PRL分泌,有利于新生儿体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宫口开全产妇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具有子宫收缩(简称宫缩)和无宫缩急诊剖宫产患者共60例,分别为无宫缩组(A组),有宫缩宫口扩张(0~8 cm)组(B组),有宫缩宫口开全组(C组),每组20例.0.75%罗哌卡因1.5 mL稀释至2 mL后,头向缓慢(30 s左右)注入蛛网膜下腔1.8 mL,腰硬联合麻醉于L2~L3穿刺,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 cm.术中3组麻醉效果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记录腰麻后痛觉消失平面达T4及以上例数、最高痛觉消失平面及其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并观察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3组孕产妇腰麻最高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硬膜外用药量、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腰麻平面达T4及以上例数多于A、B组(P均<0.05),且C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A、B组(P均<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宫口开全产妇剖宫产,脊麻感觉阻滞平面升高,进行个体化用药麻醉效果更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处理组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通过自控静脉镇痛给予的舒芬太尼剂量,记录初次追加镇痛的时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处理组自控静脉镇痛中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大于对照(P<0.01),且处理组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术后12 h和24 h的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Ramsay镇静和PON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心率、胎心率,与对照组产妇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痛镇痛方式,能够实现有效镇痛、不影响胎儿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东  林惠华 《山东医药》2007,47(21):91-92
将40例ASA I-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CFB组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EPI组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手术后及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0.33%罗哌卡因30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活动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静息和运动时VAS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EPI组,P〈0.001。认为硬膜外置管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连续股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李春光 《山东医药》2013,(34):59-61
目的 观察肢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方法 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剥离骨膜(T2)、手术结束(T3)等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效果以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起效后对照组患者在T1、T2、T3各时间点的HR快于术前T0(P均<0.05),MAP均低于术前(P均<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完善且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分别在术后采用PCIA和PCEA。PCIA:舒芬太尼100μg/100 m L,背景剂量2 m L,自控剂量0.5 m L,锁定时间20 min。PCEA: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 L芬太尼,背景剂量5 m L,自控剂量3 m 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60 min、2 h、6 h、12h、24 h)的VAS评分;2术后2 h宫缩痛、伤口痛的VAS评分;3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EA组术后60 min、2 h、6 h、12 h、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术后2 h宫缩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PCIA,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刘欣 《山东医药》2012,52(19):81-8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剖宫产手术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相同,但术后分别采用布托啡诺5 mg+瑞芬太尼2mg、芬太尼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后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镇痛效果均满意(优良率均>87%),组间各时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各时间点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好,且具有术后镇静适度、改善产妇睡眠、毒副作用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择期行食道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34例给予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对比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等情况。结果 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至拔管后血清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水平低于A组(P0.05);B组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拔管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低于A组的28.1%、21.9%(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道癌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具有苏醒质量高、镇痛效果好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采取无痛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的160例足月孕妇设为观察组,给予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随机抽取同等条件的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的160例足月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1),第2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剖宫产率,且对母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于天英  何翠  范志荣 《山东医药》2011,51(25):93-94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围术期处理相同的6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静脉组用布托菲诺静注自控镇痛,硬膜外组用罗哌卡因+吗啡腰段硬膜外注射自控镇痛;测定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与静脉组比较,硬膜外组术后第1~4天休息时、术后第1~2天咳嗽及行走时的VAS明显降低,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段硬膜外镇痛用于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可促进其肠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张伶  方静 《山东医药》2023,(24):53-56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30 mL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麻醉诱导前均实施ESPB,其中观察组注射30 mL的0.5%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射20 mL的0.5%罗哌卡因,两组均给予相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术毕均连接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镇痛情况(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恢复情况(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不同时间点QoR-40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长,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阻滞起效时间短,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IL-6、IL-8水平降低(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血清IL-6、IL-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6例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阻滞镇痛组(Ⅱ组),每组33例.分别于镇痛前(T1)、硬膜外镇痛后30 min(T2)、1 h(T3)和宫口开全(T4)4个时点,观察宫腔压力、宫缩间歇、宫缩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记录分娩过程硬膜外镇痛用药量、催产素总用量、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及5min的Apgar评分以及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VAS评分、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1min及5 min时Apgar评分、分娩结局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硬膜外用药量为(17.45±4.83)mL,Ⅱ组为(20.18±5.34) mL,两组比较P<0.05.Ⅰ组催产素总用量为(21.69±1.44)U,Ⅱ组为(22.93±1.76)U,两组比较P<0.01.结论 硬膜外阻滞与针刺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局麻药及催产素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对血压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各纳入40例;观察对比不同时期血压水平变化、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镇痛即刻、剖宫产中转前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剖宫产中转前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同时麻醉即刻、切皮、术毕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24.39±3.25)h、饮食恢复正常时间(25.28±3.63)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1±0.46)d及住院时间(4.12±1.02)d均短于对照组(26.14±3.58)h、(29.11±4.63)h、(2.41±0.75)d、(4.8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在稳定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促进产妇术后尽快恢复,保障产妇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结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6-05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及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初产妇的产程,降低新生儿宫内缺氧或窒息的发生率,提高Apgar评分,改善分娩结局,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共为80例施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于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镇痛,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同期行剖宫产(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手术产妇160例,年龄24~35岁,孕周38~41周。将160例产妇随机分成PCEA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年龄、孕周等无显著差异(P〉O.05)。对照组术后不用任何镇痛药物,PCEA组应用PCA泵连接硬膜外导管予麻醉药物镇痛。其中每100ml麻醉药物均含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60ml。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孙黎霞 《山东医药》2014,(41):94-95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足月孕产妇,按照分娩镇痛时机分为研究组(潜伏期镇痛)和对照组(活跃期镇痛)各5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动阻滞情况、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缩宫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研究组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1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器械分娩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潜伏期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产程潜伏期采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进行镇痛,疗效确切,且可以明显缩短潜伏期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患者满意程度、麻醉苏醒室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住院天数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点HR、CVP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R、M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和1d的平静和活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出导尿管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5±1.7)d、(10.1±2.2)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满意度评分[(8.7±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康复周期缩短,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剖宫产术多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但硬膜外阻滞不完善的发生率较高。为了克服硬膜外阻滞诱导时间长、阻滞不完善等缺点,我院于1995年10月~1999年5月对腰麻剖宫产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剖宫产进行观察比较,认为腰麻效果良好,较硬膜外具更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取同期剖宫产173例,均系健康足月妊娠产妇,年龄23~28岁,多因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下称、臀位、前置胎盘等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观察组(用布比卡因腰麻)90例,对照组(用1.5%~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83例。两组术前准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