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树突细胞是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以其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已开始实验性初试。本文就树突细胞的生理特性,功能及肿瘤疫苗的制备等作一简介,以便于探讨其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树突细胞是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以其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已开始实验性初试。本文就树突细胞的生理特性、功能及肿瘤疫苗的制备等作一简介,以便于探讨其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HBV特异的T细胞衰竭会引发病毒的持续感染.而在引发T细胞免疫的过程中DC是最重要的APC.DC通过调控启动一系列效应分子的功能,是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连接的关键环节,这均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因此,深入了解慢性HBV感染者中DC的异常状态对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综述了DC识别HBV抗原的3种可能方式、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DC特点、DC表面Toll样受体9的表达异常及CD141+ DC在抗HBV免疫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树突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自发现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将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工具。近年来,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研究也已开展。本文主要介绍树突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树突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为当前抗肿瘤、抗病毒等疾病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DC疫苗的探索和研究为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前景.此文就DC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清除HBV而引发的细胞免疫病理损伤,涉及到病毒和机体两方面因素,而非细胞毒性机制在清除HBV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树突细胞与抗HIV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提呈细胞中功能最强的一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感染HIV的艾滋病患者,其体内的DC也会感染。感染后的DC,一方面在早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另一方面,随病情进展,DC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通过叠氮胸苷(AZT)、蛋白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恢复DC功能,并使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缺陷减轻,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苷类似物药物的研制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长时间单一用药与耐药性有关。正在开发中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药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具有更强的抑制力 ,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耐药性。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理论上 ,干扰素联合应用 1~ 2种核苷可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最近资料表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疗效与乙型肝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核苷类似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苷类似物是继干扰素之后,被证明具有明显抗HBV作用的一类药物,成为目前抗 HBV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综述其抗HBV的机制及介绍某些代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树突细胞与抗HIV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提呈细胞中功能最强的一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感染HIV的艾滋病患者,其体内的DC也会被感染。感染后的DC,一方面在早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另一方面,随病情进展,DC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通过叠氮胸苷(AZT)、蛋白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恢复DC功能,并使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缺陷减轻,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Vaccine》2016,34(4):516-522
BackgroundConventional hepatitis B virus (HBV) vaccines fail to induce protective antibody titers in 5–10% of immune-competent vaccinees. Therefore, there remain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 safe and effective HBV vaccine.Methods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HBV vaccine by using the high binding capacity of biotin–streptavidin. The preS antigen of HBV was fused with the core streptavidin (cSA) moiety (preS-cSA) and high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reS-cSA protein could target dendritic cells (DCs) by binding a biotinylated antibody against the DC receptor CD205 (biotin-αCD205). Moreover, we evaluated the preS-cSA/biotin-αCD205 complex as a candidate vaccine by detecting th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elicited by this vaccine.ResultsOur data show that the preS-cSA/biotin-αCD205 complex targeted DCs and induced high anti-HBV antibody titers of IgG2a, IgG1, and IgG in vivo. Furthermore, vaccination with the preS-cSA/biotin-αCD205 complex prevented HBV infection in female mice. More interestingly, this novel vaccine exerted a therapeutic role in mice with HBV infection.Conclusions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S-cSA/biotin-αCD205 vaccine induces effective immunological protection against HBV, and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preventing HBV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模式。方法在六孔板上培养HepG2细胞,用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设立感染组和对照组。用HBV阳性血清和感染组细胞共孵育24 h,0.01 mol/L PBS清洗细胞后,每孔板中加入4 ml DMEM细胞培养液,每隔12 h收集细胞上清液至PBS洗后84 h。收集完最后一次细胞上清液,收集细胞培养板中的细胞。ELS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中HBV DNA;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含量。结果HBV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在PBS洗后第12 h,ELISA即可检测到HBsAg并持续到84 h,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的HBV DNA均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结果:感染组PBS洗后(0 h)的HBV定量为阴性,而在PBS洗后36 h8、4 h细胞培养上清中HBV的量达到5×105,3×106copies/ml)。结论用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且发现在单纯抗-HBc阳性者中发生率最高.此文就各类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若干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标志物的分布状况及HBV感染相关指标关联性分析,阐述HD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在HBV-HDV重叠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样,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五项血清HBV感染免疫学标志物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收集确诊HBV感染者样本346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2例占17.9%,急性乙型肝炎8例占2.3%,慢性乙型肝炎147例占42.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4例占1.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25例占36.1%;检出总体HDV感染率为4.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HDV感染率最高,为25.0%,HD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结论 重症肝病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可引起许多肝外疾病,如皮肤疾病和关节炎等,但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关注和研究较少,且有些研究结果存在矛盾.此文总结HBV感染对心肌疾病、心衰、冠状动脉性疾病和心脏移植等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HBV感染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HBV感染指患者血清HBsAg阴性,而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阳性,其发生机制仍未明了.目前,对HBV基因变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S基因,而X基因是病毒复制的重要调节区,是转录、反转录和正链合成的起点,此处变异可能会影响到病毒的转录和复制,但由于X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对其变异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此文就HBV X基因变异对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和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的免疫成功率和失败率,评价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方法:选取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宫内感染新生儿54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非宫内感染新生儿134例和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64例,观察各组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失败率。结果: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非宫内感染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77.05%,免疫失败率为22.95%;正常孕妇分娩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88.67%,免疫失败率为11.33%;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59.18%,免疫失败率为40.82%。结论:主被动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新生儿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但仍存在较高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1].孕期肝细胞内HBV复制加重肝脏负担,可能诱发相关妊娠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杭州地区孕妇HBV携带及其对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母婴传播及婴儿喂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