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能够直接给出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核结构研究中的核子顺排是一前沿研究课题。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则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  相似文献   

3.
磁转动研究是近几年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磁转动是不同于传统形变核转动的一种新的原子核转动形式。在接近球形的核中观察到,在磁转动带带头,中子和质子的角动量矢量互相垂直,产生很大的磁矩。随着激发能或自旋的增加,中子和质子角动量顺排像剪刀闭合那样逐步靠近。g因子是核子角动量顺排和耦合最直接和最灵敏的探针。本工作测定A=80区^85Zr高自旋磁转动带态的g因子,检验质子和中子顺排和耦合及其随自旋或激发能的变化,了解磁转动的物理机制和规律,对磁转动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验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偶80~86Zr核的形状相变和对相变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唯象核芯 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80~86Zr核的基态带、7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实现了它们从近SU(3)对称性到O(6)对称性,继而向U(5)对称性过渡的整个形状相变过程。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推出s玻色子不拆对的结论,及1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阈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空穴数的减少,偶Zr同位素可能发牛着从^80Zr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着^86Zr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稀土区原子核中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是导致转动带交叉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理论,稀土区奇质子奇A核建立在不同质子组态上的转动带交叉频率应该是组态无关的并应与相邻偶偶核的转动带交叉频率一致。然而,实验结果显示,当稀土区奇质子处于不同的组态时,由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导致的带交叉频率表现出组态相关性,特别是当这一核区某些奇质子核的转动带建立在质子h9/2 1/2[541]Nilsson轨道上时,其转动带交叉频率出现了显著的推迟。这一现象在  相似文献   

7.
质量数80区的过渡性核表现了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的能级结构。对质子数Z为37~40、中子数N=45的原子核,如81Kr,87Mo核,在中低自旋时显示了单粒子特性,而在高自旋态时表现出较多的集体性。 近些年来,在过渡区在束γ谱学,如83Rb、83Y等核研究中,观察到了一串建立在较高K态的增强的△I=1的M1跃迁。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激发模式,叫做磁转动带。我们对85Zr的研究目的,一是将其能级推到更高自旋,另一个是寻找该核的磁转动带。  相似文献   

8.
80Kr核谱中4个8+态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微观sdIBM-2 2q.p.案,计算了^80Kr核的基态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诸,计算值与最新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方案指认81^ 、82^ 和83^ 态很可能分属基态带、两中子和两质子准粒子态,而84^ 态则属于γ带,并都获得最新实验结果支持。计算表明:核的一个玻色于突然拆对不会明显改变前后状态。讨论了两准粒子顺排态能量及其指认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质量数为8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竞争。随着核子数增减,核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质子数Z为40附近,同中子数的原子核结构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质子数的变化对核结构变化的影响则较小。在中子数低于44时,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而在中于数大于47时,又主要表现出单粒子特征。中子数为45和46时,则为从集体性向单粒子的过渡核,在这些核中,即有集体性特征,又有单粒子特征。A.Junclous[1]等用56Fe(35Cl,2pn)反应研究了85Zr核的高自旋态。在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1],随着转动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  相似文献   

12.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表现出集体性与单粒子性共存的特点。为了研究质子对形状共存的影响,对同中子数核^155Tm(N=86,Z=69)的自旋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随着转动频率增大呈现由软γ趋于三轴形变,发生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关滴线核晕结构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实验和理论上的重视。研究表明,一些丰质子核具有一个或两个晕核子,而丰中子核有可能具有更多的晕核子形成晕中子集团。对晕核,其反应截面和核子逃逸截面相比于它的稳定的同位素要大的多,并且散射后形成碎片的动量分布宽度很  相似文献   

15.
A=130核区缺中子变形核对研究高自旋转动带结构特点及平滑带终止特性有着特别的意义。该核区中核的共同特点是:在以100Sn或114Sn为核实的闭壳外,有恰好合适个数的(约10~20个)价核子或价空穴,因而有着非常丰富的转动带结构,如形状共存、带交叉及合适的带终止自旋值(即该带所能达到的最大自旋值)。 131La的高自旋态已经被研究[1,2],最近的实验结果是R.Wadsworth小组用EUROBALL IV在束能量为160MeV时测量核反应100Mo(36S,p4n)的退激γ谱[3]得到。其中,正常形变宇称和旋称为(π,α)=( ,-1/2)的一条转动带的自旋达到75/2h,这条转动带在I=20h处未测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Dirac Brueckner Hartree Fock(DBHF)方法,采用新的G矩阵分解方式得到了DBHF核子自能的Dirac结构,并讨论了非对称核物质性质。要求在每个密度及各个不对称参数下相对论平均场方法中得到的核子自能与DBHF方法得到的自能一致,给出了同位旋及密度相关的介子-核子耦合常数,在相对论平均场近似下计算了有限核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丰中子核物质中,中子的标量势及矢量势变深而质子的变浅,但它们的同位旋依赖性相对较弱。与仅从动量依赖的单粒子能量提取核子自能的方法相比较,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尤其是中子物质的有效质量差别显著。从对称核物质到同位旋极端不对称核物质,核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17.
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A~110核区缺中子奇奇核106,108Ag的高自旋态,分别在这两个核中找到了类似104Rh中基于πg9/2 νh11/2组态的手征双带结构。它们的能级能量、旋称及B(M1)/B(E2)随角动量的变化关系符合手征带的特征。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106Ag、108Ag双带之间的转动惯量及准粒子角动量顺排存在较大差别,说明两者的晕带和伴带所基于的核芯形变与角动量耦合模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1]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2]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3]。实验采用76Ge(19F,xn)反应来布居91Nb的高自旋态。19F束流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束流能量为80MeV。靶由厚度为2.2mg/cm2的76Ge和10mg/cm2厚的铅衬组成。退激γ射线由15台HPGe-…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47≤Z≤50和N≥50的过渡核区的研究中,发现它们的转动带以M1跃迁为主,并且它们的B(M1)/B(E2)的值在10到50(μN/eb)^2之间变化。对实验上观察到的这个现象,理论上用倾斜轴推转壳模型作出了解释。在这个区域,中子与质子数都接近于幻数,因此基态形变较小,非主轴转动模型中讲到,它们具有这样的耦合模式,处在高,轨道的价中子和价质子的角动量随着自旋的升高,逐渐的向总角动量靠拢,顺排起来。由于这种非主轴转动,旋称不再是好的量子数,产生了一序列规则的以M1跃迁为主的转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