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236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进行分析,探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一种至少连续3次心搏以上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频率在60~150次/min之间,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此种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我院1983年引进美国zmc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以来,在监测的1536例病人中,其中283例出现缓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占5.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0岁。主因咯血一次约200ml入院。入院体检:血压150/90mmHg,两肺气肿及肺心病体征。X线报告:右上肺空洞性结核。入院第二天做心电图,患者的呼吸频率为22~24次,心电图示随呼吸频率而周期性变化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见图。患者之房速与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T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本疗养院行Holter且确诊有心脏病的170例PTA为研究组,同期行Hoher的健康体检或仅为胸闷症状的175例PTA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身体异常及白天夜间发作情况对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动态心电图各项异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PTA诊断中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彭慧如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75-75,7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NPAT)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关系及其预测作用。方法:对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变伴随心脏症状拟诊为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发生NPAT的比例,并比较发生NPAT的患者同未发生NPAT的患者1年后发生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比例。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NPAT者64例,发生率为64%,发生NPAT患者1年后发生心脏器质性病变37例,发生率为57.8%,未发生NPAT患者1年后发生心脏器质性病变6例,发生率为16.7%,发生NPAT患者发生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比率高于未发生NPAT患者。结论:动态心电图发生NPAT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潜在表现,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排尿引起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大同市第二机关门诊部(037000)岳美蓉例1:男性,36岁。因反复出现排尿时心悸、胸闷三年,于1989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心悸、胸闷、气促及头晕均发生于夜间或晨间排尿时,以劳累后好发。发作时不伴出汗及昏厥,历时10...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测出.2003~2008年,我们对本院30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吞咽动作引起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甚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风湿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吞咽动作能引起房性早搏及房性心动过速,并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病略加讨论。病例摘要男,52岁,教师,因进餐时出现心悸月余,于1982年6月11日就诊。患者1982年5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持续一天多,能坚持工作,服心可定后好转。嗣后,每当吞咽时可引起心悸,自觉食物达食管下段时发生。伴头晕及视力模糊,停止吞咽,发作即随之停止。偶尔咳嗽或呃逆亦可引起。运动过程中进行吞咽往往无心悸发作。既往于1977年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阵发性房速)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已为大家所熟知。但通过心阻抗血流图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判断房速性质了解较少。现将我们在心阻抗血流图检查过程中遇到的2例阵发性房速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报告如下:检查方法:应用日本光电 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按照1984年南京召开的“全国心阻抗、心功能讲学交流会制定的检测标准测定。例1,患者,女性,28岁。5年来出现阵发性全身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头晕、头痛等症状,每次持续10~20分钟,均为自行缓解。近一  相似文献   

10.
鄢飞奔 《江西医药》2004,39(5):386-386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司机。因进食诱发心悸、胸闷月在其单位职工医院住院查心电图,消化道钡餐见异常而转我院进一步诊疗。否认高血压病、糖病、冠心病等,内科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系统体检均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质、心肌酶均正常;胸片、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胃浅表性胃炎;24h动态心电图:阵发性房性心动速,时间段分布多见于07:14,12:15,17:45,与患者餐时间吻合。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给予倍乐克25mg,2次/d,同时嘱患者放松精神,解除紧焦虑情绪,治疗3d,症状缓解出院,随诊两个月未复发。2讨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  相似文献   

11.
室性心动过速(VT)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测到短阵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我们对3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ECG)中97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1 898例,检出室性心动过速者30例,共97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室性心动过速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发生率,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130例住院及门诊病例的动态心电图,从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78例进行讨论。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分别为72%、46%、57%,三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上速)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一部分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室上速被终止后心电图出现了ST—T改变及Q—T间期的改变。对此现象的报道国内甚少,有人称此为“心动过速后综合征”也有人称为“心动过速后T波症侯群”。我们收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3例,对其心电图的变化、发生机制及其受影响因素略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沈兴鹤 《江苏医药》1998,24(10):725-725
患者女性,40岁。因吞咽后心悸1个月于1994年6月23日就医。发病前一周因悲伤过度,其后发现进食时心悸不适,作吞咽动作时亦发作心悸,停止进食或吞咽动作则心悸消失。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心律平等治疗无效。患者无甲亢、食管和胃肠道疾病及心脏病史。体检:BP18/10.4kPa,颈静脉不怒张,甲状腺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72次/分,作吞咽动作时发作短阵心动过速,吞咽动作停止心动过速消失。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无移动性油音,下肢不肿。血常规、ESR、CRP、SAO、mP、RF…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相对“新”的临床心律失常。作者一年内见到10例,其中半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心率比常见其他类型室上速者慢,通常在80~150次,症状较轻,除非心率>120次。多数发作为非持续性,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心电图特征为心速发作骤起骤消,P波极性和形态与窦性心律相一致,心房激动顺序也与对照窦性心律相同,心速发作也可被程序早搏刺激诱发和中止。可见其机制为窦房结区折返所致。  相似文献   

16.
游贤惠  赵金芳  师虹 《江苏医药》2005,31(3):225-225
1997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AT)患儿4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高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1):853-85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患者中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终止其发作的药物很多。目前普罗帕酮已在全国广泛应用,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被推荐为当今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第一线药物。2001年1月~2003年10月在使用该药静脉注射治疗97例PSVT中,有6例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均可以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但两者的危害性和治疗用药大相径庭,不适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及时和正确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掌握常规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PAF的患者56例,统计24 h心房颤动发作的次数,房性早搏总数,观察心房颤动发作开始有无触发性房早。并测定其偶联间期(CI)及早搏指数(PI),观察房颤发作前的长短周期现象。结果 PAF共发作216次,其中164次房颤发作前可见触发性房性早搏(75.92%),其联律间期CI(346.7±38.5)ms及早搏指数PI(0.41±0.05),明显短于/小于非触发性房早(CI为412.3±40.2ms,P〈0.01;PI为0.56±0.07 P=0.002)。53.05%的PAF发生前存在长短周期现象。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大多有房早始动,且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更短,早搏指数更小,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存在长短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