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是煌  贾正平  王渊 《江苏医药》2006,32(8):781-782
目的 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7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有压缩者行植骨,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随访7~37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再移位。10例患者内固定已取出。疗效评定:优,10例;良,6例;差,1例。结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有压缩者行植骨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桡骨复位后的长度、关节面平整和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72.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入院诊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以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对照组予以外固定支架术疗法。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组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变化;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术后的临床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可显著提高腕关节功能,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优22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8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复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56例,根据复位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尺偏角、桡偏角、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长度大于或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利于腕掌关节功能的及时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63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通过X线片测量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进行比较。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建议首先考虑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Ⅰ组30例和治疗Ⅱ组30例。结果治疗Ⅱ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尤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较高[1]。对于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否需要手术处理,一直是存在争议。作者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以及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有限切口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6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以及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相似,并且具有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腕关节及功能情况,D 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6~8周,优良率为90.3%。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年后X线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相关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T型锁定钢板(观察组,n=14)或外固定支架(对照组,n=50)治疗,然后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型锁定钢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2.86%,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75.00%)。结论 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国俊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98-199,20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优良率达90.0%,对照组优良率为86.7%;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法临床效果相近,但是内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实验组88.00%、对照组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腕关节的良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77例(8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综合评价患者满意度、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外观有无畸形、X线改变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4)周。术后X线显示,掌倾角-2°~13°(平均8.41°)。尺偏角12°~24°(平均19.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钉道感染、骨不连等发生。按照Dienst评分标准,优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法复位后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常不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出现桡骨短缩及骨折再移位,最终造成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障碍[1]。因此,对桡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2002年至2009年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做对照研究。结果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与传统手术相比,显著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减少了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0.05);且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及腕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为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及腕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