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泡沫分离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空气-明胶水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地考察了通气量、进料流量、进料浓度、进料位置、泡沫高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连续泡沫分离明胶过程中明胶富集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泡沫浮选萃取法分离精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氨酸水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为起泡剂,以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为萃取剂,对泡沫浮选萃取法分离提取水溶液中微量精氨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中pH、鼓泡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浓度、萃取剂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水相初始pH为7.0,萃取剂P204(稀释剂:正庚烷)体积分数为30%,水相和有机相的相比为17:1,十二烷基苯磺酸浓度为0.15 g/L,气体流量为200 mL/min时,溶液中精氨酸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富集比16.2,回收率97.2%).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易于操作、低浓度条件下效率高和无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降低表面活性物质分离成本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工作分析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应用于分离回收蛋白质、有机污染物、天然产物、金属离子、微藻等的各种泡沫分离设备,并结合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传统泡沫分离设备和改进泡沫分离设备。重点阐述了改进泡沫分离设备的作用机理和分离效果,突显泡沫分离技术的重要性。改进型泡沫分离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离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设备在提高富集比的同时也降低了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泡沫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多元体系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泡沫分离蛋白质与糖,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蛋白质的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泡沫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分离中应用的前景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吐温系列表面活性剂采用泡沫法回收水中的微量磷酸三丁酯.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泡沫法可以回收水中的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丁酯的提浓率与残留率与起始磷酸三丁酯浓度、起始表面活性剂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泡沫相排液,提高目的产物的富集比,设计了一种新型泡沫分离塔即泡沫相部分水平泡沫分离塔.以传统泡沫相垂直泡沫分离塔为对照塔,以牛血清蛋白(BSA)为体系,考察了表观气速、装液量、物料初始浓度和初始pH对牛血清蛋白(BSA)富集比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相部分水平泡沫分离塔有效减小了泡沫相排液的阻力,提高了BS...  相似文献   

9.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荣  余兆祥  李佟茗 《辽宁化工》2004,33(9):517-522
探讨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泡沫分离设备及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泡沫分离过程的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 ,进料液浓度、气泡尺寸、气体流量、泡沫的排液、进料位置、聚并、温度等。阐述了现有的几种新技术 ,如低重力条件操作、通过压力梯度而提高分离效率。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泡沫分离塔中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泡沫相排液,采用倾斜泡沫相分离塔,以传统垂直泡沫相分离塔为对照塔,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体系,研究倾斜泡沫相倾斜角度和长度对富集比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角度和倾斜泡沫相长度对泡沫分离效率有显著影响。富集比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倾斜角度为40°时达到最大值,回收率先降低后升高,在40°时达到最小值。随着倾斜泡沫相长度的增加,富集比的增加率和回收率的降低率都趋于平缓,确定倾斜泡沫相长度为650 mm。在最佳倾斜角度和倾斜泡沫相长度,装液量为250 mL、初始浓度为0.07 g·L-1、气体流量为200 mL·min-1时,倾斜泡沫相分离塔的富集比为16.7,是对照垂直泡沫相分离塔的1.8倍。  相似文献   

11.
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的多级泡沫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超  王璇  应叶  倪力军 《化学世界》2008,49(6):329-333
采用多级泡沫分离装置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分离富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离子强度、pH值、分离时间、气体流速等因素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进行分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溶液浓度为20 mg/mL,气体流速为20L/min,pH=10,离子强度为2×10-5mol/L时,分离5 min,可使SDBS的脱除率最高达到97%,三次平行试验SDBS的脱除率分别为96.61%、97.04%和93.93%。与单级环流泡沫分离塔(其脱除率为82%)相比,多级泡沫分离装置具有能耗比低、分离效率高的优点,具有更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树晖  褚家瑛 《化工学报》1991,42(6):770-774
<正>泡沫分离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在国外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不少成果.Jorne和Rubin在研究金属离子泡沫分离的基础上,提出的Goug chapman扩散双电层理论,阐述了利用相反电荷的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达到金属离子的泡沫分离.Rubin和Lapp、Charewicz和Grives等人通过对泡沫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表明:pH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离子强度可以改变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性.Bruner和Stephan采用泡沫分离方法脱除洗涤剂厂排放的一级及二级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试验结果表明:塔式泡沫分离装置比槽式装置有更高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3.
为强化表面活性剂对起泡性差的蛋白质泡沫分离,以酪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研究体系,用吊环法和Ross-Miles法分别研究了pH对酪蛋白/SDS体系表面张力、泡沫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H对SDS辅助酪蛋白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条件下,随着pH下降,酪蛋白/SDS体系的表面张力下降,起泡高度变大,泡沫半衰期增长。在气速为120mL·min-1,SDS浓度为0.03g·L-1,酪蛋白浓度为0.05g·L-1,装液量为850mL条件下,SDS辅助酪蛋白泡沫分离的最佳pH为3.4,偏离了酪蛋白的等电点(pI=4.8),在此条件下酪蛋白泡沫分离的富集比为96.37,回收率为25.12%。  相似文献   

14.
泡沫分离过程中泡沫层总高度对持液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乳链菌肽发酵液为模拟体系,研究了泡沫分离过程中泡沫层总高度对泡沫塔出口持液率εout以及泡沫层轴向持液率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泡沫层形成过程中,εout从一个较低值逐渐升高到一个较高的稳定值;泡沫在塔内泡沫相中的停留时间不是εout的决定性因素,气速对εout的影响很大.同时还发现:随着泡沫层总高度的增加,εout缓慢下降而泡沫层与液层界面处的持液率急剧上升,可以推测出整个轴向持液率特性分布会上移.实验数据表明仅仅用静态泡沫的排液时间代替上升动态泡沫的停留时间的方法来预测εout的一般方法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泡沫塔吸附分离BF_4~-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娟  褚家瑛 《化工学报》1994,45(3):380-384
<正>泡沫分离是以气泡为介质,以组分的表面活性差为分离依据的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采用泡沫分离塔装置,以十二烷胺醋酸盐(DAAC)为表面活性剂去除电镀废液中的BFi。本法与目前国内采用的加温条件下化学吸附沉淀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耗能低、处理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郭金华 《燃料与化工》2003,34(5):271-271
我厂原采用连续熔硫釜从硫泡沫中回收悬浮硫,由于存在蒸汽耗量高、操作难度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们于2002年7月改用压滤机从硫泡沫中分离硫,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存在问题(1)釜壁积渣清扫困难。因熔硫釜壁极易积渣,不仅减小了熔硫釜的有效容积,直接影响热量的传递速度,而且清除附着于釜壁上的硫渣极其困难,设备利用率难以提高。即使使用4台直径400mm、高3.3m的熔硫釜,也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2)仪表装备水平低,调节难度大。因熔硫系统未配备自动仪表,全靠工人手动操作,故生产过程难以稳定,熔硫效率不高。(3)清液质量差,硫磺品位低。因…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是泡沫分离过程的难题,也是制约泡沫分离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瓶颈.为了解决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泡沫分离的难题,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体系,研究了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时,温度对SDS水溶液气泡直径、泡沫稳定性、富集比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的泡沫分离有显著影响.当SDS水溶液浓度分别为1.2、2.3、3.5g·L-1,温度从30℃升高到70℃时,泡沫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6.9、表观气速2.4×10-3 m·s-1、装液量200 mL的操作条件下,气泡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富集比提高了3~5倍,回收率降低了34%~65%.  相似文献   

18.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项利用物质在气泡表面吸附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本文探讨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戴玉杰  邓彤  王静  许可 《现代化工》2003,23(11):60-62
胶体泡沫(CGA)和双液泡沫(CLA)作为一类新的多相分散体系,其特点是包封的皂膜较厚,皂膜内外都存在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与普通泡沫有很大不同,如泡径小(微米级)、稳定性高、比表面大等,其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概述了CGA和CLA的结构、性质、表征方法、手段和研究进展以及在离子浮选、除油、萃取、蛋白质分离等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enhance foam drainage, the column with an inner sleeve in the foam phase was designed for studying effect of the column wall of foam phase on foam separation performances using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s the research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wall on the liquid holdup out of the top column, bubble size, enrichment and recovery percentag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column with the inner sleeve decreased the liquid holdup, accelerated the coarsening and coalescence of bubbles and increased enrichment of BSA compared the contrasted column without the inner sleev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0.2 g?L-1 of BSA, air flow rate 400 ml?min-1, the experimental column achieved up to a 2.06 fold increase in enrich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asted column. The enrichment of BS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ner sleeve length. Channel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exterior channels to interior channe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ubble diameter. So the experiment column obtained the better performances a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wer air flow rate. The better performances obtained by experimental column showed that the drainage rate of plateau borders on wal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lateau borders between bubbles. So the inner sleeve provided more plateau borders on wall and improved foam drain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