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Q波AMI。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ACS的基本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诱发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心电图是否有ST段的抬高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与无ST段抬高的ACS,认为ST段抬  相似文献   

2.
苟定芬 《海南医学》2008,19(2):61-6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梗(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虹 《实用医技杂志》2014,(12):1306-1307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易破碎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象。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3类。张鹏等[1]则将ACS归纳为急性心肌梗死(AMI)、UA和心性猝死。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病理基础上,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的缺血损害和坏死。心肌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共同病理基础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局部炎症在不稳定型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型斑块向不稳定型斑块转变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淑梦  倪中华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66-86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猝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诊疗手段的提高,人们对AC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ACS的诊断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近几年的新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7):154-158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疾病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的病理基础核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该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抬高,ST段的压低及非诊断性ST段和T波异常.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抬高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压低等非特异性ST-T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源性猝死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均可发生,而ACS通常是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研究表明,ACS中60%~70%的患者仅有轻度或中度冠脉狭窄,而内皮功能失调、局部炎症活跃乃至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是引起ACS的病理机制。所以,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而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和易损斑块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桂 《四川医学》2008,29(7):932-9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病死率危急症,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曾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随着对ACS研究的深入,发现从稳定性心绞痛(SAP)发展到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至Q波心肌梗死(QMI),是由轻到重的连续病理变化过程,而且在UAP阶段已发现有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的微小心肌损伤(MMD).因此,ACS实验诊断的关键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而对易损斑块标志物的检测,则可预警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特性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Q波心肌梗死、缺血性猝死的总称,其共同的发病机理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不同程度的破裂与血栓形成。近年来,将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并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AMI称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2ST 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等,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表面腐蚀或突然破裂时,继发出血和血栓形成可引起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心脏事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与ACS密切相关,尤其是ACS为一种炎症过程,故认为炎性因子是ACS的危险因子[1]。  相似文献   

14.
管忠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02-6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病人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粥样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处理手段不尽相同,现就我院急诊科收治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端明 《当代医学》2008,14(20):93-9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粥样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处理手段不尽相同,现就我院急诊科收治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cl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近研究表明,免疫机制在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淋巴细胞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以及细胞免疫等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破裂和继发血小板聚集等.笔者通过不同ACS类型之间以及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探讨淋巴细胞在ACS中的作用,并评价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对ACS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艺  杨丽英 《重庆医学》2005,34(9):1438-143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冠心病急症,其范围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到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状态[1].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高,对护理、抢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科在ACS急救与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下面就我科2004年1~9月收治的89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婕  刘全 《吉林医学》2009,30(14):1507-150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ACS的发生与不稳定斑块有直接的关系: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薄,内含大而柔软脂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血流应切力的改变,使纤维帽破裂,脂核溢出,血小板与内皮下黏附因子发生黏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粥样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处理手段不尽相同,现就我院急诊科收治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