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所医院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①研究对象健康素养总均分(139.32±36.21)分,处于临界水平。②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处于临界水平,且受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因素的影响,提升健康素养有利于提高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防治水平,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量表疾病同一性因子得分为3.11±2.53分,严重后果因子得分为16.95±4.39分,情绪陈述因子得分为18.45±5.50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职业、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负性的疾病感知,医护人员应根据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高达64%[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筹划执行功能损害占16%~33%[2].执行功能是指个体许多认知加工过程的协同操作,是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控制冲动、抑制、定势转移或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一系列功能[3].本研究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以探讨分析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40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选择一般情况、既往史、血细胞等2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最后筛选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病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及白蛋白(ALB)水平9个因素与CIS患者近期预后相关,以其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PLT计数、BUN水平及ALB水平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ALB、PLT及BUN与CIS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入院时NIHSS较高、血清BUN增高、PLT计数降低及ALB降低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单一中心的 5 2 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男 346例 ,女 174例 ,入选年龄 4 0~ 10 2(71 2± 12 2 )岁 ,平均随访 (6 75± 4 0 3)年 ,累计随访 32 2 7人年。结果 该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 5 3%。房颤患者各年龄段的脑卒中发生率 :<6 0岁为 1 2 % (95 %可信区间 0 6 7%~1 73% ,合并危险因素者 1 6 %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1 0 % ) ;6 0~ 70岁为 4 0 % (95 %可信区间 3 38%~4 6 2 % ,合并危险因素者 5 1%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3 1% ) ;71~ 80岁为 6 7% (95 %可信区间5 96 %~ 7 4 4 % ,合并危险因素者 8 8%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4 0 % ) ;>80岁为 7 8% (95 %可信区间6 75 %~ 8 85 % ,合并危险因素者 7 7%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7 9%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等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5 3% ;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史为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功能独立量表(FIM)、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等对3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躯体疼痛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中的其他项目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除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外,NIHSS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中各项呈现明显正相关;除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外,FIM中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项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躯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于脑卒中后1周以及3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认知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社区认知功能康复与其认知功能预后显著相关(OR=1.36、19.57、94.58、0.03,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有较多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年龄、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进一步发展相关,而社区认知功能康复是延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者119例(69.59%),稳定性斑块者52例(30.41%);不稳定性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载脂蛋白A1(OR=3.92,95%CI 2.11~7.25,P=0.000)、空腹血糖(OR=1.34,95%CI 1.06~1.69,P=0.014)、尿酸(OR=1.01,95%CI 1.00~1.01,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33,95%CI 1.09~1.62,P=0.005)为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按照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脑卒中严重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及基本资料因素对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认知及精神状态评定,明确患者的认知状态,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3种不同降压药物的高血压住院患者24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来筛选RH;247例患者分成两组:RH组112例,非RH组135例。记录一般资料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用彩色超声测量研究对象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用描述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H组、非RH组体质指数、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IV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病程后,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显示,IVST、平均动脉压(MAP)、e GFR对血压控制有较好的预测度,其中IVST对血压控制的预测最强,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其次是MAP,AUC为0.600;再其次是e GFR,AUC为0.418。结论 IVST、MAP、e GFR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了解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新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新的危险因素在不断提出。文章就遗传因素、炎症因素、颈部疾病和操作、肾脏疾病、药物因素和饮食因素等方面新的危险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因某种疾病住院的509例非脑白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调查,使用SPSS 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及95%CI:7.857(5.139~12.011)]、高龄、饮酒、舒张压增高、脑梗死[OR及95%CI:5.591(3.660~8.541)]、代谢综合征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均P<0.05);但是在这些患者中,总胆固醇增高却降低了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OR及95%CI:0.699(0.599~0.815)]。结论引起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预防脑白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04年8月收治的16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6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发热、白细胞增多、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和CT早期梗死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P〈0.05)、CT早期梗死征象(P〈0.05)、发热(P〈0.01)和白细胞增多(P〈0.001)的比例显著较高,血糖(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P=0.029)、发热(P=0.0146)、白细胞增多(P=0.005)和CT早期梗死征象(P=0.0027)是缺血性卒中早期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和CT早期梗死征象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无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分<8分为无抑郁症状,8-17分为抑郁状态,>17分为抑郁。收集患者单项血管危险因素、血管危险因素总数以及三项血管危险因素数目之和(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分析卒中后抑郁与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抑郁的发生与心脏病家族史、既往卒中史以及三项血管危险因素数目之和有关(P<0.05)。结论:无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但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但仍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为主。除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外,近年来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如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增高、抗磷脂抗体阳性等也都是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这些危险因素在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PD》2013,10(4):426-431
ABSTRACT

Background: High D-dimer levels have been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exacerbation,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continuing debate about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D-dimer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Objective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if basic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suggest hypercoagulability state in stable COPD patients, and if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with D-dimer level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ase-control study. COPD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matched for sex and age in a 2:1 matching ratio. D-dimer level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COPD patients and controls. Results: A total of 58 COPD patients and 30 control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he median of D-dimers was 0.24 ng/mL (IQR: 0.21-0.36 ng/mL) in COPD group and 0.17 ng/mL (IQR: 0.12-0.24 ng/mL) in control group.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102). Using bivariate correlations, we fou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MI and D-dimers in COPD patients (r = 0.3, p = 0.024). 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levels of D-dimers in stable COPD were not different as compared to control subjects.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BMI could lead to disturbances in coagul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4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法分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AI,n=143)、腔隙性梗死组(LI,n=225)、心源性栓塞性梗死组(Cl,n=30)和病因不明性卒中组(50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Ps)。结果:AI和LI亚组颈动脉IMT和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亚组Ps的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IMT(0.78比0.63,P〈0.05)。结论:颈动脉IMT和PS能较好地预测AI和LI的发生风险,但PS可能更可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测AI的发生风险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