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吕丽春  邱向南 《癌症》1997,16(5):341-342
f康模何魅肥彻馨┯耄龋校指腥臼欠裼泄兀颐嵌员妊芯苛烁叩头⑶彻馨┳橹巳橥纷戳霾《靖腥厩榭觥7椒ǎ翰捎茫校茫曳椒ǎ裕矗忱峭犯叻⑶停矗崩阒莸头⑶爬硎彻鼙瓯窘屑觳狻=峁荷峭犯叻⑶粜月饰叮梗罚罚ィǎ常埃矗忱阒低发区仅为29.27(12/41例),两地区食管癌组织HPV感染率明显不同(p〈0.05)。结论:HPV可能为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观察人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淋巴细胞(DNL)上清液中TNF,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和DNL受γ线照射后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DNL上清液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的抗瘤效应。材料与方法通过细胞因子测定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DNL用60Co8Gy1次照射后7天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在DNL抗ACC-M中的作用。用配对t检验比较放射后DNL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Friendman检验比较各组抑瘤率的差异。结果6例DNL上清嵰褐芯校裕危疲桑疲危煤停桑蹋不钚裕锨逡憾裕粒茫茫偷囊至雎饰玻常ィ芑吆笪玻埃ィ校剑埃担担矗秸呶廾飨郧稹#模危滔赴谑テ渖锨逡焊ㄖ币至雎式鑫常ィ模危滔赴肫渖锨逡汗餐饔脥时率为49.06%,P=0.0096,显示DNL上清液有明显的抗瘤作用。放射后DNL上清液的抗瘤效应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DNL上清液在体外抗ACC-M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1999年4月-2000年2月64例T3-4N0M0、KPS≥80的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CFRT)组和EHART组,每组各32例;CFRT组采用2Gy/次,5次/周的方法,鼻咽靶区中心总剂量68-76Gy,中位数70Gy,34-38次,7-8周;上颈部剂量46-56Gy,23-2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速超分割放射(HA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即期疗效及早期放射反应。方法63例NSCLC入选HART组,取同期常规治疗77例作为对照组(CF组)。HART组放射,每次1.10Gy(±0.02Gy),每天3次,每周5天,肿瘤灶总剂量为72~76Gy/66~69次/33天(29~42天)。CF组每天1次,每周5天,总剂量为62~65Gy/32~36次/48天(12~52天)。中位总疗程时间,HART较CF短15天。结果HART组有3例不能耐受而终止放疗,87%有放射性食管炎,而CF组仅58%(P=0.001),原发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80%,而CF组为58%(P=0.027)。结论HART为患者能耐受新的非常规分割方法,能提高NSCLC的即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挪威Tveit概括地论述了目前放疗在可手术切除直肠癌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率高达20%~40%,而常规手术加术后放疗(45Gy~50Gy、1.8Gy~2.0Gy/次)和以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可使 Dukes’ B和 C期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降至10%左右,使病死率降低30%~40%。术前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不能提高生存率。最近,瑞典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术前放疗(25Gy/次、5Gy/次)使死亡率下降了20%。现在的问题是:①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选择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优方案。方法 14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模拟定位后参考食管钡餐和内镜检查结果勾画GTV,按照统一标准确定CTV、PTV,分别设计3DCRT、5野均匀分布IMRT-A和5野非均匀分布IMRT-B共3套放疗计划,以95%PTV获得100%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分析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所有的IMR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而4例3DCRT计划不能满足要求,本研究仅对10组可行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剂量学比较。预防照射区(PTV1):3DCRT计划的剂量参数Dmean、D100、D95分别为(5725±54.96)cGy、(4703±25.26)cGy、(5203±71.70)cGy,明显高于IMRT-A的(5348±27.14)cGy、(4158±27.36)cGy、(4996±54.74)cGy和IMRT-B的(5232±26.85)cGy、(4286±12.13)cGy、(4979±31.78)cGy(<0.05);3DCRTV105为(82.95±3.02)%,高于IMRT-A的(71.07±6.68)%和IMRT-B的(69.55±4.56)%(<0.05),V100、V95无明显差异(>005)。肿瘤区(PTV2):3套放疗计划的Dmean、D100、D95、V105、V95无明显差异(>0.05),而IMRT-A和IMRT-B的V100分别为(95.21±1.78)%和(96.12±2.55)%,均高于3DCRT的(88.69±1.84)%(<0.05);IMRT-A和IMRT-BHI分别为1.08±0.01和1.02±0.01,低于3DCRT的1.1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肺V5外,IMRT-A和IMRT-B脊髓Dmax、肺V20、V30、MLD分别为(3641±23.41)cGy、(22.08±0.31)%、(11.07±0.51)%、(1034±37.51)cGy和(3303±75.39)cGy、(19.82±1.74)%、(10.14±1.20)%、(981±38.16)cGy,均小于3DCRT的(4113±38.28)cGy、(28.07±6.30)%、(19.72±5.26)%、(1356±38.91)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IMRT计划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剂量分布均匀性无明显差别(>0.05);IMRT-B肺MLD和脊髓Dmax较IMRT-A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疗采用IMRT优于3DCRT,根据靶区形状非均匀布野IMRT可进一步降低肺和脊髓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247例中段食管癌不同处方剂量肺校正后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段食管癌放疗最佳剂量。方法:60钴外照射中段食管癌247例,对处方量65Gy组和75Gy组拟行肺校正后靶区剂量分别为72.5Gy和85.5Gy。结果:肺校正后72.5Gy组5年、8年、10年、13年生存率分别为12.2%(14/114)、7.9%(9/114)、5.2%(6/114)、1.8%(2/114)。85.5Gy组5年、8年、10年、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125)、2.4%(3/125)、0.8%(1/125)、0(0/125)。两组对比72.5Gy组明显高于85.5Gy组(P<0.005)。结论:食管癌放疗行肺校正是必要的,校正后靶区剂量72.5Gy左右,我们认为是根治性放疗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3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CRT要求参考点达到处方剂量54Gy,对3D-CRT和IMRT要求95%的等剂量线(54Gy)包括整个计划靶体积(PTV)。根据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OARs)受量的差异。结果 3D-CRT及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均较CRT计划好,同时减少了脑干、腮腺的受照射剂量;3D-CRT及IMRT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高于CRT。结论 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D-CRT及IMRT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在保护脑干、腮腺方面较CRT具有明显优势,其中IMRT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放疗与放化综合治疗晚期食管癌220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化疗DFP方案(DDP、5-Fu、潘生丁)治疗晚期不宜手术的食管癌220例,单放组和综合组各110例,放疗剂量均为60-70Gy/6-7周,而化疗于放疗前两周完成,治疗结果:综合组完全缓解率83.6%(92/110_、单放组77.2%)85/110);1、2年生存率综合组为73.6%(81/110)、46.3%(51/110),单放组为47.2%(52/110)、20%(2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布克勒(Buchler)137Cs后装腔内放疗机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6年10月至 1987年 12月间应用“Buchler”后装机合并60CO或8MeV直线加速器对Ⅱ、 Ⅲ期的宫颈癌 140例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剂量:腔内放疗Ⅱ期A点60Gy~72Gy,阴道与宫腔剂量比为4:3或1:1,随后外照射B点则采用盆腔四野照射,剂量44Gy~56Gy。Ⅲ期先采用盆腔全盆大野外照射B点20Gy~29Gy,随后盆腔四野外照射,B点补至456y~55Gy。盆腔四野照射期间配合腔内放疗A点50Gy~60Gy,阴道与宫腔剂量比为3:2或1:1。[结果]全组患者随访10年,其中7人失访,随访率为95%(133/140)。Ⅱ、 Ⅲ期宫颈癌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6/61)、31.64%(25/79),总的10年生存率为43.57%(61/140)。[结论]布克勒后装腔内治疗机对宫颈癌的远期疗效比国内报道低,治疗合并症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阴道炎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中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中等效生物剂量及总疗程时间对局腔和生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57例病理确认并进行CT检查的鼻咽癌于1992年3月至1994年4月完成常规分割根治性放疗,每次鼻咽中心剂量1.71 ̄1.99Gy(中位每天每次1.85Gy),总剂量62.3 ̄84.03Gy,照射33 ̄45次/48 ̄79天(中位72.3Gy,39次/57天)。用总疗程时间肿瘤潜在倍增时间Tpot(Tpot=4.  相似文献   

12.
放疗,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在放疗的同期追加化疗能否提高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将156 例中晚期食管癌随机分成A、B2 组,每组78 例。A组:每周放疗6 次,每次2 Gy;B组:放疗方式同A 组,另于周末( 放疗休息日)化疗,PDD20 mg 、5Fu 0.5 g/m 2 ,静脉滴注共5 次。各组照射总肿瘤量为64 ~70 Gy 。随访结果:1、2、3 a 生存率,A组分别为69 .2 %(54/78) 、23.1 % (18/78)和12 .8 % (10/78) ;B 组分别为79 .5% (62/78)、48 .7% (38/78)和20.5 %(16/78)。B 组2 a 生存率明显高于A 组(P< 0.01),1、3 a 生存率2 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果显示,采用每周6 次、每次2 Gy 放疗+ 周末化疗方式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部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1987 年12 月至1997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32 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测定甲状腺功能(血清总T3 、T4 浓度) 。结果 放疗后血清总T3 、T4 浓度明显降低( P< 0.05) 。按照甲状腺受照射的剂量不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35 ~45Gy 组22-2 % (4/8) ;46~55Gy 组37-5 % (3/8) ;56 ~70Gy 组50-0 % (3/6) 。结论 放射治疗颈部癌症时应保护甲状腺组织以减少对甲状腺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y,SRT)加全脑放疗降低脑转移瘤局部复发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间对6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SRT加全脑放疗30例,单纯SRT治疗35例。全脑放疗38~40Gy/4~4.5周。SRT周边剂量15~32Gy。结果SRT加全脑放疗组中位复发时间9.5个月,局部复发率3.3%,显著优于单纯SRT治疗组的3个月和28.6%(P<0.05);SRT加全脑放疗组局部控制率93.6%,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1年生存率83.3%和死亡率16.7%与对照组92.9%,7个月,71.4%和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RT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在控制局部复发,延长复发时间方面优于单纯SRT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对18例进展期直肠癌进行了氟脲嘧啶(5-Fu)联合大剂量醛氢叶酸(CF)化疗合并同步放疗的临床研究。CF200mg/日,5-Fu375mg/m2/日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放疗与化疗同步,体外照射全盆腔DT50Gy/25次/5周,直肠腔内高剂量率放疗D5-20Gy/3-4次/2周。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0例,好转(MR)3例。有效率83.34%。中位效应持续时间14个月。CF/5-Fu合并同步放疗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近期反应及并发症尚在进一步观察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X线照射后胃癌SGC-7901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可以诱导YKL-40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照射)和实验组(2Gy/1f和4Gy/2f),实验组细胞经6 MVX线照射后取两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YKL-40mRNA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2Gy/1f)细胞经X线照射后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2Gy、4Gy实验组细胞S期上调,G2/M期下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不表达YKL-40或检测不到YKL-40mRNA,经X线照射后YKL-40表达。结论 X线照射可使人胃癌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及细胞增殖周期再分布,并且可诱导人胃癌细胞表达YKL-40。  相似文献   

18.
Zheng J  Fu M  Wu M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01-104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HPV16型DNA-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HCE16/3细胞)的生长和病毒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软琼脂糖试验和RT-PCR分析了IGF-I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CE16/3细胞的生长和病毒早期基因表达的调节。结果在缺乏血清的培养条件下,IGF-I对HCE16/3细胞的生长几乎没有调节作用。但EGF对永生化上皮细胞有生长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被IGF-I增强。EGF合并使用IGF-I可诱导HCE16/3细胞停泊不依赖性生长。RT-PCR显示IGF-I并不明显改变HCE16/3细胞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结论IGF-I是HCE16/3细胞生长的弱调节剂,但它可以增强EGF对HCE16/3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术前单次、术前40Gy放疗及术后放疗对直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 于1990年 4月至 1994年 12月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术前单次组 39例,术前40Gy组 43例和术后放疗组 45例。术前放疗组中病理 若属T_3期以上,则加用术后放疗。术前单次组放疗剂量为5Gy-6Gy/次,放疗后48 小时内手术。术前40Gy组中位剂量为40Gy/20 次(20Gy- 40Gy),放疗后休息 4周手术。术后放疗组中位剂量为 55.1G y/29次(30Gy- 63Gy/15次~ 35次),手术放疗间隔为 3~ 4 周。[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78个月,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58、47个月,Kaplan Meier法计算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3%、487%,67.4%、489%和622%、42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8%、23.1%,14.0%、23.3%和22.2%、28.9%。单因素Log rank检验术前放疗2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术后放疗(P<0.05)。5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适当剂量的术前放 疗较术后放疗具有更高的局控率和较低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低剂量率放疗、热疗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细胞的疗效,对1 对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S( 对辐射和顺铂敏感)和A2780CP(抗辐射和顺铂) ,采用低剂量率(0.88cGy/min) 放疗、热疗(40 ℃)和顺铂(0 .5~3.0 μg/ml)同时处理,观察3者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A2780CP对放疗和对顺铂均有较强的抵抗力,细胞存活率为6 .0% (10 Gy) 和45.0 %(1.0 μg/ml,8 h) ,但对热疗则比A2780S稍敏感。如果3 种处理方法同时应用,结果显示为很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一效果在A2780CP更为明显,A2780CP的存活率为3.8 %(8 Gy,40 ℃,1.0 μg/ml) 。结果显示,热疗、顺铂和低剂量率放疗3 者联合应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