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宏军  刘林 《鞍钢技术》2000,(11):35-38
随着油气却润滑系统的广泛应用,其优点和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对油气两相环流流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描述气雾两相喷嘴中流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计算和实验表明,单相流空气压降随喷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两相流压降随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单相流和两相流压降随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5.
6.
7.
为解决某深井矿山因管道沉积造成的安全生产问题,通过对深井充填管道沉积机理进行研究,基于固液两相流相关理论,分别从细颗粒结垢和粗颗粒沉积2个方面来阐释两相流管道沉积机理。运用FLUENT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将浆体中固体细颗粒与清水混合的均质悬液作为连续相,较粗颗粒作为离散相,根据浆体中粗颗粒的浓度分布和管道速度分布特点来确定管道内颗粒物沉积规律。结果发现,充填两相流管道沉积的主要原因是细颗粒结垢和粗颗粒沉积相结合。数值模拟的两相流充填管道沉积过程与理论分析提出的粗细颗粒沉积物理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钢包底吹气液两相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力学模型方法,对弥散型、直通多微孔型和狭缝型3种类型的透气砖底吹时在熔池中所产生的气液两相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弥散型与直通多微孔型透气砖底吹所产生的气泡行为很接近,而与狭缝型透气砖却有所不同。弥散型和直通多微孔型透气砖底吹时,在熔池中开始产生大气泡,并使流股偏离底吹位置而摆动时的临界流量值高于狭缝型透气砖;弥散型和直通多微孔型透气砖底吹产生的气液两相流扩张角基本一致,而在一定的气体流量下,其扩张角明显大于狭缝型透气砖。  相似文献   

9.
10.
胡以元 《冶金设备》2006,(Z1):67-68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吨位,高净空的起重设备在冶金行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其减速机齿轮箱内油品更换成了比较头疼的问题扬程高,油品粘度大,更换时间长.高粘度高扬程加油小车的成功研发,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PDA两相流测速技术,对LHJ浮选柱下导管内液一气两相流中气泡的流速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浮选柱内液气两相流中气泡沿径向和轴向的湍流速度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证实了LHJ浮选柱内形成泡沫流时,下导管内气泡运动处于强烈的脉动状态,该结果为揭示其矿化作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及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Y型喷嘴油雾两相流中雾化细度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良 《工业炉》1998,20(1):9-12
文章分析了Y型油喷嘴混合孔流通道内环状油膜贴壁流及内含大量油滴的类雾状流的特点和从喷口喷出后二次雾化形式及差异;实验测得了单股油雾两相流的中心1/2处及偏中心线1/2处雾化细度SMD的差异值和流量密度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的来流速度下,采用有限容积法计算了不同含气率、不同来流速度与双圆柱圆心连线角度情况下,整个流场的变化.夹角选取为α=90°(并列)、60°、45°、30°、0°(串列).结果表明:当α=90°(并列)时,两圆柱后产生稳定的同步反相旋涡脱落.随着夹角的减小,两柱之间产生了强大的排斥力,上游圆柱振动受到抑制,尾涡的长度变短.当夹角α=0°时,上游圆柱涡脱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没有稳定涡街生成,升力系数的脉动值趋于零;上游圆柱脉动升力系数最大值出现在α=90°,最小值出现在α=0°.研究还发现,上游圆柱的脉动升力系数并不是随着夹角减小而顺次减小;上游圆柱脉动升力系数绝对值随含气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李传锋 《冶金动力》2011,1(4):65-66,70
改变冷却塔设置的高程位置及上塔泵扬程的计算方法,可节约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明确径向流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的传热传质规律并提高制氧效率,建立π型向心径向流吸附器(CP-πRFA)的气固耦合两相吸附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能量模型、吸附热以及颗粒尺寸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9.19 K和311.6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5.66%和62.65%;同等条件下两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27 K和305.2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未考虑吸附热的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293.5 K和293.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9.25%和72.18%;同等条件下考虑吸附热时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3 K和305.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出口产品气的氧气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同时产品气流量与回收率逐渐增加,颗粒直径1.6 mm为最佳吸附剂颗粒直径.本实验获得了吸附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为CP-πRFA用于变压吸附制氧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径向流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的传热传质规律并提高制氧效率,建立π型向心径向流吸附器(CP-π RFA)的气固耦合两相吸附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能量模型、吸附热以及颗粒尺寸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9.19 K和311.6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5.66%和62.65%;同等条件下两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27 K和305.2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未考虑吸附热的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293.5 K和293.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9.25%和72.18%;同等条件下考虑吸附热时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3 K和305.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出口产品气的氧气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同时产品气流量与回收率逐渐增加,颗粒直径1.6 mm为最佳吸附剂颗粒直径。本实验获得了吸附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为CP-π RFA用于变压吸附制氧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激波驱动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选取SiO2、Al2O3和SiC颗粒,对煤化工常用材料1Cr9Mo钢进行高速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研究.结合试件表面冲蚀磨损形貌,分析冲击速度、冲击角度、颗粒硬度、颗粒粒径、试件温度等因素对材料的冲蚀磨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400℃下,1Cr9Mo钢的最大冲蚀磨损率均出现在15°-25°的冲蚀角之间,体现出典型塑性材料的冲蚀磨损特征;低角度冲蚀时磨损机理以颗粒的切削作用为主,高角度冲蚀时颗粒垂直撞击材料表面产生凹坑并致使凹坑周围的片状物碎屑从材料表面剥离;试件冲击速度指数在2.3-3.2范围内,磨损率受颗粒硬度影响较大;在相同冲蚀条件下,硬度较高的Al2O3和SiC颗粒对试件的磨损率比SiO2颗粒高一个数量级;磨损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在400℃时SiO2颗粒对试件的冲蚀磨损率明显提高,磨损率最大值约为20℃时的3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棒式文丘里除尘器内气液两相流的阻力特性,基于多相流理论,建立其三维CFD模型,研究分析棒间距、除尘风量和液气比对棒式文丘里除尘器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阻力预测公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文丘里棒层与下筒体的压力损失随着棒间距的减小和风量的增大呈幂指数关系增大,随着液气比的增大呈近线性增大;上筒体的压力损失与风量呈近平方关系;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关系式最大误差为16.88%,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电流密度下顶侧双向平行流和底侧双向平行流铜电解工艺技术的生产实践,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工艺条件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逐步将电流密度提升至380A/m2,稳定生产出合格的高纯阴极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