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BME-1、CD15和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诊断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和2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HBME-1,CD15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HBME-1,CD15和p53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35.7%和14.3%,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9%,7.4%和0,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参考消息于组织学诊断有困难的分化型甲状腺癌,HBME-1和CD15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时会很困难,而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影响预后.本研究探讨CK19、Galectin-3、HBME-1、p27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p27、CyclinD1与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手术的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腺瘤10例)及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40例,滤泡型10例) 患者的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p27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细胞质或细胞膜均有CK19、Galectin-3和HBME-1三种标志物表达,但p27和CyclinD1则在细胞核表达.CK19、HBME-1、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96%和100%,而在良性病变中则为10%、10%和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14%,而在良性病变中则为8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D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和7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CK19、Galectin-3和HBME-1共同表达者占98%(49/50),其中伴p27低表达者占90%(45/50),而在良性病变者中则分别为2%(1/50)和0%(0/50),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低表达与CyclinD1表达(转移组阳性率72.7%,未转移组71.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CK19、Galectin-3和HBME-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p27的低表达与CyclinD1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无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53、PCNA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53、PCNA和Ki-67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54.3%(50/92),PCNA阳性表达率为56.9%(52/92),Ki-67增殖指数为(12.01±3.32)%.p53、PC-NA过度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增加与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53、PCNA和Ki-67蛋白表达与癌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PCNA和Ki-67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结构分子生物学深度探讨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TFA)中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计算机重构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和有关分析软件、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进行研究。根据p53基因Exon5—8突变与否把PTC划分为Ⅰ组(p53基因突变组)和Ⅱ组(无p53基因突变组),再根据突变型p53蛋白三维构象改变的空间位点不同,把Ⅰ组分为ⅠA和ⅠB组。结果:Ⅱ组和ⅠA组的阳性细胞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M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数差1.26,P〉0.05。Ⅲ组(TFA组)和Ⅱ组、Ⅲ组和ⅠB组、Ⅲ组和ⅠA组之间,尤其是ⅠB组和ⅠA组之间的M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分别为12.57、25.80、13.84和-1.96,P〈0.01。结论:p53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与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中Bcl-2、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见于甲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腺瘤中,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三者的阳性表达。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 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P<0.05),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3%,高于甲状腺腺瘤10.0%(P<0.05)。甲状腺未分化癌和滤泡状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Bcl-2、p53和ki-67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p53和ki-67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okemon和p53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okemo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53的表达与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okemon和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75,P=0.033)。结论:Pokemo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lk1在微灶癌(直径≤1cm)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灶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阳性表达率(44.12%)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80.00%,P<0.05)。Plk1和 p27表达与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lk1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lk1和p27 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体扩增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5和突变p53基因(m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l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瘤和19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TKl5和mtp53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tp53表达于细胞核,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4.5%(38/51),在甲状腺瘤组织表达率为25.0%(5/20),全部为低表达,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mtp53未见表达,mtp53在三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49,P=0.000);STKl5为胞质和胞核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2.5%(37/51),在甲状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0.0%(4/20),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不表达,STKl5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7,P=0.000);甲状腺癌组织中mtp53和STKl5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p53突变及STKl5扩增有关。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后与中心体扩增有关的STKl5激酶的扩增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STKl5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 ,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 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抑癌基因ING1、p21/WAF1、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ING1、p2 1 /WAF1、p53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 71例胃癌组织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 ,检测 p33ING1 、p2 1 /WAF1、p53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相关性 ,结合临床病理因素 ,探讨胃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33ING1 与p2 1 /WAF1、p53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p33ING1 表达率为 62 .0 % (44/71 ) ,与正常组织相比呈低表达 ,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P <0 .0 1 ) ;p2 1 /WAF1表达率为54 .9% (39/71 ) ,与胃癌浸润相关 (P <0 .0 5) ;p53表达为 63 .4 % (45/71 ) ,与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结论 ING1是抑癌基因 ,其蛋白p33ING1 在胃癌中低表达 ,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 、p2 1 /WAF1、p53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Ki-67、p53及HER-2在结直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Ki-67、p53、HER-2在3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结果:Ki-67、p53及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56.4%及10.3%;在结直肠癌中,Ki-67在年龄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表达中有显著差异(P<0.05);p53和HER-2在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Ki-67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Ki-67和p5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有利于对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进评估;而HER-2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及相关性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及验证.  相似文献   

13.
p53和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中p53和KAI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KAI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胃正常组织(P<0.01),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P<0.01).KAI1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p53和KAI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rc=0.025).结论p53和KAI1蛋白的检测可用于胃癌转移预测、恶性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p53可能并不直接调控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龙晓东  徐宏  曾义  游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090-2093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 ,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6 3% ,其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1)。p53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其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PTEN、p53和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p53和EGFR在68例乳腺浸润性癌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PTEN、p53和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6%、51.5%和58.8%,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纤维腺瘤组织,p53和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纤维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p53和EGFR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状态均有关(P〈0.05)。PTEN和p53阳性率在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阳性率在死亡组中高于生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表达的缺失和p53、EGFR的过度表达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和进展,它们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病理诊断、恶性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8例食管正常切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0例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6%和38%,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正常切缘组织)(P<0.05).survivin、p53蛋白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urvivin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r =0.040,P>0.05).结论:survivin、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和bcl 2的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CD15与bcl 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0例甲状腺癌、4 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8 0 %和 4 6 0 % ,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P<0 0 5) ,CD15和bcl 2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 (P >0 0 5)。CD15表达与bcl 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CD15和bcl 2表达对预测甲状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Tong J  Wang Y  Da JP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8):599-604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观察CK19、HBME-1、Galectin-3、CD56及p63在PMC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PM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CD56和p63在51例PMC及4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8例乳头状增生活跃、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6~269个月.结果 78例PMC患者中,出现核异型重叠69例(88.5%),核沟67例(85.9%),核内包涵体50例(64.1%),乳头结构60例(76.9%).51例PMC患者中,有50例(98.0%)同时出现CK19、HBME-1和Galectin-3中、强阳性表达(P<0.0001),而良性病变(乳头状增生活跃、结节性甲状腺肿、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未见同时出现CK19、HBME-1和Galectin-3中、强阳性表达.随访结果显示,有7例(9.0%)PMC患者腺叶内再发生,3例(3.8%)出现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死亡患者.12例(15.4%)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未能取到PMC病灶者,其直径均≤3 mm.结论 不论乳头状结构的有无,同时出现核异型重叠、极性紊乱、毛玻璃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是诊断PMC的关键,间质浸润、间质硬化及复杂分支的真性乳头结构是PMC诊断的主要依据.术中冰冻诊断对直径≤3 mm的PMC有一定的局限性.CK19、HBME-1和Galectin-3均呈中、强阳性表达是PMC特征性表现,也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yroid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PMC) and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on of CK19, HBME-1, Galectin-3, CD56 and p63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MC from benign thyroid lesions.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78cases PMC were reviewe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CK19, HBME-1, Galectin-3, CD56, and p63 in 78 cases of PMC and 48 cases of benign thyroid lesions ( 18 cases of papillary hyperplasia, 17 cases of nodular goiter and 13 cases of lymphocytic thyroiditis) was conduct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from 6 to 269 months after surgical operation. Results 69 cases nuclear atypia and overlapping nuclei (88.5%), 67 cases nuclear grooves( 85.9% ), 50 cases nuclear pseudoinclusions(64.1% ) and 60 cases papillary architecture (76.9%) were detected in 78 cases of PMC. Moderate to strong co-expression of CK19, HBME-1 and galectin-3 was observed in 98.0% (50/51) in the PMC group but in none of the benign disease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D56 and p63 was negative in both groups. In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eriod of 6-269 months, 7 cases (9.0%) developed intrathyroid recurrence, 3 cases (3.8%)develop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no distant metastasis or death was observed. In 12 cases ( 15.4% ) the PMC lesion smaller than 3 mm in diameter was not found by frozen section diagnosis. Conclusions Overlapping nuclei, nuclear atypia, polar disorder, ground glass nuclei, nuclear grooves and nuclear pseudoinclusions ar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of PMC with or without papillary architecture. The appearance of definite interstitial invasion, interstitial sclerosis and true complex papillary architecture are more helpful to make right diagnosis.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is of limited value for a reliable diagnosis of PMC in diameter ≤3 mm. Moderate to strong co-expression of CK19, HBME-1 and Galectin-3 is a very useful indicator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MC from benign thyroid les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以及在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0%和48.39%,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P<0.01);VEGF和p53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病理类型及肿瘤直径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0%和68.97%,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VEGF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2.90%,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0.70%,阴性预测值为59.65%;p53蛋白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48.39%,特异度为84.21%,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50.00%;VEGF联合p53蛋白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65.63%.结论 VEGF和p53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甲状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