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口服抗糖尿病药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кB(NF-к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 方法 选择对照组20名(NC组),口服药失效的T2DM患者20例(DM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检测DM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精(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以及餐后2hBG、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变化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NF-кB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NC组比较,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кB表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NF-кB表达降低(P<0.01);FBG、2hBG和HOMA-IR降低;胰岛素、C肽和HOMA-β升高. 结论 T2DM患者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改善的同时,单核细胞中NF-кB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选择8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375 g,每天2次,口服,总疗程为24周.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普罗布考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明显减少核因子kB蛋白的表达,且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P<0.05).结论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除了降脂作用外,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也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提示普罗布考对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成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30例为DM组,DM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与NC组比,DM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显著增高(P<0.01);DM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轻度炎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内皮脂肪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健康成人30名,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核因子KB(NF—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肌动蛋白(actin)作为内参。两组人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PBMC中NF—κB P65(Se^536)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0.85(95%可信区间为0.49—1.02)对0.47(95%可信区间为0.26—0.67),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2.00mg/L(95%可信区间为1.21—4.60)对0.83mg/L(95%可信区间为0.10—1.75),P〈0.01],C-反应蛋白(CRP)以中位数表示;在糖尿病组,磷酸化NF—κB P65(Ser^536)与log(CRP)呈正相关(r=0.351,P〈0.05),log(CRP)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稳态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c)呈正相关。结论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PMNC处于炎症状态,其中NF—κB活性的升高可能影响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kB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诊断2型糖尿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氨基末端激酶(JNK)(Thr^183/Tyr^185)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招募正常糖耐量健康志愿者60名(N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NT2DM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JNK(Thr^183/Tyr^185)磷酸化水平。结果NT2DM组JNK(Thr^183/Tyr^185)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JNK(Thr^183/Tyr^185)磷酸化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在剔除年龄、性别等相关影响因素之后,空腹血糖仍与JNK(Thr^183/Tyr^185)磷酸化水平独立相关。结论JNK通路过度激活可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方法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91例初发T2DM患者(G2组)及60例对照组(G1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活性;分析NF-kB活性与hs-CRP浓度相关性。结果G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活性和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而且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活性与血清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kB表达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健康成人30名,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核因子κB(NF-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肌动蛋白(actin)作为内参。两组人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PBMC中NF-κBP65(Ser536)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0.85(95%可信区间为0.49~1.02)对0.47(95%可信区间为0.26~0.67),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2.00mg/L(95%可信区间为1.21~4.60)对0.83mg/L(95%可信区间为0.10~1.75),P<0.01],C-反应蛋白(CRP)以中位数表示;在糖尿病组,磷酸化NF-κBP65(Ser536)与log(CRP)呈正相关(r=0.351,P<0.05),log(CRP)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稳态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c)呈正相关。结论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PMNC处于炎症状态,其中NF-κB活性的升高可能影响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5例短期应用胰岛素缓慢持续静滴组,可改善其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其疗效与病程长短、治疗前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医师的技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已倾向于早期应用胰岛素,使B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我们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并进行2年的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常常比较隐匿,在糖尿病诊断时病人的血糖水平及其临床表现的差异很大,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目标则需要因人而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的影响。方法对12例正常人及6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重复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结果正常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257±36mU/L,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63±5mU/L,最大胰岛素分泌80±6mU/L。糖尿病组治疗前胰岛素分泌分别为95±19mU/L、34±9mU/L、39±12mU/L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糖尿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PH显著改善(135±27vs95±19mU/L,P=0·01),2PH及最大胰岛素分泌量轻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9mU/Lvs34±9mU/L,P=0·09;46±11mU/Lvs39±12mU/L,P=0·08)。结论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1PH分泌,并对2PH分泌及最大分泌可能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核因子(HNF)是一类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肝脏内葡萄糖代谢、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HNF在胰岛也有表达,对β细胞胰岛素基因转录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其家族中各成员对维持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及调节葡萄糖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NF基因突变可致其表达或功能异常,引起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或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而参与了2型糖尿病(2TDM)发病。目前HNF在2T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访15例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缓解的T2DM患者,观察血糖、HOMA—IR和HOMA—IS的变化趋势。结果15例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能仅通过饮食控制而保持血糖稳态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2(80.0%)、8(53.3%)、6(40.0%);在平均33个月时持续缓解组与失败组HOMA—IR和HOM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MA-IR分别为5.4±3.4和10.3±6.6,HOMA—IS分别为383.5±389.1和192.4±195.3(P〈0.05)。结论通过消除葡萄糖毒性,恢复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延长T2DM自然病史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男12例,女8例,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年龄40~63岁.全部患均在诊断1个月内入选,未经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方法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91例初发T2DM患者(G2组)及60例对照组(G1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分析NF-κB活性与hs-CRP浓度相关性。结果G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和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而且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与血清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表达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新诊断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NC)中核因子kB(NF-κB)活性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96例新诊断T2DM患者,观察治疗前及血糖良好控制后PBMNC中磷酸化NF-κBp65(Ser^536)、血清炎症指标及FFA等变化。结果在血糖控制达标2周时,PBMNC磷酸化NF-κBp65(Ser^536)、FFA及血清3项炎症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AhsC-RP与△2hPG、△糖化血清蛋白(F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AIL-6与△TC、A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以及PBMNC中NF-κB磷酸化p65(Ser^536)水平均明显降低。血糖改善带来炎症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核因子kB表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IPF-1)是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基因转录调控因子,IPF-1基因突变可使其活性下降,β细胞功能缺陷,并与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关。IPF-1基因63位脯氨酸密码子缺失C为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4的遗传学病因,而另一些突变,如D76N、C18R、Q59L、R197H、G212R、P239Q及INSCCG243则与2型糖尿病关联,功能测试显示这些突变体在血糖升高时刺激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且携带者对2型糖尿病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