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女性,53岁,以右顶枕部头皮包块53年为主诉于2013年01月07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时发现右枕部有大小约1 cm×1 cm的肿物,随着时间推移,肿物不断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可见一大小约12 cm×10cm×8cm包块(图1),质地中等偏软,推之可移动,按压无明显疼痛,无明显波动感;神经系统查体(-);头部浅表肿物彩超示:右顶枕部头皮实性肿物;头颅MRI检查示:(1)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右顶枕部皮下囊性病变;头颅CT三维重建示:右顶枕部皮下见边界清晰低密度影,CT值约4HU,临近骨皮质略向内凹陷,右顶骨骨皮质略增厚,髓腔内见小斑片高密度影,右枕骨骨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病例男,16岁.因发热、咳嗽、右前胸臂疼痛1天入院.体检:体温38.9℃,白细胞21.2×109/L,中性粒细胞17.1×109/L.CT平扫右前纵隔见大小约8.5cm×9cm×5cm椭圆形囊实性密度影,CT值约1029~6 HU,病灶内见钙化、囊变、坏死,病灶边缘尚完整,与上腔静脉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右胸背部闷胀不适5个月"于2007年8月1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胸部X线和CT检查示右下肺见一5 cm×5 c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于2007年8月行右侧胸腔内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与下叶之间约8 cm×7 cm×4 cm,包膜完整、实质性、易剥离,将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1年前体检偶然发现右卵巢肿物,2012年4月体检,肿物可见增大,来本院就诊。彩超检查示,盆腔可见巨大囊实性肿物,边缘光滑清楚,肿物大部分呈实性不均匀强回声,其内可见散在小泡状无回声影;小部分呈囊性无回声。盆腔CT平扫显示,盆腔可见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物,大小约为9.6cm×8.6cm×8.5cm,边缘光  相似文献   

5.
例1,女,49岁,因右腰部酸胀不适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170/110 mmHg,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20年前行声带息肉切除手术,13年前因脑垂体瘤行伽马刀治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泌尿系CT示:右侧肾上腺见多房囊性密度影(图1A),囊壁散在钙化,CT值约15 HU,增强后未见强化,较大囊截面8.4 cm×4.1 cm,双肾囊肿,左肾错构瘤,肝脏多发囊肿。  相似文献   

6.
全成 《吉林医学》2007,28(3):374-37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8岁.1个月前因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切除手术,近日到门诊复查.B超显示膀胱右侧见一6.3cm×3.8cm无回声包块,申请CT检查.平扫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膀胱内密度均匀.膀胱右下方及左上方各见一大小分别约3.3cm×5.2cm和0.8cm×1.8cm,囊性低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囊性袋状影与膀胱壁间可见短管状通道.增强扫描示,膀胱及囊性袋状影同步充满高密度造影剂,密度均匀,二者间形成一短管状通道,CT诊断为假性膀胱多发憩室,合并憩室内结石.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3岁,右耳闷胀感伴听力下降1个月入院.入院后检查,颜面外观无畸形,双侧对称,右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轻度内陷.纯音听阈测定右侧呈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CT检查示:右侧翼腭窝内3.0 cm×4.0 cm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37.6Hu,其内密度均匀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其上方骨质略有吸收,骨皮质变薄.MRI:右侧翼腭窝区5.0 cm×5.0 cm×7.5 cm团块状病灶,边界清,附近的鼻咽腔侧壁略受推移,与邻近的脑组织分界清楚.  相似文献   

8.
张远宁  严治林 《重庆医学》2005,34(4):633-634
患者,女,54岁,重庆市壁山县人.因腰背部胀痛8d,于2004年6月3日入院.患者于8d前出现腰背部胀痛不适,以右侧为主,持续性,无放射.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右肾上极前方可见大小3.5cm× 2.9cm的实质低回声包块;双肾上腺CT平扫 增强:右侧肾上腺区见软组织块影,大小约3.3cm×3.0cm大小,密度不均,CT值22.0~29.9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中心密度较低,软组织块影与下腔静脉及右肾上极紧贴.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考虑右肾上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0岁.因发现右小腿肿块、渐增大3个月余入院.临床检查,右小腿中后部可扪及肿块,约10 cm×8 cm×5 cm大小,表皮中央部约4 cm呈暗红色,中间有小破溃口,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无压痛,可移动,质较硬.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见右胫骨内侧、后方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其内见小点状高密影,右胫腓骨无异常,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骨皮质完整,未见骨膜反应(图1).磁共振(MR)扫描:右小腿中上段明显隆起,皮下及肌群内见软组织肿块影,分叶状,形态不规则,为等略长T1长T2信号,其内及其上缘见扭曲增粗的流空血管影,增强见病灶有明显强化,局部皮下结构受侵,边缘不清,右胫腓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彭斌 《西部医学》2012,24(8):1628-1628
病例女,43岁,反复上腹疼痛2个月加重2小时入院。彩超示肝内实质占位影,结石性胆囊炎;CT:肝左叶4.8cm×4.3cm、右叶3.8cm×2.9cm低密度占位影,病灶边缘清晰,呈不规则壳状钙化,病变内密度不均匀,见点状及条状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图1);CT诊断:肝囊性占位伴囊壁钙化,寄生虫病变,慢性肝脓肿。术后见包快有包膜,质韧,灰白色;  相似文献   

11.
泪腺腺癌1例     
杨红  秦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4):2181-2181
患者,男性,58岁,因"左眼球渐进性突出伴流泪1个月"入院.查体:左眼视力1.0,左眼球突出度20 mm(右眼球突出度15 mm).左眼眶颞上方眶缘可触及前缘约1 cm×0.5 cm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触痛.左眼及其他部位无明显异常.CT检查显示:左侧眶上缘额骨、蝶骨骨性破坏,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眶内可见软组织块影.考虑:左眼眶内占位,泪腺癌可能性大.泪腺超声检查提示:左眼球眼睑后方实质性包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泪腺窝,呈暗红色,约2.4 cm×2.5 cm×1.5 cm,有包膜,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切开后呈鱼肉状.光镜检查结果为组织中见大量癌细胞,呈立方状或高柱状,胞浆淡染,核卵圆形或多角形,染色深,异型性明显,癌组织呈腺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术后辅以放疗,总量66 Gy.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阵发性,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黑便。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T 36.2°C,P 80次/分,R 20次/分,BP14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软,无胃肠型,全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增强CT:肝门部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约9.0 cm×7.8 cm×8.0 cm,边界清,呈分叶状,囊内有分隔及软组织结节影,分隔及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术中所见:肝门部囊实性占位,约10.0 cm×8.0 cm×8.0 cm,探查见左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内见菜花状肿物块,多发,并见有胶冻样液,病灶与周围分界清。全麻下行左半肝、胆囊、肝总管切除,行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沿肿瘤边缘部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分界清,完整剥除肿瘤。术后病理:肝门部中分化乳头状囊腺癌。讨论胆管囊腺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41%[1],97%发生于肝内,3%发生于...  相似文献   

13.
张建  徐洁 《北京医学》2000,22(6):365
我院曾收治1例先天性巨大输尿管积水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1岁5个月.因右腹部包块3个月且进行性增大,于1997年5月21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腹部膨隆,右侧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的包块,质中呈囊性,不活动,无触痛,边界清.无明显腹水征.肛诊:右侧腹膜后囊性肿物.腹立位X线片:右腹膜后囊性肿物.腹部B超:右侧小肾,约3.5cm×2.2cm×1.4cm,沿输尿管走行可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静脉肾盂造影:左肾轻度积水,右肾及输尿管未显影.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2岁。因枪伤致右股部损伤1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右股下侧约有12cm×14cm软组织缺损区,股内侧肌、缝匠肌以及股薄肌等肌肉毁损性部分缺损,股动、静脉断裂,缺损8cm。创面有较多坏死组织,局部污染较重。膝关节、股直肌、股外侧及股后损伤较轻,骨未见明显损伤,坐骨神经、腓总与胫后神经无明显损伤,小腿内侧及足内侧隐神经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43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1月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病人于入院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便血,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血尿。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6 cm×3 cm包块,表面光滑,呈囊性感,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度大,可推至右中腹,无触痛。腹部B超显示,右下腹有一囊性占位病变,CT示右侧盆腔内见一似胆囊形囊肿影,壁厚毛糙,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0 cm×4 cm,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拟诊“阑尾囊性肿瘤”,完善术前准备于2008年8月27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阑尾呈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16.
杨茜茜  张蓓  柯祥杰 《西部医学》2011,23(3):447-447
病例女,34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现骶尾部有一隆起包块来院就诊。入院查体:肛检肛缘平整,骶尾部见一大小约10.0cm×8.0 cm质软包块,光滑,略充血,触痛不明显。B超示骶尾部囊性包块。CT轴位平扫(图1)示尾椎远端软组织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并突向皮肤外,其最大截面约5.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16岁.因"右内眦包块18月,逐渐长大5月"于2003年8月5日~2003年8月11日住院.入院查体见:右内眦角上方肿块,质软,突出皮肤约0.3 cm,直径2 cm×1.2 cm(图1,见封三).右眼视力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鼻窦CT示:右筛窦区直径2.30 cm×3.56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图2,见封三).入院诊断:右筛窦肿物.于2003年8月7日局麻下行鼻内窥镜筛窦肿物切除术,采用国产直径4 mm 0°鼻内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术中切除右侧钩突及筛泡后筛窦内即流出大量黄色粘脓性分泌物,筛窦融合为一大腔,纸样板有部分破坏吸收,少量眶脂肪突入腔内,囊壁光滑,开放窗口约2 cm×2 cm.术后病理检查示:慢性炎变粘膜组织.囊肿内分泌物未找到抗酸杆菌,G染色未见细菌,48 h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d2右内眦角肿块即明显消退,1月后复诊,造瘘口无明显缩小,囊壁光滑,右内眦角无隆起.术后诊断:右筛窦囊肿.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女患,68岁。颈部包块29年,明显增大4个月,伴压气,无声音嘶哑。体检:双侧甲状腺大,左叶下极可扪及7×5cm 结节,界线清楚,随吞咽移动;颈部淋巴结不大,声带正常。实验室检查:T_3、T_4正常。X 线检查:颈前软组织影增浓、增厚,气管向右侧弧行移位。上纵隔影增宽,胸段气管向右受压移位。B 超:甲状腺左叶明显增大,下极5.4×5.4×4.1cm 肿物,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不均,见有钙化光斑。约0.4cm。并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右叶稍大.提示:①左甲状腺腺瘤囊性变伴钙化;②结节性甲状腺囊性变。核素检查:右叶弥漫性增大,左叶下极冷结节。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术中见双侧甲状腺肿大,有大小不等结节,左叶下极有一大结节。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镜下所见:左叶甲状腺内有大结节呈实体状。瘤细  相似文献   

19.
患者,47岁,因月经量增多伴尿频下腹部包块半年。妇检:子宫孕3个月大,右附件区包块约1 0cm×1 0cm×1 0cm ,压痛明显。B超提示:右附件区实性肿物,逐行盆腔肿物探查术。手术所见:紧密粘连,行全子宫加右附件切除术。肿物位于宫底后壁间9cm×7cm×7cm ,与右附件粘连,肿物切面囊实性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左上肢麻木4个月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阴性,患肢肩部伸侧面、前臂手部背侧面感觉减退,肩关节活动时疼痛,上抬受限。于我院就诊期间,血尿常规、生化免疫组合及凝血象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增强CT示左肩部肌间隙内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7.0 cm ×6.0 cm,边界尚清,密度欠均匀,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德国 Siemens 公司 Biography 16 Sensation PET/CT scanner检查示左肩部肌间隙内见团块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SUVmax为4.6(正常肌肉组织SUVmax为0.7),同机CT提示左肩部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6.2 cm ×6.9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另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图1~3)。CT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可能,血管瘤待排(图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