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作为将动物皮转变为革的重要鞣剂之一,在革胶原纤维中的存在及分布对成品革的质量、性能诸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虽然E.Heidemann等人在七十年代就已采用X—射线衍射法肯定了铬在鞣制过程中能够进入原纤维内部(Fibril),但至今却未能解决用电子显微镜直接了解铬在成品革中的存在状况这一难题。作者以铬盐鞣后的猪皮革为原料,根据Cr~(+3)——CrO_4~=及CrO~=+Pb Ac~- PbCrO_4↓反应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2.
单宁(Tannin)是制革工业上两种最重要的鞣制材料之一。随着人们对单宁——硫酸铝(简称为植——铝)结合鞣法等的深入研究,单宁不仅用于生产鞋底革、箱包革,而且植——铝结合鞣也可能代替目前生产鞋面革的硫酸铬鞣剂。作者在对鞋面革中铬鞣剂定位显示的基础上,用十分简便的方法定位显示了箱包革及单宁复鞣后鞋面革中单宁的存在部位,对进一步研究单宁与胶原纤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波消解系统,将电子电气产品中铅锡合金焊料样品用1mL浓氢氟酸、5mL浓硝酸和5mL浓过氧化氢加热溶解后,加入10mL4%硼酸掩蔽过量的氟离子。然后用双向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DUO-ICP-AES)同时测定溶液中的铅、镉、铬和汞。方法的检测限为0.0022~0.015mg·L–1,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94.5%~98.7%和0.34%~3.36%。  相似文献   

4.
<正>铅具有微量致毒性和生物富集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归属为II类致癌物,往往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简单方便和高效的分析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备受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基于羧酸类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IRMOF-8)合成了一种高比表面积(1 715 m2/g)的多孔纳米碳,并将其应用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铅离子  相似文献   

5.
用2 W多线输出功率的氩离子激光器照射Sm~(+2)/Sm~(+3)掺杂铝硅基玻璃光纤能产生0.005 1%的永久性折射率变化。通过测定LP_(11)模截止波长偏移能检测该光纤的光敏特性,同时在可见光区域能观察到宽消感应吸收带。钐掺杂光纤光敏特性是由多光子增强的Sm~(+2)离子消感应吸收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6.
我厂生产的3CTK50A~1000A类型的快速可控硅元件,硅片氧化前的抛光工序过去一直采用氧化镁(MgO)机械抛光工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厂快速可控硅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原有的抛光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车间抛光工序全体同志学习兄弟厂的先进经验,采用优选法,经过多次试验,把原有的氧化镁机械抛光改为铬离子抛光工艺,已在生产中应用了两年多,效果良好,现将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我们理解铬离子抛光的原理是利用颗粒小,硬度大,棱角锋利的Cr_2O_3颗粒作机械研磨的微粒,研磨后产生的机构损伤层随时又被从重铬酸铵离解出来的Cr_2O_7腐蚀掉,因此既能达到预期的抛光效果,又使硅片表面的晶格较为完整。铬离子腐蚀的机理如下: 3Si 2Cr_2O_7~- 16H~ =3SiO_2 6Cr 8H_2O 铬离子抛光既有机械抛光的平整度好,无桔皮状腐蚀坑的优点,又有化学抛光结构损伤较小的优点,而且速度快,成本低,掌握好了,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抛光方法。 我们刚开始采用铬离子抛光时,虽然硅片表面质量有了改进,但抛光速度太慢,仍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当时我们分析,影响抛光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研磨剂Cr_2O_3(三氧化二铬)与腐蚀剂(NH_4)_2Cr_2O_7(重铬酸铵)搭配不当,于是先固定H_2O与Cr_2O_3的配比,来选择  相似文献   

7.
皮革组织学研究始于1908年,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所限,只能观察到生皮和革的基本组织构造及真皮中胶原纤维束(直径约50~200μ)的编织以及胶原纤维束中各纤维(直径约5μ)之间的松散情况。而胶原化学方面则着重于每肽链至三股螺旋的低级结构的研究。它们与组织学之间缺少联系。自1942年Schmitt等发表胶原微纤维的透射电镜图象,并直接测出图象中的明暗带间距(约700A)与Bear用x—射线衍射计算出来的胶原微纤  相似文献   

8.
根据光纤Bragg光栅(FBG)折射率的传感原理,将电解液的折射率变化与电解液浓度测量联系起来,而电解液浓度变化主要由铅离子的变化引起,通过测量铅酸蓄电池内电解液的浓度就可测得铅离子浓度的变化.本文采用腐蚀FBG方法制作单端光栅折射率铅离子浓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铅酸蓄电池中铅离子浓度变化.实验表明:该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电池内铅离子浓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与理论分析一致.从而证明单端腐蚀光纤Bragg光栅(FBG)是测量铅酸蓄电池内铅离子浓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红宝石中铬离子浓度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着重讨论提拉红宝石中的铬浓度分布。指出,在晶体中横向铬浓度分布是很均匀的,而纵向分布则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铬离子浓度的分凝系数大于1所造成,初步计算表明K_0≈1.1。同时,指出在缺陷区(如云层区)铬浓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猪和牛的Ⅰ型胶原蛋白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微观结构的形态学研究。方法 :将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滴至新鲜剥离的云母片上 ,空气中干燥后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发现来自猪和牛的I型胶原蛋白在浓度为 3 2 μg ml时以单体形式和聚集体形式混合存在 ,在浓度为 4mg ml时两种I型胶原蛋白自发装配成胶原纤维 ,形成多孔网状结构 ,孔隙大小为 :牛 ,10 0~ 15 0nm ;猪 ,170~ 2 0 0nm。孔隙率 :牛 ,5 75个 μm2 ;猪 ,193个 μm2 。平均粗糙度为 :牛 ,3 1nm ;猪 ,8 7nm。均方根粗糙度为 :牛 ,4 0nm ;猪 ,11 4nm。平均高度 :牛 ,5 0 9nm ;猪 ,5 2 3nm。Rp v :牛 ,72 1nm ;猪 ,10 2 7nm。结论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能够准确直观地观察到Ⅰ型胶原蛋白形成的胶原纤维的种属差异性 ,AFM技术是一种理想的胶原纤维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塑料样品中的镉、汞、铅、铬含量,并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在置信概率p=95%,包含因子k=2的条件下,镉、汞、铅、铬含量分别表示为:79±14 μg/kg、883±56 μ g/kg、812±22μg/kg、816± 17 μg/kg.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重复性测量和工作曲线的拟合.  相似文献   

12.
胶原纤维增生是肝硬化形成的关键过程。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往往有小胆管增生,而增生的小胆管周也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部位之一。但小胆管上皮细胞与胶原纤维生成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报告对肝硬化等肝病活检标本中小胆管的观察并探讨小胆管上皮细胞在胶原纤维增生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9例慢性肝炎、8例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临床活检和6例胆道梗阻而行外科手术的肝组织标本,戊二醛、四氧化锇双固定,常规包埋制备超薄切片,铀一铅双染色,JEM1200EX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三价铬离子在钼酸钾铝、钨酸铝、铌酸铝和钽酸铝中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测量结果。高电价阳离子的极化效应使铬离子所处的晶格场减弱,因此T_2到~4A_2的振动电子跃迁光谱峰值出现在长于800nm的波段。这些材料有足够强的电子-声子耦合强度,荧光带较宽,有可能作为红外可调谐激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例铅(Pb)离子迁移导致PCB失效的案例,通过对该失效样品的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该样品的失效原因为:在水汽防护能力不足和离子物质较强污染的作用下,铅焊料被腐蚀且铅(Pb)离子迁移形成了树枝状结晶物,降低了PCBA的绝缘性能,导致了元器件因短路而出现功能失效.  相似文献   

15.
宝石晶体中氢氧根离子的红外振动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原生态宝石和钛宝石晶体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红外振动吸收光谱,明确证明钛宝石晶体中的只有3309cm^-1带与晶体中的钛离子有关,3232cm^-1和3187cm^-1等带跟钛离子并无关系,引起3309cm^-1带的氢氧根离子的近邻必定有四价钛离子,在白宝石和红宝石晶体中,引起3278cm^-1带的氧氧根离子的近邻离子有铬离子出现,提出3278cm^-1带是邻近于二价和四价铬离子对氢氧根离子的振动吸收带。  相似文献   

16.
资料[1~3]曾报道过在稀土离子激活晶体中获得某些串联跃迁振荡的可能性。本文系研究原铝酸钇晶体中铥离子的荧光光谱特性并观察到了由铥和铬离子共同激活的受激发射串联振荡。资料[2]曾提到过在以YAlO_3为基的系统内获得串联振荡的可能性,其特点是激励项之间的多声子弛豫缓慢并且有一系列辐射跃迁。YAlO_3:Tm~(3 )和YAlO_3:Tm~(3 ),Cr~(3 )晶体用提拉法在氩气氛中由熔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i-La_(1-x-y),—Nd_x—Cr_y磷酸盐玻璃中Cr■Nd激励能的转移机理。确定了铬和钕离子相互作用的偶极子-偶极子性质。指出,在T=77K下由铬离子向钕离子的能量转移是纯静态转移,当温度升高到室温时,这种能量转移由铬离子的能量迁移加速。由钕离子向铬离子的能量转移既取决于静态转移,也取决于钕离子迁移条件下跳跃式猝灭。在大约150 K窄温度区域内,由铬离子实现了钕荧光超迁移猝灭状态。确定了激活粒子基本相互作用的微观参数。曾确定,在x=0.3和y=0.03浓度时,室温下由钕离子向铬离子的能量可逆转移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牛丽川 《电视技术》2015,39(11):55-56
总结了RoHS指令和REACH法规的要求和最新进展,并建立了电视机部件样品中的铅、汞、镉、铬4种金属的XRF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将样品微波消解为溶液,大大降低了基体干扰,可用于RoHS检测中4种金属元素的定量测定,并可对REACH法规中47项SVHC物质进行判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的优点,可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RoHS与REACH检测.  相似文献   

19.
将注入磷的n型Hg_(1-x)Cd_xTe(x=0.29)快速退火,制成敏感红外辐射(3.5~5μm)的p~(+n)光电二极管。用连续波CO_2激光器产生的光子,加热试样十分之几秒(在~380℃加热0.1秒),实现辐射损伤退火。  相似文献   

20.
一.铅-锡合金焊锡 这种焊锡的特点是可用范围广(可用以焊接金、银、铜、锌等金属制品)、熔点低(230~270℃)、延展性好。其配方为铅(Pb):锡(Sn)=50%:50%。配制前先用稀盐酸(HCl)把铅、锡表面的氧化层腐蚀净,并用水冲洗多次,用吸水纸把水吸干即可按比例称量,铅、锡分开放。将锡放入坩埚(或瓷钵)内加热,到锡开始熔化时速将铅倒入不断搅拌。待全熔后,搅拌均匀即可将其倒在事先备好的铁板(表面光滑的石板上也可以)上,并迅速将其压成2~3mm厚的薄片,冷却后切成宽3~4mm的条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