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流式细胞仪(FCM)确诊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AL)与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化染色发现具有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特性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符合率。方法:选取12例MAL患者,经FCM确诊,对比其相应的骨髓细胞学组化染色FAB分型结果,并计算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发现MAL特性的AL患者占经FCM确诊MAL患者的百分率。结果:经FCM确诊的MAL患者,其中急性双表型白血病8例,急性双克隆型白血病3例,发现急性细胞系转变型1例。此12例AL患者经骨髓细胞学组化染色确诊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另2例经细胞形态学未确诊的AL患者中,1例多次细胞形态学显示呈骨髓坏死,但最终FCM技术也确诊为MAL。结论: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化染色发现具有MAL表现的AL患者仅占经FCM确诊的MAL患者的17%,误诊率极高。应重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MAL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色荧光标记抗体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参数分析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七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共含15种抗体,对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应用本组抗体组合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7患者作出免疫学诊断,并可诊断形态学难以辨认的及一般免疫分型法较难诊断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可用较少的抗体,特异地对急性白血病各亚型进行多参数免疫表型分析,提高了免疫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白观臣  孙兆刚  焦玉燕 《山东医药》2011,51(11):103-104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识别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单克隆抗体的问世及流式细胞仪(FCM)等仪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免疫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和分型中逐渐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209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CD13、CD33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异和敏感的指标,CD2、CD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特异和敏感的指标,CD19、CD10是B-ALL特异和敏感的指标.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可以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及流式细胞学(FCM)方法在检测CNSL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04-2018-12收治的缓解后AML患者308例。采集患者初诊时基础信息、生物学特征;缓解后腰穿脑脊液常规形态学及FCM检测结果。若患者样本采用FCM方法检测,发现存在一个群体有≥10个细胞表型异常,则定义为FCM检测阳性。对FCM检测阳性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共221例患者在获得血液学缓解后接受了腰穿检查,其中207例脑脊液样本同时送检常规形态学及FCM检查。共22例患者FCM(+),阳性率为10.63%;其中,仅5例形态学检测发现异常细胞。根据患者FCM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对基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脑脊液FCM(+)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12),FAB分型为M4及M5者占比高(P=0.021),均与F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患者在FCM(+)组中占31.8%,显著高于阴性组的8.6%(P=0.005);FLT3-ITD突变发生率在FCM(+)组中达22.7%,显著高于FCM(-)组的4.3%(P=0.006)。并且FCM(+)组具有不良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预后的患者比例更高,占31.8%;2组危险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脑脊液FCM(+)患者总生存率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M(+)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为83.3%;而非移植组为30.5%。结论:FCM能提高AML患者缓解后脑脊液异常细胞的检出率。高白、M4及M5亚型、FLT3-ITD突变、CBFβ-MYH11融合阳性及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预后不良,均为AML缓解后患者白血病中枢浸润的危险因素。脑脊液FCM检测阳性的患者建议按CNSL处理,并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检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用FCM动态监测1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的流式细胞免疫表型(FCI)。结果:111例白血病患者中12例FCI为阳性,在1年的随访中均出现CNSL,其余99例FCI始终为阴性的患者均未发生CNSL。结论:用FCM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FCI可早期发现CSNL并指导用药预防白血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髓系抗原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髓系抗原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李建勇夏学鸣唐晓文郑列林薛永权阮长耿免疫分型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1]。为了解免疫分型,特别是髓系抗原表达(My+)在成人急淋中的临床意义,对61例初治患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与疗效江西省人民医院王晓莉,许家辉,温美琨,谭家怀,陈世林,王国祥,张水生我院1991年6月开始对成人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诊断,并对资料较完整的32例进行临床...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类型与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选择均有密切关系。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免疫学、单克降抗体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研究进展迅速,建立了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更为可靠,免疫学分型也成为白血病诊断和分型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研究的广泛深入,人们发现免疫分型不仅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且与白血病临  相似文献   

1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白血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盈 《内科》2008,3(6):825-827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分子特征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加以检出。分子生物学分型是研究白血病本质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评价白血病的克隆特性及分型,从而提出了临床特征结合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现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Virchow 1847年定义了白血病(leukemia)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856年他将白血病分为“脾型(splenic)”和“淋巴型(lymphatic)”二型,至1913年白血病已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1976年FAN协作组提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建议”标志着现代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开端,现将近20余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着重介绍新近提出的WHO分型[1-3]。 1.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性高、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方法。方法:对常用的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进行改进,检测29例AL患者CD3、CD14、CD19、CD33的表达,同时将其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已建立的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检测55例AL的免疫学表型,并与形态学分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较传统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敏感性高,结果更准确;视野更加清晰,背景染色低;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的4种分化抗原阳性表达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同等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可对形态学诊断起必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对形态学难以分类的白血病。结论: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是一种准确性高、简便易行、低成本的AL免疫分型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除具有急性白血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殊的临床征象。其之所以成为高危、难治或白血病急症,是其病理生理学的特点所致。本文对我院2002年以来住院的17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分型,疗效及早期死亡原因。1一般资料17例高白细胞性急性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方法 对48例初治老年人A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及R带或G带显带技术核型分析。 结果 形态学分型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分型48例(93.8%)相符合,3例(6.2%)为杂合型急性白血病。48例老年人AL与58例非老年人AL比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生率高,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率低(均为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细胞DNA指数、DNA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农建  赵建强 《山东医药》2004,44(34):18-19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DNA指数及DNA倍体的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DNA指数和DNA倍体。结果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者DNA指数、DNA非整倍体率均明显低于复发者,初治CR者明显低于初冶非CR者。结论初诊时表现为DNA整倍体及低DNA指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DNA指数和DNA非整倍体率可作为制定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方案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构建重组载体pACCMV-TRAIL,用脂质体法进行细胞转染,MTT法检测单独或联用TRAIL及DDP处理的各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化,FCM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 结果 DDP组、TRAIL转染组及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FCM示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 TRAIL和DDP联用可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具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胡俊斌邹萍向建平樊丽华宋善俊近几年来,在免疫分型中发现一部分具有淋系和髓系双重生物学特性的急性白血病,称为急性杂合性、混合性或双表型白血病(ABL)[1]。研究ABL的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探讨ABL分型的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米托蒽醌(MTZ)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化疗中的作用特点,提高AML的疗效和无病生存率(FDS)。方法:80例免疫分型中有CD34^ 抗原高表达的AML,随机选择(MA/MAE、DA/DAE和HA/HAE)方案,联合化疗1~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CR率、骨髓抑制及其它毒副作用;同时对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药物杀伤效应实验,分别比较MTZ、柔红霉素(DNR)、高三尖杉酯碱(HHT)对白血病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CD34抗原高表达的AML中,1~2个疗程CR率,以MA/MAE方案最高。为80.0%(24/30).白血病细胞体外药物杀伤实验显示,MTZ对CD34^ 高表达的AML的抑制显著高于DNR和HHT。结论:MTZ具有较强的抗AML活性,临床骨髓抑制明显上述特点可能与其主要作用于AML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较早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β2微球蛋白测定在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0例白血病及38例MDS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β2微球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了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β2M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了β2M的变化与患者分型、病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提出了β2M测定有利于对白血病患者缓解率,缓解时间及预后的正确估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