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发展西北干旱地区节水灌溉新技术,水利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于1980年议定在甘肃省景泰县建立灌溉新技术发展实验区,以便取得经验,示范推广。实验区总面积100公顷,其中固定式喷灌21公顷,半固定式喷灌73公顷,微喷灌3公顷,滴灌3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提供喷灌系统的过滤设备、控制设备、喷头,微喷灌和滴灌系统的全套设备以及小型气象站设备和部分移动管道,投资共计20万美元。中方负责供水、供电、加压泵站、沉沙调蓄水池、地埋压力管道  相似文献   

2.
固扩工程南城拐子支干渠补灌区节水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牛赟  贾小蓉  曹麟  刘志珍 《人民黄河》2015,(2):142-144,148
针对宁夏水资源短缺、远距离高扬程输水灌区供水成本高、沿用传统渠道输水灌溉模式和种植结构难以维持扬黄灌区良性运行和持久发挥效益的问题,以宁夏固海扬黄扩灌工程南城拐子支干渠节水补灌区的节灌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先后实施管灌和滴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喷灌、滴灌试验研究了以马铃薯为种植对象的节水灌溉制度和灌水定额。结果表明:1试验区滴灌比喷灌每公顷节水720 m3,增产0~7 500 kg,滴灌优于喷灌,区域可供推广的节水改造技术应为以滴灌为主、喷灌为辅的节水技术;2在加强对扬黄含沙水流技术处理的基础上,管理模式应为推行土地流转后的"公司+农工"集约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喷灌的优点、节水增产效益分析及其推广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推广喷灌是贫水区、坡耕地节水扩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1996年,国家计委、水利部确定近期在全国建成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我省有8个市县列入其中,以甘南县建设力度最大,效果突出.该县每年以2000多台(套)喷灌的速度规模推进,至今年5月末,全县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6500万元,安装喷灌设备4680台(套),全县喷灌面积达到4.7万公顷,其中1997年新增喷灌面积1.67万公顷,发展速度为全国之最.与此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投资550万元,今年5月又建成”兴全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面积1000公顷.示范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白龙、蔬菜等5个品类,其中种植国内外各种特菜50多种.其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半固定式、全移动式、轻小型式、计算机控制卷盘喷灌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山区粮食生产的恶魔。为了剪除早魃,近年来,我市建成县级抗旱服务队1个,区抗旱服务分队9个,喷灌租赁承包户170个,固定灌区40多个,控制灌溉面积2.8万亩,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以市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以区抗旱服务分队为骨干,以喷灌租赁承包户为基础的综合服务体系,为稳定全市农业经济做出了贡献。 一、改革抗旱补助为购置设备,形成长期抗旱能力 我们把少量抗旱资金集中起来,购置适用于山区抗旱需要的机械设备,为群众开展有偿服务。提取油料费、人工费、修理费、折旧费等,达到以水养水,形成长期抗旱能力。现全市共有完好喷灌设备250台(套),计固定资产50多万元,机手220人,其中市抗旱服务队有喷灌机26台套,离心泵2台,潜水泵5台,一遇干早全部出动,可灌地3700多亩。  相似文献   

6.
本灌区骨干工程已基本配套完成,目前灌区内部水资源紧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显现。研究调整灌区粗放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尤为必要。针对灌区用水现状,对滴灌、喷灌、涌泉灌、低压管道灌和地面常规灌等灌水方式从节约用水、适应性、节省劳力和土地、灌水均匀度、能耗、增产效益、投资五个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该灌区的灌溉方式为滴灌、喷滴结合灌和低压管道灌。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的巴彦淖尔盟境内,总土地面积119万公顷,现灌面积48万公顷,远景73万公顷,为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河套灌区系古老灌区,建国以来,由自治区政府拨款,由内蒙水利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已将一个以灌为主的灌区,逐步改造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灌排配套的现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固海扬黄扩灌工程十一泵站建设以后,由于灌区最初的低压管灌节水灌溉不成功,需要进行节水改造。通过选择试验区进行滴灌和喷灌技术实验研究,提出节水改造推广以滴灌为主、喷灌辅之,通过将土地流转变为公司化的机械化耕作、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灌区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机对气象、土壤、灌水数据的自动监测、理论计算、节水灌溉预报与喷灌的自动控制,使数据采集、灌溉预报、数据通讯、实时灌水融为一体,提高了喷灌节水的高科技含量,为我国传统的精放灌溉走向现代的精确灌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与设备,为喷灌节水再上一个新台了介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康权 《海河水利》1994,(3):20-23
论述了微喷灌的灌水机制和发展策略,通过对微喷灌经济效益的评估展示了微喷灌的发展前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微喷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喷灌具有适宜自动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技术特性,与土地经营模式存在着密切关系。文章回顾了不同土地制度环境下我国喷灌发展历程,包括起步、发展、徘徊和再发展四个阶段。从土地、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三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改革为发展喷灌创造的良好机遇条件,讨论了现阶段土地流转改革环境下制约喷灌发展的相关问题,并从促进我国喷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瑞安县新华公社排灌站,在前池大队搞了2.157亩糖蔗喷灌试验,共喷九次,耗水207吨,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进行喷灌的亩产9997斤,沟灌的5079斤,不灌的4220斤,喷灌比沟灌的增产197%,比不灌的增产237%。  相似文献   

13.
我省喷灌技术开发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至今已有八年了,这期间喷灌的发展也走了一段弯路。目前,我省喷灌处于吸取经验、巩固喷灌面积和稳步发展阶段。为了开拓我省喷灌事业,为发展生产作出贡献,需要加深对我省发展喷灌(包括滴灌、雾灌。下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喷灌田间小气候对作物蒸腾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迪  李久生  饶敏杰 《水利学报》2007,38(4):427-433
为准确评价喷灌水利用率,以地面灌为对照,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对喷灌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蒸腾速率进行了连续2年监测,结果表明,喷灌对田间小气候的改善使得作物的蒸腾受到明显抑制,就一次灌水而言,从喷灌启始至蒸腾抑制作用消失,喷灌处理冬小麦蒸腾量仅占地面灌处理的7%~14%,由冠层截留水量蒸发导致的蒸腾抑制量为1.7~4.1mm;夏玉米喷灌处理蒸腾量占地面灌处理的23%~42%,蒸腾抑制量为 0.5~2.8mm。将截留水量与蒸腾抑制量进行比较可知,喷灌夏玉米冠层截留作用可能产生一定量的水分损失,而冬小麦冠层截留水量则在小麦耗水过程中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仪器的人工智能农场喷灌监控系统,包括数据控制处理平台、喷灌自动执行机构和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平台通过串口获取GPS信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环境温度信息、作物温度信息和土壤含水量信息,数据处理平台与数据分析模块双向连接,与能够自动喷灌作物的所述喷灌自动执行机构单向连接,数据库模块和GIS地理信息模块双向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双向连接。本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自动开始喷灌或者停止喷灌,水量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6.
内蒙河套灌区一干渠灌域自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引水,是自成体系的小灌域。一干渠主管单位是一干灌域管理局,下设4个管理所。年引水量5.3~5.8亿m~3,灌溉着3个旗(县)的11个乡镇、9个国营农牧场的近4.3万公顷土地,其中直管面积2.13万公顷(包括林牧地及经济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封面说明省农垦局所属大曹庄农场是农工商贸一体化综合经营的农业企业,分国营和集体西部分。为探索农业节水、高产、高效新途径,1978年接受从美国引进的8台圆型喷灌机组,到1995年底,灌机数量发展到23台,控制面积占国营部分耕地面积的80%以上。经多年实...  相似文献   

18.
1 山东省引黄渠首沉沙池区面临的问题 据初步调查,自引黄复灌以来,山东省引黄灌区开辟沉沙池(渠)约4万公顷,为实灌面积的2.4%,目前正在使用的有0.7万公顷。沉沙池的使用给渠首地区带来了种种问题:①耕地减少,以前多年的无偿占用,遗留问题较多;②池区及周围土壤沙化严重;③生活环境恶化,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南疆地区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增收工程为例,对其节水灌溉典型区的选择以及项目区棉花、小麦和红枣等作物所适宜采用的包括地面灌、喷灌、滴灌、管道灌等在内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综合比选,并对典型滴灌灌溉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探讨,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进一步加剧,我省建设“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灌溉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不同作物所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作一简要探讨。一、活水方法的分类R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分析1、灌水方法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灌水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格田灌、沟灌、畦灌、漫灌等)、地下灌溉(包括渗灌、控制地下水位高低的浸润灌等)、地上灌溉(包括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喷灌)共三大类十余种。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中的浸润灌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范畴,故以下仅讨论渗灌、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和喷灌五种节水灌溉技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