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免耕移栽油菜轻简化栽培施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稻田免耕移栽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处理的油菜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不施复合肥的处理;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处理间的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施用量70kg/667m2和60kg/667m~2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施肥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复合肥施用量与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经济效益和油菜田间性状考虑,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复合肥适宜施用量在60kg/667m~2左右,可实现田间性状的合理结构,进而获得较高的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为贵州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69份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双5号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考察K_2O施用量为0、60、120、240 kg/hm~2的4个处理下油菜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每小区产量。[结果]增施钾肥能显著促进油菜生长。同时,钾肥施用对改变油菜的群体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呈现株高、单株二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籽粒和茎秆产量均增加的统一趋势。施用钾肥240 kg/hm~2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结论]该研究为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肥料施用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5.
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不同农田生态条件(棉花茬和水稻茬)下,采用大田推广品种,于2008~2009年度进行了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比习惯施肥提高油菜产量达5.7%~11.5%,比普通复合肥提高油菜产量3.3%~7.8%,其中分基肥和薹肥两次施用的增产幅度大于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角果数,改善了植株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9.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的高效栽培和四川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陵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四川丘陵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8个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论]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矮杆油菜种质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矮杆油菜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14份矮杆甘蓝型油菜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角果密度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高度因子和每角粒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42%,涵盖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苗龄对简易育苗移栽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油菜简易育苗移栽的适宜播期和移栽苗龄,在大田条件下,以华双1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苗龄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干物质积累量、粒壳比明显下降,而每角粒数、千粒重、分枝高度、收获指数略有增加。不同播期条件下,均以苗龄40 d的油菜表现较优,分枝高度低,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干物质积累量高,最终产量高;苗龄30 d的次之。综合来看,在该试验条件下,油菜简易育苗移栽模式适宜的播期为9月20~30日,适宜的移栽苗龄为30~40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油菜品种中双11号直播的适宜密度。[方法]研究5种栽培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对中双1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主花序长度降低,分枝数减少,分枝高度逐渐增高;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产量最高值时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并不同时都为最大值。[结论]中双11号直播适宜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3 055.5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油菜简易育苗移栽的适宜播期和移栽苗龄,在大田条件下,以华双1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苗龄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干物质积累量、粒壳比明显下降,而每角粒数、千粒重、分枝高度、收获指数略有增加。不同播期条件下,均以苗龄40 d的油菜表现较优,分枝高度低,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干物质积累量高,最终产量高;苗龄30 d的次之。综合来看,在该试验条件下,油菜简易育苗移栽模式适宜的播期为9月2030日,适宜的移栽苗龄为3030日,适宜的移栽苗龄为3040 d。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4—2015年汉中市16个油菜机械化品种筛选的试验结果,利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汉中气候条件下直播油菜的产量与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主花序结角密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是油菜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高产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部位、1次有效分支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株高、结角密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了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丘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为: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直播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根茎粗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有机硅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2016年以油菜品种浙油50为材料,施用固体有机硅肥、液态叶面硅肥、固体有机硅肥+液态叶面硅肥,测定油菜农艺性状、群体病害、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加油菜绿叶数、总叶数、根颈粗、株高、分枝位、主花序长度、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其中分枝数和每株角果粒数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群体病害方面,硅肥的施用能减轻油菜群体病害。油菜品质方面,硅肥施用对油菜品质无显著影响。产量和产油量方面,硅肥施用能显著提高产量和产油量,单独施用固态硅肥(T1)、同时施用2种硅肥(T2)和单独施用叶面硅肥(T3)对油菜产量和理论产油量分别提高产量和产油量30%、22%、20%和30%、17%、15%。本试验中单独施用固体固肥对油菜产量提高和产油量提高效果最明显,叶面硅肥和固体硅肥配合施用也能提高产量和产油量。  相似文献   

19.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省(长江中游)国家油菜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13个油菜品种的油菜株高、分枝部位等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进行分析。遗传力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地点间遗传变异F值差异较大,其值大小依次为第1次有效分枝部位、株高、结荚密度、千粒重、第1次有效分枝数、主茎长,这些遗传力差异极显著;主茎角果数显著;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油菜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第1次有效分枝数都与籽粒产量接近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影响产量前提下提高移栽油菜效益的新途径,以株型中间型品种镇油5号和紧凑型品种镇油7号为试验品种,采用一穴双栽和一穴单栽2种移栽方式,设置1 hm20.6×105株、0.9×105株、1.2×105株、1.5×105株、1.8×105株和2.1×105株密度水平,研究移栽密度和移栽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和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在不同移栽方式下密度与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移栽密度1 hm21.8×105株、一穴双栽处理的紧凑型品种产量最高,达到3 560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根茎粗、主轴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总体波动式下降;株高先缓慢下降再上升,分枝点高度和主轴长波动式上升,角果长上下起伏变化。每角粒数在一穴单栽条件下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一穴双栽条件下中间型品种呈下降趋势,紧凑型品种呈先升后降趋势。株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水平比中间型品种高。同一类型油菜品种,在适宜密度及高密度水平下,一穴双栽移栽方式要比一穴单栽移栽方式获得的产量更高,大面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将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