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颈椎病家兔骨骼肌肌张力变化和AT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6~7月龄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推拿组各10只,并建立低头位颈椎病模型。于造模后第2 d进行干预治疗,药物组予颈复康颗粒灌胃,推拿组采用一指禅推法在大椎穴进行推拿,疗程均为10 d,对照组和模型组未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4组表面肌电及AT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张力明显升高(P0.01),AT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推拿组干预后的肌张力明显降低(P0.01),以推拿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推拿组ATP mRNA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推拿手法通过改善颈椎病的高张力状态和提高ATP mRNA的表达,减轻或避免肌细胞的损伤,有效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途径。方法:六月龄新西兰家兔84只,切断右下肢胫神经后随机分为失神经手法治疗组(手法组)42只、失神经模型对照组(模型组)42只。手法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组不予手法干预。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家兔检测腓肠肌肌湿重、收缩力及卫星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2周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明显高于模型组;造模后2月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肌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腓肠肌失神经后4周内,手法组肌卫星细胞增殖趋势高于模型组,而4周以后,手法则不再起作用。结论:推拿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手法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是手法减缓肌萎缩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骨骼肌失神经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行右下肢坐骨神经横向切断并即时外膜修复术后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32只,手法治疗组给予推拿手法捏法联合跑轮治疗,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在干预后4、8、12、16周各取8只大鼠检测腓肠肌肌湿重、肌卫星细胞计数及bFGF含量。结果:推拿手法组和模型对照组的肌湿重、卫星细胞数目及bFGF阳性表达面积均有所增加。肌湿重、卫星细胞仅在12周时有显著差异,其他时间点差异均不明显(P0.05)。8周时,推拿手法组bFGF阳性表达面积略有所下降,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6周时bFGF阳性表达面积均迅速升高,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跑轮训练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神经造成的骨骼肌萎缩,可能与肌卫星细胞的分化增殖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肌张力与推拿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软组织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肌张力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和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干预后的静息状态肌张力和总体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斜方肌静息状态下肌张力的改善量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疗效与静息状态斜方肌肌张力RAUC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P<0.01,r2=0.723).[结论]软组织推拿手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静息状态肌张力,斜方肌静息状态下肌张力的改变与总体疗效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病模型兔造模前后及牵伸松调法干预前后IL-6、TNF-a及Caspase-3含量的变化,探讨手法防治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白兔按体重大小排序,用配伍组设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特制颈椎固定器加风寒湿刺激造模,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前和治疗后兔C3~7椎间盘组织和颈伸肌群IL-6、TNF-a及Caspase-3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造模组与手法治疗组家兔椎间盘组织和颈伸肌群IL-6、TNF-a及Caspase-3含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手法治疗组家兔椎间盘组织和颈伸肌群IL-6、TNF-a及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P0.05)。手法预防组因造模过程中同时实施了手法预防,造模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伸松调法能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降低椎间盘组织及颈伸肌群IL-6、TNF-a水平,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腹角、损伤点处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造模采用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及L3~5节段脊髓和患侧坐骨神经处LN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天后,模型组大鼠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与同期正常组相比升高(P0.05);LN在正常组、模型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在推拿治疗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相比有差异(P0.05),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升高(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均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损伤处的表达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LN在正常组、推拿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明显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高(P0.01)。结论:推拿可以上调周围神经损伤大鼠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加快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SNI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经筋力学机制。方法:规范推拿手法后,采用随机纳入的65例临床患者,设置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组与单纯推拿手法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和推拿手法均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力学性能,但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力学性能优于单一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家兔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干预后肌湿重、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及信使RNA(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推拿手法对受损神经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法治疗组。分别于手法干预2周、3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后,每组各取6只家兔,称量肌湿重,计算术侧与健侧的肌湿重比值;测定NGF蛋白水平及N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腓肠肌肌湿重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腓肠肌肌湿重比均明显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手法组各时间点肌湿重比均显著升高(P 0. 05)。(2)损伤神经NGF IHC法检测: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组织NGF平均光密度(AOD)值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手法组损伤神经NGF AOD值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 0. 01)。(3)损伤神经NGF mRNA qRT-PCR检测: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2周、3周组NGF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1),其余各时间点均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手法2周、3周组NGF mRN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手法1个月、2个月、4个月组NGF mRNA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推拿手法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变性,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股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定疗效、股直肌肌张力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股直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WOMAC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股直肌肌张力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和单纯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均可改善股直肌肌张力,且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手法治疗前后颈肌MRI的变化以明确其起效机制。方法:运用推拿手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经过3周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FS-CS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采用MRI测量颈部双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横截面图长短径变化,评估两组肌肉形态学变化。结果:经推拿手法治疗后,患者FS-C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长径、短径均较治疗前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胸锁乳突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的双侧斜方肌的长短径则较治疗前长(P0.01)。结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起效机制可能与调节颈部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以及斜方肌形态变化(长短径)从而维持颈椎的动力平衡有关,提示临床治疗颈椎病除了关注骨性结构的变化外,更应该注意纠正肌源性导致的力学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血清对大鼠多裂肌卫星细胞增殖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血清学角度探讨电针促进多裂肌损伤修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每组各8只,采用0.5%布比卡因肌肉注射复制多裂肌损伤模型,各电针组分别选取"委中"穴、"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4d后收集血清。原代培养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并进行鉴定,随机分为正常血清组、模型血清组、电针委中血清组、电针委中血清+LY 294002组、电针肾俞血清组、电针肾俞血清+LY 294002组,分别以各组血清培养24h,CCK-8、EdU法观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肌卫星细胞Pax-7、MyoD、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相比,模型血清组多裂肌卫星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P0.01),两电针血清组又高于模型血清组(P0.01)。与正常血清组相比,模型血清组MyoD、p-Ak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电针血清组高于模型血清组(P0.05,P0.01)。与电针血清组相比,加LY 294002后,细胞增殖速度及MyoD、p-Akt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P0.05)。各组之间Pax-7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委中"血清和电针"肾俞"血清均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且有促进成肌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劳损颈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颈椎病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椎病模型。造模后针刀组于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点、颈椎关节突及局部硬结或条索状物,每次选2~3个点定为针刀进针部位,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电针组取双侧"天柱""颈百劳""大杼",毫针针刺,同侧"天柱""大杼"穴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每次治疗20min,隔天1次,共3周。干预结束1周后取颈肌行TUNEL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颈肌TUNEL阳性细胞核计数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电针组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ax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Bax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Bcl-2/Bax蛋白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5),针刀组Bcl-2/Bax蛋白比值较模型组、电针组升高(P0.05)。电针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干预颈椎病可降低颈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谭涛  王世成  张贵娟 《中国针灸》2006,26(10):725-728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配合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和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均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组F波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P<0.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结论经筋刺法及理筋手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电F波波幅及时限,提高阈值,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练功治疗重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侧重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运用推拿手法结合练功治疗与单纯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多普勒检查表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峰值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结合练功治疗重型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身体恢复"上虚下实"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家兔神经根组织5-HT、PGE_2及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探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10只。正常组自然喂养,模型组和推拿组应用压迫神经根方法制备腰椎间盘突出模型,模型组不干预,推拿组于造模3 d后开始进行推拿干预,每次9 min,1次/d,共干预10 d。于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进行步态功能评分,干预结束后检测家兔神经根组织5-HT、PGE_2及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推拿干预后家兔步态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神经根组织5-HT、PGE_2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推拿干预后,推拿组神经根组织5-HT、PGE_2及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模型组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可以改善家兔的步态功能,可以抑制家兔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神经根组织5-HT、PGE_2及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从而降低炎性反应和痛敏反应,改善机体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βmRNA表达(P0.05)。结论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镇痛效应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钝性打击联合离心运动法制备MPS大鼠模型。艾灸组大鼠左股内侧肌激痛点部位行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15 min,治疗7 d。分别于造模前及治疗前后1 d,使用热刺痛仪检测热痛阈值(TWL);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内侧肌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BDNF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艾灸组大鼠TWL较本组造模前及同时点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艾灸组大鼠TWL较本组造模后及同时点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空白组肌纤维粗细均匀,排列紧密而规律;模型组见部分肌纤维断裂和结缔结构组织新生,排列不规则、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艾灸组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排列较整齐有序,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OX-42染色变深、数量增多、胞体肥大,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经治疗后艾灸组OX-42染色变浅、数量减少、胞体变小,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BDNF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BDNF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艾灸可以明显改善MPS大鼠股内侧肌组织损伤,提高热痛阈值,其部分中枢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煜新  于桂莲 《新中医》2007,39(10):40-41
目的:探讨重压弹拨三点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运用重压弹拨三点推拿手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膜活化分子(CD-62P)含量的表达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62P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明显。结论:CD-62P含量的表达变化与颈椎病有一定的相关性,重压弹拨三点推拿手法比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更能降低或抑制活化因子的表达,是治疗颈椎病优势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推科治疗的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68.42%明显提升,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TMFV、PSV、PI、R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肩颈痛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利于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以及后肌链角度肌张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眩晕症状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