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9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分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观察组收缩期分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越重的患者其收缩期分值流速及平均流速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扩容治疗,提高患者平均动脉压,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43例大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应用药物升高平均动脉血压,按升高平均动脉压幅度的不同,设立两组,A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0%~15%;B组:平均动脉压升高15%以上。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按狭窄责任大血管部位的不同,设立颈内动脉狭窄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两个亚组。通过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责任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评估患者升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TCD测定脑血流速上升值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升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分水岭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CTA、TCD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检查中的临床实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分别观察记录CTA、TCD诊断检查的结果。结果:110例1210支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TCD的检查敏感度为(128/159)80.5%,特异度为(1029/1051)97.9%。TCD检查对于不同动脉的血管狭窄诊断结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MCA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检查准确率是最高的,准确度超过了99%,VA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是最差的,仅为86.2%,差异显著(P0.05)。结论:及早评价动脉血管狭窄对选择溶栓或者积极抗凝降纤治疗措施具有非常强的临床指导意义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质下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供血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14例皮质下梗死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皮质下梗死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为无认知障碍,观察组57例为有认知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TOAST分型、脑血管狭窄情况,分析认知障碍与供血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大动脉硬化型、小血管闭塞型、心源性、其他原因、原因不明的分型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管狭窄率、狭窄血管数、颅内血管狭窄数、多支血管病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单一血管病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认知损害程度与颅内血管狭窄数目有关(r=-0.281,P 0.05);认知损害与血管狭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r=-0.043,P 0.05)。结论:皮质下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供血动脉狭窄有明显相关性,大脑中动脉硬化造成的颅内血管狭窄继发的小动脉闭塞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脑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应用尼莫地平片基础上加用清脑汤,对照组用尼莫地平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采用TCD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cm·s)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MCA、ACA、PCA及BA的V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汤能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脑供血,缓解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诊断过程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并就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结果:100条中度狭窄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37条,所占比为37.00%;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42条,所占比为42.00%;而100条重度狭窄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6条,所占比为66.00%;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61条,所占比为61.00%;对比两种方式的检出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二者均为必不可少的有效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流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并通过TCD检查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第2周(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可增加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部血供,渐进性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舒窍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TT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TTH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43例给予川芎舒窍颗粒(我院自制制剂)口服,28d后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安全性差异,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结果观察组头痛评分、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等头痛程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CA、MCA、ACA等颅内动脉MF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舒窍颗粒可改善TTH患者颅内动脉MFV,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与尼莫地平相当,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检出率和敏感度。方法:选取灵宝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将其中同时行CT血管造影的组别为CTA组,同时行磁共振的组别为MRA组。观察并记录DSA、CTA、MRA三种血管造影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情况。比较MRA和CTA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诊断情况。结果:CTA组检出率为66.67%,MRA组的检出率为70%,与DSA检查的9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DSA结果作为金标准,CTA组和MRA组所测的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和MRA检查的检出情况明显低于DSA检测,但这两种检查对于患者的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的敏感度与DSA检查并无显著性差异,而这两种方式较DSA检查方式方便,患者不适感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舒脑欣滴丸对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舒脑欣滴丸)50例、对照组(尼莫地平)50例。治疗4周后观察证候评分、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的变化。[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两组脑供血不足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眠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脑血流改善方面,经颅多普勒结果检测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治疗后搏动指数(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增快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减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可明显改善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提高血管顺应性,提高脑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颅内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TCD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脑动脉硬化病变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可根据窗口颈动脉CDFI的筛查,有目的地进行TCD评估颅内动脉病变,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病程≤7 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检出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狭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且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检出率及劲动脉狭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74.19%)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检出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可为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的脑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28例;脑心通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4粒tid);另外16例健康对照组。治疗前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BHI),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观察3组治疗前后屏气指数的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HI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心通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BHI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HI与血管狭窄程度呈等级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65,P0.01)。结论:脑心通能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从而改变脑血流储备能力,对该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新安县中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4例CCCI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两周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指标相比下降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D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CCC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MR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时行CTA检查(CTA组)与MRA检查(MRA组),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组和MRA组的诊断符合率和图像质量。结果 59例患者共检出肿瘤72个,DSA、CTA、MR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71/72)、85%(61/72)、82%(59/72),CTA和MRA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DSA(P均<0.05),但CTA和MRA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MRA与DSA在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直径<3 mm的动脉瘤检出率高于MRA(P<0.05)。结论 CTA、MRA对颅内动脉瘤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A的显示效果略优于MRA,尤其是在小直径肿瘤方面有优势,但MRA具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无辐射、检测费用较低等优点,建议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这两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CU)联合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而后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CU联合TCD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钙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斑块检出、均质回声、不均质回声以及不规格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CU联合TCD诊断效果良好,可起到协同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的关系,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资料,将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并记录MRA资料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影像学信息,研究其MR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肝阳暴亢证21例,风痰阻络证134例,痰热腑实证18例,气虚血瘀证119例,阴虚风动证60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肝阳暴亢证和风痰阻络证颅内动脉中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痰热腑实证颅内动脉闭塞所占比例最高,气虚血瘀证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阴虚风动证颅内动脉轻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MRA表现存在相关性,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方法:92例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脑得生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动脉血流速度、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平均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增加脑部血液循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可以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67-869
目的 :探讨痰瘀阻络方为主方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46例和单纯西药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方剂,分别于就诊当日,治疗7,14 d及3个月后观察大脑中动脉流速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等。结果 :同组内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流速较前均有下降,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同时Barthel指数较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脑中动脉流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等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用中药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西药治疗,大脑中动脉灌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