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设置5层地下室,基坑总面积为48 860m2,周长约为950m,基坑普遍区域挖深为26.5m,以此超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软土层中顺逆作分区交叉实施的基坑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顺作区和逆作区外围地下连续墙各测点的侧向位移规律相似,最终变形形态为"纺锤形",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逆作区受顺作区开挖卸荷及时间效应的影响,侧向位移增量较大,逆作区开挖对已完成地下结构施工的顺作区影响有限,中隔墙在逆作区开挖期间墙体产生侧向位移回复趋势;顺、逆作区墙后地表沉降分布形态相似,均呈现凹槽形,且无量纲化的地表沉降曲线均位于上海地区地表沉降统计的包络线范围内;在顺作施工而逆作区处于暂停状态期间,逆作区地表沉降发展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海地区某开挖深度16.15~16.75m,面积约25 500m2深大基坑实例的开挖监测数据,分析在上海典型深厚软土地层条件下,基坑的相关性状。分析表明相对常规3道支撑基坑,本基坑围护墙侧向位移要更大;根据本基坑施工工况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侧向位移时间效应敏感性各有特点;最后分析了立柱竖向位移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本文研究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依托杭州湾智慧谷二期深大基坑工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道路沉降及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加快开挖速度,避免基坑在无支撑的情况下长期暴露,以此达到控制基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的目的,同时在无支撑期间应适时提高地表沉降观测频率及时发现地表沉降值突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变形;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主要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而改变;因联合支护具有高稳定性,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最大累计降深不超过1 m。  相似文献   

4.
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邻近地层变形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0):1950-1958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超大体量卸载、超深开挖深度、超长降水周期的基坑工程实践,通过对邻近地层变形的信息化监测,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在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条件下邻近地层的时空位移特征,初步探讨其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重车动载对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地墙隆起对0.1H范围内的地表土体拖带上抬;地表沉降主要受软弱土开挖和承压井降水影响凹槽分布,纵向地表沉降空间效应明显,受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影响差异沉降突出;坑外地层侧移角部效应明显,形成水平方向的土拱作用,并与系统刚度和土体硬度呈正比;坑内土体强隆起范围远超开挖面下1倍挖深,立柱隆起在第三和第五层土方开挖时发展速率明显较快;坑外设计挖深上部地层以斜向下位移为主,下部地层以斜向上位移为主;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坑内地层卸荷隆起为主流动补偿为辅,坑外设计挖深以上地层土体流动补偿和承压井降水固结沉降均显著,而设计挖深以下地层以卸荷隆起为主兼有少量流动补偿。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塔楼深大基坑支护的选型、逆作法和顺作法的取舍等进行了探讨,在采用常规软件计算比选支护体系的同时,对基坑支护设计过程提出建议,以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某30.2 m深大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收集到的16个杭州基坑案例资料以及文献中己发表的上海地区同类工程实测数据,分析该30.2 m深大基坑开挖全过程中的地连墙隆沉及挠曲变形、地连墙墙体应力、立柱隆沉、支撑轴力、土压力、地表沉降等的发展演变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地连墙最大侧移深度Hm在Hm=He-5和Hm ...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临江超深基坑天悦星晨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的理论研究和监测分析,探讨了基坑支护体系受力变形及周边环境沉降规律。研究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沉降存在明显的时空效应:位移最大点位于墙身顶点以下而非顶点;无论是位移或者位移变化率都是支护薄弱和基坑边长较大处较大,位移变化率在开挖基坑中上部时明显较开挖下部时大;墙身随深度内力变化曲线基本呈M形,随开挖深度加深,两峰对应深度加深,内力变化率减小;基坑边长较长处及支护薄弱处内力较大,同时内力变化率也较大;坑外沉降随离基坑距离增大先增大后迅速减小;随基坑开挖,沉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内支撑轴力随基坑开挖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津地区大量进行的临近地铁深基坑工程问题,以环绕并紧贴思源道地铁车站的某深大异形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和环形支撑支护体系作用下基坑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后的地表沉降值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终沉降值控制在20mm范围内;地表沉降变形模式表现为凹槽形,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也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基坑墙壁土体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凸字形特征,具体表现为中部大、上部和底部较小。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向下移动。基坑本体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在地下连续墙和环撑支撑结构作用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结合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目前在建的中国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632 m)"裙房地下室深基坑逆作开挖的设计及实践,探讨在上海饱和软土地区深大基坑逆作开挖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设计难点和技术对策、以及深基坑安全稳定和变形控制的设计技术措施。为软土地区同类深大基坑逆作法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严建峰 《建筑技术》2002,33(5):332-333
深圳市民中心总建筑面积209540m2,分东、中、西三区。中区圆塔楼12层 ,方塔楼15层。圆塔楼为筒体结构 ,主体高度82.7m ,裙房3层 ,标准层9层 ,裙房最大层高8.5m ,标准层层高6m ,其功能为工业展览馆。外筒直径36.6m ,内筒直径8.6m ,外筒剪力墙厚400mm ,内筒剪力墙厚500mm。圆塔楼作为大屋顶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外筒中有8根钢柱( -12.600~4.700m为 1600钢管柱 ,4.700~81.700m为1000mm×600mm的钢骨柱) ,全部钢柱上均设有支撑大屋顶的牛腿。该大屋顶…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22,(1):55-56
为解决传统施工技术在应用到大直径圆形塔楼当中,存在施工工期紧张,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开展大直径圆形塔楼施工技术的优化设计研究。通过构建大直径圆形塔楼施工平面控制网、塔楼组合伸臂桁架吊装、圆形塔楼钢管柱和钢骨柱中空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证明,新的施工技术在应用到实际大直径圆形塔楼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时,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条件下,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心大厦裙房深大基坑工程围护墙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上海中心大厦的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针对裙房基坑四周中间部位的围护墙变形特点,采用简化的二维计算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主楼区与裙房区之间的临时隔断圆形地墙的简化方式和是否考虑地下水的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基坑开挖宽度及临近基坑北侧的金茂大厦地墙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圆形地墙受偏载作用时,计算中可将圆形地墙按水平位移约束简化处理;土体采用修正剑桥黏土本构模型,土体计算参数宜采用有效应力指标,并同时考虑地下水位的作用;墙体变形随基坑开挖宽度增大而增大,但最终趋于收敛。测点的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比较吻合,而在施工场地进出口位置和两地墙距离很近位置(图1的测点P04)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相差较大;分析表明,车辆动载及圆形地墙在偏载作用下的抗侧刚度弱化明显增大围护墙体变形;而临近基坑外侧金茂大厦的地墙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墙体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心裙房基坑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梁板替代支撑并采用全逆作法施工.介绍了全逆作法基坑的支护体系及施工工艺,从逆作法施工支护体系的实测数据人手,通过对立柱桩的偏位及隆沉、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的差异沉降等实测数据分析,对逆作法施工全生命周期支护体系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深基坑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出现深基坑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论文结合上海某大型深基坑群工程,分析探讨了围护墙二次挖土卸载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形状,并利用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基坑分区开挖分隔墙的实际变形情况,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情况,为深基坑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基坑降水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区降水工程采用非完整井非稳定流理论设计,三维数值模型验证,在上海第一、二、三承压含水层相互连通的承压含水层组中采取降水手段,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和严格管理,确保了塔楼深基坑安全开挖和大底板正常施工,同时保证了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谢小林  方银钢 《建筑施工》2020,42(8):1388-1391
以上海中心城区的某一深大基坑工程为实例,在介绍其工程概况、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的重、难点,并围绕基坑的整体分区筹划、支护方案选型设计、土方分块开挖要求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的介绍分析。现场的实测数据显示,通过合理设计和精心施工,基坑自身变形和周边地铁、保护建筑等的变形均在可控范围,满足对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超大体量卸载、超深开挖深度、超长施工周期及分坑顺逆作结合的基坑工程,对顺作区临时水平环撑和对撑体系、逆作区梁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信息化监测和归纳分析,通过研究季节性温度与实测数据的对应关系,探讨软土地区超深大基坑在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条件下多种水平支撑体系的受力特性,提出了超深大基坑水平支撑体系信息化施工的控制建议,以保证基坑水平支撑体系始终安全稳定,并为软土地区同类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既有轨道交通保护要求较高,地块基坑开挖时需考虑对已建轨道交通的保护措施,通过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拟建基坑的净距,综合技术、经济等方面因素,采取对拟建地下空间分块分区对称开挖及对拟建基坑坑底土体加固的双重措施,是一个较佳选择。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交通枢纽工程(含配套地下空间)为背景,详细介绍该深基坑设计及施工对相邻轨道交通的影响情况及实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邻近已有地铁隧道的深大基坑的开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开挖工程中如何能够安全地控制地铁隧道的变形尤其重要。对某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深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及时反映不同工况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立柱回弹的变化特征;分析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同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手段,对地铁隧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比较吻合,表明整体有限元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此类工程问题,从而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小宽深比基坑的变形特性,结合上海虹桥地区23个小宽深比基坑实测资料,在与普通基坑变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不同支护形式的小宽深比基坑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宽深比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值(δ_(hm))的平均值为0.16%H_e(H_e为基坑开挖深度),明显小于普通基坑的δ_(hm);(2)小宽深比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点埋深(Hd)范围为(H_e-6,H_e+6);(3)小宽深比基坑墙后最大地表沉降值(δ_(vm))的平均值为0.15%H_e,小于普通基坑的δ_(vm);(4)小宽深比基坑中井形基坑的δ_(hm)和δ_(vm)均小于狭长形基坑,表现出较强的变形控制能力;(5)小宽深比基坑的δ_(hm)和δ_(vm)与支护形式有关,钢板桩、SMW工法桩、钻孔灌注桩对应的变形依次减小;(6)小宽深比基坑墙后地表沉降呈梯形分布,其沉降影响范围小于普通基坑;小宽深比基坑中狭长形基坑墙后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于井形基坑;(7)小宽深比基坑δ_(vm)/δ_(hm)的平均值为0.96,主要与土层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