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1,25(7):56-56
由中国科学院KZ952 -S1 -42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876020号和国家专项SX(97)-11-4资助,根据1997~1998年长江和长江口河水和雨水的现场调查、历史资料以及相关文献 ,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无机N的主要来源、分配途径、分配比例和输送通量。估算表明 :(1)长江和长江口无机N主要来源于降水、农业非点源化肥N和土壤N流失以及点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三者分别占长江口无机N输出通量的62.3%、18.5%和14.4 % ,降水输入是长江口高含量无机N的主要来源。(2)降水中的无机N主…  相似文献   

2.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2,26(12):10-10
30多年来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赤潮频繁发生 ,特别近年来 ,长江口春、夏季多次发生1000km2以上的原甲藻赤潮 ,这与长江氮的输送密切相关。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6020,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KZ952_S1_421和国家专项SX(97)_11_4资助 ,在长江流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设20个断面进行长江N输送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N的输送主要有如下特征 :(1)长江干流枯、丰期各种形式N的输送中 ,以NO3_N、DIN、TDN和TN规律性最好 ,从上游至河口通量逐渐增加 ,NH4…  相似文献   

3.
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2):34-3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长江口氮的地球化学研究(顾宏堪等 ,1981 ,1982)。自80年代以来 ,有关氮和其他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更为频繁。1983年10月 ,对长江下游南京至河口江段及其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调查研究(沈志良等 ,1987) ;1985年8月至1988年10月 ,结合三峡工程影响的预测研究 ,对长江河口海门以下江段及长江口海区进行了15个航次的调查(沈志良 ,1991 ;沈志良等 ,1991;沈志良 ,1992;沈志良 ,1993;Shen,1993) ;1987年7月和1988年3月 …  相似文献   

4.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11):57-57
长江口高含量的无机氮必然引起高的氮输出通量 ,有关长江口氮的输出通量的研究是长江口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KZ952 S1 421 ,国家基金委49876020和国家专项SX(97) 11 4资助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估算 ,并与近20a来作者和其他一些作者的研究结果一起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 ,1998年由于特大洪水各种形式氮的输出通量远高于历史上调查所得的结果 ,与作者1985~1986年周年调查结果相比 ,NO3 N和NO2 N通量分别增加了1.3倍和5.0倍 ,NH 4 N稍有增加 ,DIN增加了1…  相似文献   

5.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10):40-40
长江口高含量的无机氮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学家的重视 ,80年代比较60年代 ,长江口门处的硝酸盐浓度增加数倍 ,这显然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本项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S1-42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76020和国家专项SX(97) -11-4资助 )于1997年12月、1998年10月、11月和1999年5月对长江口进行调查 ,长江口无机氮浓度的调查结果与近20a来作者和其他作者的调查资料对比列于表1。从表1可以初步认为 ,从80年代至90年代 ,长江口无机氮含量可能略有增加 ,但并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6.
7.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0,24(5):57-57
J.Edmond在中美长江口联合调查中惊呼,长江口硝酸盐含量高达65mol/L,并把此归因于水稻田里一种蓝细菌的固氮作用(Edmond等1983),认为其来源于农业(Edmond等1985)。顾宏堪等1981年指出这一数值比1963年高约4倍,认为这与长江流域小化肥厂迅速增长相一致。长江口高含量氮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学家的重视。有关长江和长江口氮的来源至今还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认为无机氮的高含量是由于人口稠密的影响和精耕水稻的影响(Meybeck,1982),以及化肥利用、污水排放和土壤侵蚀等影响(Zh…  相似文献   

8.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区由于其水环境中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开阔海洋相比有很大差异。过去的研究集中在对河口化学元素的测量。分析及其与河流之间的对比上,并由此产生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提出了一些描述河口生态-地球化学系统的理论,然而。关于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9.
对2006年2,5,8,11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进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内其1δ5N值的变化研究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其环境行为,从而对该海域的氮循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该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1δ5Np)分布范围较宽,在0.6‰~8.2‰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陆源输入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口门内,表层水体中1δ5Np的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的陆源输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弱;最大浑浊带,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氮受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影响明显,各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外海区,陆源输入减弱,悬浮颗粒物的δ15Np值主要受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我国“向阳红09”、“海监42”海洋调查船,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以海洋污染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为主的联合调查。这是继中美联合研究后海洋二所又二次大型的国际联合研究项目。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测定水体、悬浮体及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理化形态,研究进入东海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基本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长江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年11—12月(枯水期)、1998年8月和10月(丰水期),对长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入江口各种形式的无机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枯、丰期,干、支流NO3—N平均浓度变化很小,NO2—N、NH4—N浓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支流高于干流;长江NO3—N、NH4—N和DIN在枯、丰期具有基本相似的迁移过程;长江水中无机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NO3—N,NO3—N始终是三态无机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长江干流无机N与径流量呈正相关表明长江水中无机N主要来自于面源。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岸带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是研究海岸营养盐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海洋生物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海岸带营养盐来源,营养盐主要过程和营养盐通量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部分河口与海岸带营养盐行政区特球化学研究进展,尽管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营养盐通量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影响的范畴和幅度究竟有多大,但营养盐输入的增加趋势意味着海岸带营养盐通量可能持续地升高,同时N/Si,P/Si值也将不断升高,这种趋势将极有可能改变海岸带浮游植物种群和数量,并诱发底层水缺氧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长江口开展的三个综合航次对河口生物硅组成、行为和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物硅主要是由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三部分组成,其中植硅体有16种形态,在高混浊区对生物硅的贡献量为23%-83%。收支计算显示,长江输送的生物硅是河口区获取外部生物硅的主要途径,占河口生物硅总输入量的95%;维持河口生物硅水平的主要过程是初级生产(55 Gmol a-1)和沉积过程(46 Gmol a-1);初级生产所贡献的生物硅分别是长江生物硅输送量的2.3倍和河口区向外输送生物硅的63%。从河口区向东海和黄海输送的生物硅是26 Gmol a-1,与长江的生物硅输送量相当;河口区沉积的生物硅是向外输送量的1.7倍,在其中植硅体贡献了53%至88%的生物硅,表明河口是陆源生物硅汇的作用;反风化作用也是河口活性硅去除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显示植硅体是河口生物硅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口在生物硅收支与循环中表现出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海洋局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对外关系部共同主办的“长江口及其毗邻东海近岸水域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3月21—25日在杭州召开。 长江是世界第四大河,对其携带入河的陆源物质及其在运移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的研究,对保护中国近海以及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环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得的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域的工业发达区进一步防止海洋污染提供基本参数,为此,中、法两国海洋科学家于1985—1987年共同组织了这次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江和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根据1998-1998年长江和长江口河水和雨水的现场调查、历史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和输送调查。估算表明,降水无机氮、农业非点源氮(化肥和土壤流失的氮)和点源污水氮的输入分别占长江口无机氮输出通量的62.3%、18.5%和14.4%。氮的降水输入是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来源,进入长江的降水氮仅仅大约占长江流域全部降水氮的36.8%。降水米要受控于化肥气态损失、化石燃料及动植物过程中释放的物质等。实际上,化肥N的气态损失和农业非点源流失大约占长江流域年化肥N使用量的60%,这是控制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附着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口附着生物的分布早就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长江口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强大迳流的影响,使其水域成为我国沿岸许多海洋生物南北分布的自然界限。作者在对长江口北部的吕泗洋及东南部的舟山海区附着生物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后,深感必须进一步对长江口内侧一段水域的附着生物作详细调查,才能更好地阐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附着生物的区系组成及分布规律用。以充实河口生态学,也为长江口区的航运及工程建设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31个元素(或氧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富集因子和变异系数分析,探讨了元素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物分布特征,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五大沉积地球化学区,相关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黄海化学海洋学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概括并评述了生源要素(包括溶解氧、pH、营养盐、CO2与碳化学、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等)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探索方向和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海化学海洋学的调查和研究结果 ,概括并评述了生源要素 (包括溶解氧、pH、营养盐、CO2 与碳化学、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等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探索方向和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痕量元素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形成了新的国际科学计划———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锰是GEOTRACES关键参数之一,国际GEOTRACES组织推荐各国组织的GEOTRACES航次对其在全球大洋中的分布进行重点研究。本研究就痕量元素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介绍了锰在海洋中的来源及输送通量、分布、水体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生态学功能以及主要的分析方法等。总结了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