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志红  桂影  郭长升 《医学争鸣》2005,26(8):710-710
临床资料 1997年以来,用环孢素(CsA)和α-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24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5,女9)例.年龄17~52(平均39)岁.ANLL中M,2例,M2a8例,M4a2例,M5a3例,M5b2例.ALL中L1 4例,L2 2例.ANLL:化疗前8h给CsA4mg/kg,po,α-干扰素3MU,im.  相似文献   

2.
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常常对一般剂量的联合化疗无效,一直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应用国产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Ara-c)联合化疗16例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取得明显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自1993年10月~1998年2月收治16例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男11例,女5例,年龄11~65岁,平均35.1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3例(M2a2例,M43例,M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淋巴肉瘤性白血病1例。急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kit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c-kit受体(s-kit)含量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初诊的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s-kit含量,并观察s-kit含量与ANL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ANLL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ANLL患者s-kit含量高于ALL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01);AL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NLL组中,各FAB亚型的s-kit含量依次为:M1、M2〉M3〉M6〉M4、M5。血清LDH水平增高的ANLL患者s-kit含量明显高于LDH水平正常者(P〈0.01)。完全缓解(CR)的ANLL患者s-kit含量高于未缓解(NR)者,但二者s-ki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kit水平升高对于ANLL的诊断以及ANLL和AL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ANLL各FAB亚型的s-kit水平不尽一致,以M1-M2型水平最高;s-kit水平与ANLL患者的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无明确关系,而与ANLL患者血清LDH含量成正比关系。s-kit水平较低的ANLL患者化疗疗效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银染技术观察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ALL1 28例,ALL2 12例,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核及性状,结果: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高于ALL(P<0.01),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高于ALL1(P<0.01)。ALL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LL以块状分为主,两比较差异有极显性意义(P<0.001)。白血病组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77例次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本身及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所致的感染,是A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解AL患者的感染特征,总结对其治疗的经验,特对我科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的54例AL患者77次感染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4例AL患者均为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3~66岁,平均42.2岁。感染共发生7…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学疗法为主,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打造人文关怀的理念,结合健康教育,营造人文氛围,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将化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1临床资料我院血液科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对18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910次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1例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1例AN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2例),年龄5岁~78岁,平均年龄32岁。每次住院化疗天数为5~15…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我院初诊住院病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2)1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8例,共54例。均在未进行化疗前进行RDW-CV检测。正常对照组来自门诊的健康体检者,受检者均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无肝肾疾病,无高血压、血液病及肿瘤疾病,共726人。检测方法:应用日本产SyxmexF-800半自动血液分析仪,经HicNi法、微量压积法及标准RBC计数法校准,取末梢血20μl,用微量抗凝剂,加入特殊释液进…  相似文献   

8.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42例HAL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42例患者均为我院1987年10月~1997年11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占同期住院成人白血病的16.7%。男29例,女13例,年龄14岁~65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6例(L17例、L28例、L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6例。M15例,M28例,M33例,M41例,M5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219例成人非高白血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5…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大剂量化疗 ,大剂量化疗可使中性粒细胞减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导致严重的感染 ,成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的第二大因素[1] ,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急性白血病患者 6 2例 ,通过精心护理 ,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率 ,使患者症状缓解并长期存活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992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19~6 3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联合化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988年1月~1996年1月,以柔红霉素(DNR)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D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4例。结果:完全缓解率91.7%,缩脾效果好,Ph+细胞率下降52.4±11.3%,中数生存期54.6月,同期用马利兰治疗18例,完全缓解率83.3%,Ph+细胞率下降12.8±4.2%,中数生存期32.8月。结论:DA方案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CNS- L)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发生率较高 ,以小儿 ALL最高 ,成人ALL其次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L )相对少见 ,其中 M4、M5型发病率较高[1] 。 CNS- L往往是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报告我院近三年采取氨甲蝶呤鞘内注射加全颅、全脊髓放射治疗 8例成人 CNS- L病人 ,疗效较好 ,临床观察 8~ 2 8个月 ,无 1例 CNS- L复发。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ALL 5例 ,ANLL 3例 ,年龄 2 3~ 48岁 ,男 5例 ,女 3例 ;首诊发生 CNS- L 2例 ,其余 6例为诱导缓解…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21例中男。例.女13例,年龄5~57岁。农民17例,工人3例,小。七1例。类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急性单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周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临床表现:以头昏乏力、腹胀不适为主要表现,体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及淋巴结肿大6例,均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断,大便出血,阴道出血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12例,其中有月经周期的女性5例,都有阴道出血表现。12例中M38例占75%。以发热、…  相似文献   

13.
尽管新的强烈化疗方案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期,但因其所致过度骨肉抑制造成粒细胞严重傅少,因而往往继发严重感染,危及病孩的生命和限制了化疗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l-CSF)具有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与成熟的作用.现就我们对15例(22例次)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强烈化疗后所致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本组15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队组织化学或免疫学等检查确诊,其中ALL10例;ANLL4恻,恶组1例.男五三村,女《例,年决3~到单岁.中位年龄5岁.对照组ALL10例,A…  相似文献   

14.
彭志刚  程鹏 《广西医学》1998,20(2):266-267
近20年来由于强烈化疗的应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但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可明显降低。我们于1996年6月至ig97年10月对脐血输注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支持治疗作用进行了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卫临床资料卫.1病例选择:均经我院骨髓细胞学、病理检查确诊。治疗组犯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1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骨q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一转变型(MDS一RAEB—T)2例,非零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NAP的阳性率及积分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应用偶氮偶联法⑴对105例急性白血病,包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1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64例,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NAP阳性率及积分进行检测,经统计学分析,算出相关性、特异性及差异性。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阳性率和积分比急性髓性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髓性白血病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对急性白血病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白血病患者合并 CNSL 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2例 CNSL 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1例。目前死亡21例,失访4例,存活7例。结论:白血病的各个亚型均可发生 CNSL ,预后较差,临床应重视其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存在着对化疗的耐受性降低,与年轻患者存在着生物学差异,以及老年急性白血病异常克隆起源更接近于干细胞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影响,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现将20例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材料来源:20例病历均经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确诊,男16例,女4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9岁。 1.2分类特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4例(M22例,M31例,M45例,M54例,M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 1.3临床特…  相似文献   

18.
血泪光量子疗法又称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UBI),关于UBI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导,现将我院应用UBI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免疫指标变化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资料完整的急性白血病19例,按照FAB分型标准ANLL9例,其中M型2例,ALL10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5-67岁,平均27.5岁。采用自身前后二次对比的方法,共观察38个疗程,ANLL,化疗以HD或AD观察为主,ALL以VADP方案为主。2.方法:(1)非照射组化疗后患者,按常规输血标准,输入健康献血员血液(400ml/次);(2)自体血回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米托蒽醌(Mitoxantorne,Mx)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为难治、复发病例的再缓解提供了可能性。我们于1992年8月至1993年6月以Mx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及巩固强化患者16例(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共16例(次),均为男性,年龄21~56岁。分为难治、复发组5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_3、M_5各1例,M_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_21例,均经2疗程以上其他方案化疗无效而改用以MX组成的联合化疗。巩固强化组11例(次),其中M_25例(次)、M_53例(次),L_23例(次)。本组所采用的方案有: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治和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不同组合的效果,并观察其毒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48例,其中初治者32例,复发难治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方案对Mx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为VMxP。结果:初治者完全缓解率为68.8%,部分缓解率15.6%, 效率84.4%。复发难治者完全缓解率37.5%,部分缓解率18.8%,总有效率56.3%。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以粒细胞抑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其它非血液学反应轻。结论:低剂量长疗程用药方法更合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更显著。初步认为米托蒽醌作为一线抗白血病药物,治疗初治和得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