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8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下咽部ESD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的4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手术完成率、手术用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用时49.1 min(10~110 min)。54处病变实施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为98.2%(54/55),其中41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阴性,R0切除率为74.5%(41/55)。55处病变切除过程中均存在创面少量渗血,予热活检钳电凝成功止血。无一例发生穿孔,有2例(4.3%)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于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复查内镜,1例(2.2%)出现食管入口狭窄,经多次水囊扩张后解除梗阻。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1例发现下咽部同部位黏膜病变再次行ESD治疗。随访至2020年10月,未再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 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诊治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胃镜下行ESD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一次性完全切除,ESD剥离病变成功率94.44%(17/18);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35~150min,平均65 min;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照相符者13例,占72.22%。结论 ESD操作安全,创伤少,恢复快,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巨大早期低位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病变位于低位直肠且直径超过5 cm的早期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最长径在5~7 cm,平均为5.54 cm;操作时间在45~180 min,中位时间为85 min.整块切除率为91.7%(22/24),治愈性切除率为83.3% (20/24),穿孔发生率为8.3% (2/24),迟发性出血率为12.5%(3/24).术后随访16 ~ 47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ESD治疗巨大早期低位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安全和可行的,可完整切除病灶,在达到治愈性切除及大块活检的目的同时保留了肛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操作方法、疗效、并发症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食管、胃、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28例,共治疗病变29处.内镜下明确病变边界,采用氩离子凝固(APC)或针式刀在距病变边缘0.3~0.5 cm处环周点状凝固标记,再行黏膜下注射,使病变完全抬起,在距离标记点约0.5 cm处用针刀及IT刀环行切开黏膜至黏膜下层,用IT刀逐渐将黏膜剥离,部分病变回缩后用圈套器将病变黏膜圈套电凝切除.术中出血用热凝同止血钳、APC或金属夹止血.切除病变回收送病理.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内镜随访.结果 本组29处病变中,22处病变完整切除,6处病变分块切除,1处病变未能全部切除.胃窦病变完整切除率为100.0%(12/12),胃角至贲门间病变为5/7,食管病变为3/5,结直肠病变为2/5.1例出现术后迟发出血.胃窦病变平均手术耗时最短,为48 min.20例随访1~12个月均无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技术可以根据病变的大小及形状确定切除范围,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缺点之一是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ESD治疗消化道病变24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病变全部切除成功,操作时间36~165 min,平均75.7 min。其中,胃窦体病变操作时间41~81 min,平均60.1 min;2个胃底部病变耗时分别为114 min和118 min,平均116.0 min;食管病变操作时间39~102 min,平均63.7 min;大肠病变36~165 min,平均83.8 min。无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成功,出血率为4.1%。患者住院天数5~19 d,平均8.8 d。所有病例均纳入内镜随访计划,随访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1个月。随访结果,复发1例,复发残留率4.2%。结论ESD虽然有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技巧难度大等缺点,但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黏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ESMTD)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ESMTD和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MTD组(38例)和ESD组(102例)。比较两组术后病灶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程度及随访3、6、12个月的复发率、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结果ESMTD组患者术后在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ESD组,在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明、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和ESD组在术后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ESMTD组在术后6、12个月复发率低于ES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在术后3、6、12个月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MTD和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疗效显著,且ESMTD在术后病灶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程度及复发率、QLQ-C30评分方面明显优于ESD,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疗效。[方法]对152例共165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灶行ESD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患者共165处病灶,病灶长度1.5~9.0cm,平均4.2cm,ESD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穿孔2例(1.3%),出血1例(0.6%),食管狭窄9例(5.9%)。病理结果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水平切缘阳性1例,完全切除率97.1%(34/3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3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95.2%(60/63);食管早癌54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94.4%(51/54);食管浅表癌13例,其中垂直切缘阳性3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53.8%(7/13)。112例完成了术后1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89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发现2例局部复发(2例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发现3例复发(2例早癌,1例食管浅表癌)。[结论]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检查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6例疑似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行内镜下活检,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2.4%(86/203),诊断过度率为17.7%(36/203),诊断不足率为39.4%(80/203)。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病变性质,但鉴于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仍需将两者结合,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诊断困难,一经发现多为进展期。本文报道了1例胃肠镜体检发现的回肠息肉样隆起病例,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1月~2021年5月因食管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311例,按照术后是否需要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将其分为无痛组(250例)和疼痛组(6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操作者、基础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理资料(病变位置、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环周大小、病变面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发热等)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位置、病变面积、环周大小均是ESD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位置位于胸下段均是ESD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越大、病变位置位于胸下段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更易发生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08例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特征、术后病理特征、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情况。 结果 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中位手术时间为45 min。术中穿孔3例(2.8%),术后无迟发性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2.8%)。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瘤41例(38.0%)、绒毛状腺瘤4例(3.7%)、绒毛状管状腺瘤39例(36.1%),其中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1例(38.0%)、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14.8%);腺癌19例(17.6%),包括高分化11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其他病理类型5例(4.6%)。病灶均为完整切除,其中整块切除100例(92.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8.1个月,在此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 结论 ESD治疗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完善术前评估,加强手术技能,分析术后病理特征及定期随访是提高ESD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碘染色“序贯标记法”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受ESD治疗的97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于NBI放大内镜下确定病变边界者17例(NBI放大组),经碘染色确定病变边界者47例(碘染组),先于NBI放大内镜下标记,然后序贯进行碘染色进一步确定、调整标记范围者33例(序贯组)。比较三组ESD切除标本的水平切缘阳性率。结果 三组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切除标本的水平切缘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BI放大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为17.65%(3/17),碘染组为6.38%(3/47),序贯组为0,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前采用NBI放大联合碘染色“序贯标记法”,术后标本的水平切缘阳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行贲门早期癌ESD治疗的患者499例,按年龄是否超过65周岁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征、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等。结果中青年组包括227例患者(229个病灶),老年组中包括272例患者(283个病灶)。两组比较,除年龄(P<0.001)和体重指数(P=0.002)外,其他基线资料、病变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的比例为77.0%,低于中青年组的84.3%(P=0.045),而整块切除率(100.0%比99.6%,P=1.000)、完全切除率(94.7%比93.9%,P=0.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比5.7%,P=0.747)、手术时长[(64.02±39.24)min比(66.16±44.62)min,P=0.566]和住院时长[(6.76±2.06)d比(6.47±1.74)d,P=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7.9个月,随访者中,老年组有13.4%的患者追加了外科手术,略低于中青年组(14.1%,P=0.891),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总体死亡率、疾病相关死亡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老年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4.41%,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18%,和中青年组的96.34%(P=0.156)、99.03%(P=0.85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210例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分成老年(年龄≥65岁)组100例和非老年(年龄<65岁)组110例。对比分析发现: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2.0%(92/100),非老年组为90.9%(100/110)(P=0.972);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1.0%(91/100),非老年组为90.0%(99/110)(P=0.991);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89.0%(89/100),非老年组为88.2%(97/110)(P=1.000);术中穿孔发生率老年组为4.0%(4/100),非老年组为6.4%(7/110)(P=0.543);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老年组为2.0%(2/100),非老年组为0(0/110)(P=0.226)。提示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