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应当在教学中突出其时代性,把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纲要”课程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尚在初步探索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式的把握上都远未成熟。本文在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并就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学术性,同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措施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课堂讲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探讨了几种教学方法,即典型对比法、联系现实法、画龙点睛法、精雕细刻法。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有时运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并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以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形态和精神食粮,同时也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为深厚的思想价值观念。吉林化工学院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内涵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后的新设课程。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定位、专题教学的实践和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加强教学双方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因此,有必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程。在讲授完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以专题的方式、以“中国梦”为主线来梳理和巩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既可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又能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教学与“中国梦”教育的目的,使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民族之魂。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优势、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厚植立德树人根基、进行“两创”,发挥文化示范引领作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史学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养成科学的思维认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树牢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需要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传统文化功底不深,教材传统文化内容不够,以及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过低等问题,提出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训,重构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整合传统文化元素的资源等解决方法。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使高职英语课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可行性,两者在育人目的上存在同向性,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交织性,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互通性。高职院校要以课程体系为核心,走出一条“文化融合”之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文化素养”之队;以动态反馈机制为支撑,创建一个“质效优化”之境,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校新课改中四门思想政治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于其自身要以讲解历史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具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而在教学中,要如何从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角度处理好课程中的"新旧"关系,做好彼此之间"新旧"关系的转化,更是关系到这门课程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从主体性的确立与发展、奋斗精神与兼容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科学精神的指引、理想信念的塑造5个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将情景教学模式运用到"纲要"课堂中,可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极探索"纲要"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探索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继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其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东北三省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一些重大历史节点事件。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多把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概而言之,这就为东北三省地方史其他内容作为辅助内容进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留下广阔空间。这一任务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打磨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自设调查问卷,调查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