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特异性噬菌体12肽模拟表位,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抗-HCV核心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人工化学合成的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随机挑取50个克隆,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结合实验,最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以确定HCV核心抗原的模拟表位。经免疫学鉴定后,从随机筛选的50个克隆中确定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确定氨基酸序列XRQXXPXXXHXX为HCV核心的模拟表位。本实验为开展用HCV模拟表位探索HCV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肝炎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甚广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方法,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因此,急需发展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来控制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因具有清除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在丙型肝炎疫苗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就T细胞免疫的重要性及CD4^ 和CD8^ 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HCVC蛋白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及其抗原表位分析逯好英徐东刚肖定华潘和平王春杰*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不同分离株之间其基因组序列变异较大,不同区段变异程度也各不相同,相比之下C区...  相似文献   

4.
重组梅毒螺旋体表位抗原汲多表位嵌合抗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梅毒检测试剂提供抗原性强、特异性高的重组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方法:对梅毒螺旋体的主要抗原蛋白TpN15,TpN17,TpN44.5和TpN47的优势抗原表位进行计算机分析,从中选取具有强抗原性的表位。根据大肠杆菌的偏性密码子,推断出这些抗原表达的基因序列,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表位抗原基因并克隆表达。结果:获得了梅毒各抗原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各表位基因及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表达质粒,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用获得的重组蛋白质纯品,对122份心磷脂测定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测定,证明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具有预期的抗原活性。结论: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及表位嵌合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可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梅毒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5.
重组梅毒螺旋体表位抗原及多表位嵌合抗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梅毒检测试剂提供抗原性强、特异性高的重组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方法 :对梅毒螺旋体的主要抗原蛋白TpN15 ,TpN17,TpN44 .5和TpN47的优势抗原表位进行计算机分析 ,从中选取具有强抗原性的表位。根据大肠杆菌的偏性密码子 ,推断出这些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 ,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表位抗原基因并克隆表达。结果 :获得了梅毒各抗原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 ,构建了各表位基因及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表达质粒 ,在E .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用获得的重组蛋白质纯品 ,对 12 2份心磷脂测定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测定 ,证明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和多表位嵌合抗原具有预期的抗原活性。结论 :重组梅毒表位抗原及多表位嵌合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 ,可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梅毒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NS5区抗原决定簇进行预测分析,获得具有良好抗原的重组蛋白。方法 以Goldkey程序,通过综合亲水参数、可及性参数、柔韧性参数、抗原性参数,氨基酸序列的电荷分布和β折叠等多种指标,对HCV NS5区抗原决定簇进行预测分析,克隆并表达部分NS5区基因。结果:发现7个可能性最大的抗原决定簇肽段,在此基础上表达的NS5反应融合蛋白可与丙型肝炎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HCV核心区与NS3区抗原表位分析及融合基因表达逯好英徐东刚朱分禄孟文华孟庆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区及NS3区抗原是第二代抗-HCV抗体诊断试剂的主要组分。核心蛋白(C22)含有19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属,基因组与单股正链RNA,其致病机制与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截然不同。由于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恰好位于其包膜抗原E2蛋白的高变区1(HVRA1),因而容易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形成慢性感染,同时造成发展广谱预防性疫苗的困难。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和模拟表位的理论和技术,是构建新型蛋白或基因疫苗,克服这一困难的可能途径。HCV基因复制和翻译有关的调节基因序列与肝细胞来源的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HCV调节机制和相对嗜肝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CV特异性受体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HCV感染并进入肝细胞的各个细节;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于HCV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结合的肝细胞蛋白的筛选,以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HCV蛋白调节的肝细胞靶基因的筛选,将有助于阐明HCV与肝细胞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所有这些,将为最终揭密HCV感染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肝脏脂肪变、B细胞淋巴瘤、冷球蛋白血症等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为反义技术、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与目的基因的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和治疗性基因疫苗等抗HCV治疗新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代表序列重组肽的交叉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第一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获得适合我国HCV感染株的高交叉反应性HVR1y序列及其组合。方法:对我国报道的HVR1序列,用计算机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中选出可能具有高交叉反应的HVR1序列,也选择文献报道的具有高交叉反应性的HVR1序列或HVR1模拟肽序列。用合成基因及重组表达技术,获得一系列重组HVR1肽,并用间接ELISA法研究这些重组HVR1对我国HCV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与结论:本研究获得了12条重组HVR1肽抗源,用随机选择的27份我国HCV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性检测,发现每条重组HVR1均和不止一份的阳性血清有反应。选择其中4条适合我国的交叉反应性较好的重组HVR1,其交叉反应率可覆盖27份阳性血清的25份(92.5%),对解决HCV疫苗研究中存在的变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两种长度的HCV核心基因片段在E.coli中的表达结果。从HCV感染者的血清扩增出核心区基因,利用表达质粒pQE-30,构建了两组重组质粒,其插入片段分别为HCV的全长核心区基因(c573)和“截断型”基因(c375)。经IPTG诱导,含两种质粒的菌株都表达了目的蛋白,c573表达的蛋白子分量为22kD,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8.7%;c375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为19kD,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39.9  相似文献   

11.
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困难之一是缺乏方便实用的细胞培养体系,难以分离到大量的HCV。HCV假病毒是目前研究HCV感染早期阶段即病毒吸附、受体结合及与细胞膜融合等较理想的HCV替代模型。本文综述了HCV假病毒的构建方法及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核心蛋白在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核心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CD81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能结合E2和HCV,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吸附受体,但介导感染的能力弱。关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可结合HCV并介导病毒穿入的机制尚不明了,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HCV的吸附感染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是线性、正链RNA分子,其全长核苷酸(nt)序列约为10kb,由5′端(332nt)非编码区、3′端(54nt)非编码区和一长的开读框架(ORF:1~9033nt或9075nt、9097nt)3部分构成;根据编码区基因序列可推定出HCV多聚蛋白前体(3011aa)的组成。用计算机对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CV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因而基因序列呈现出较大的变异,其中以E_1区和E_2/NS_1区的变异性最高;相对而言,C区、NS_3~NS_5区和5′-NCR的核苷酸序列则有明显的保守性;同时将HCV和已知的其它病毒的基因组及多聚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分类上HCV与黄病毒和瘟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在慢性致病过程中抗HVR1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利用融合HVR1抗原和多靶点HVR1抗原组合包被酶联板,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阶段慢性HCV感染者体内HVR1抗体存在情况及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结果:在42份无临床症状、41份慢性肝病变、38份肝硬化患者中HVR1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0.5%、95.1%和94.7%,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这3组患者血清中HVR1抗体异质程度分别为5.39±3.75、11.74±3.29和10.61±4.09;慢性肝病变和肝硬化患者组的抗体异质程度要显著高于急性患者组(P<0.01).结论:HCV慢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与HVR1抗体的异质程度相关,但与HVR1抗体的存在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