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炭疽是人类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畜牧业飞速发展,个体饲养户增加,特别是目前人们饮食构成的改变和对皮毛穿戴装饰的追求,使炭疽病仍不时发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炭疽病原体为炭疽杆菌。目前已知炭疽杆菌至少有四种抗原物质,即保护性抗原、荚膜抗原、菌体抗原和芽胞抗原。炭疽杆菌致病性与荚膜及炭疽毒素有关。人类炭疽均由动物炭疽直接或间接传播。对炭疽病最敏感的是食草动物,其次是人,再次为肉食动物。对人威胁最大的是大牲畜,羊只死亡常  相似文献   

2.
来自美国科罗拉州丹佛市国家监管调查中心美国环境保护协会的Chris—topher P.Weis博士及其同事在2002年12月的《美国医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去年秋天邮寄到参议院办公大楼的炭疽孢子在沉降后可能再次进入空气中。 科学家曾队为,打开了装孢子的信封后,孢子将沉降下来,不会再次进入空气中。但是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Weis及其同事在接到炭疽信件数周  相似文献   

3.
炭疽热是一种由形成孢子的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它最常发生在野生和家养脊椎动物身上 (牛、羊、山羊、骆驼、羚羊和其它食草动物 ) ,但当人接触到被感染动物或动物组织时 ,也会得此病。1 炭疽的传播途径  感染炭疽热有 3种途径 :接触、吸入和食入。炭疽杆菌孢子可在土壤中成活许多年 ,人类在加工处理感染了炭疽杆菌的动物制品时 ,或吸入受感染的动物制品的孢子后也会感染炭疽。若食用被感染动物的肉制品 ,会感染肠炭疽。2 炭疽症状  炭疽的症状各异 ,取决于患者是如何感染此病的 ,通常 7d内会出现症状。①皮肤炭疽 :大部分 (…  相似文献   

4.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因食草动物接触土生芽孢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曾被一些国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和被用于恐怖行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希望获得比现有抗生素更为有效的手段,以防御炭疽恐怖分子的再次袭击。目前,疾病控制和预防中  相似文献   

6.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之中,并能造成环境的广泛污染.人类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黏膜接触病死畜及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死畜产品引起皮肤炭疽,进食感染本病的牲畜肉类及被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水等引起咽喉炭疽和肠炭疽,吸入带有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的气溶胶和尘埃引起吸入性炭疽,以及接触污染的动物毛皮等畜产品而患病.对炭疽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炭疽疫情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发生类似事件处置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炭疽芽孢杆菌是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在外界环境中,炭疽杆菌多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子侵入机体以后,孢子芽而形成炭疽杆菌,炭疽杆菌的荚膜及其分泌的外毒素是炭疽杆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最近,炭疽毒素受体(ATR)基因已被克隆,它属于I型跨膜蛋白^[1]。这对于炭疽毒素的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治疗都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羊、马等食草动物,人类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病死畜及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死畜产品(接触传播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的尘埃、气体(呼吸道传播引起肺炭疽),进食病死畜肉类及被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水等(消化道传播引起肠炭疽)而患本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炭疽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发现肺炭疽后要求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处理。2004年6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曼日玛乡发生一起炭疽疫情(1例皮肤炭疽,1例肺炭疽),现报告如下,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皮肤炭疽的发病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水疱液等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培养炭疽杆菌。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保定市发生的疑似炭疽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破损的皮肤被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感染导致的皮肤炭疽临床诊断病例。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中国家,自然获得性炭疽感染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土耳其是仍然存在动物源性炭疽的国家之一。皮肤是最常见的炭疽芽孢侵入途径。尽管皮肤炭疽常具有自限性,但未经治疗的病例也可出现并发症。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可使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作者报道1例新近被诊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