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0,(11)
目的:对荞麦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荞麦七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β-胡萝卜苷(Ⅱ)、4′,5,5′,7-四羟基-3-甲氧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黄酮(Ⅲ),没食子酸(Ⅳ)、杨梅素(Ⅴ)、3-甲氧基杨梅素(Ⅵ)、5,5′,7-三羟基-2′,3-二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黄酮(Ⅶ)、2′,5,5′,7-四羟基-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黄酮(Ⅷ)、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Ⅸ)、3,4′-二甲氧基杨梅素(Ⅹ)。结论:化合物Ⅰ、Ⅱ、Ⅴ、Ⅷ和Ⅹ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城玫瑰树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5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yotisol A(1)、(-)-(7R,7′R,7″S,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8-羟基松脂素(3)、lyoniresinol(4)、蛇菰脂醛素(5)、刺芒柄花素(6)、vestisol(7)、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8)、(3R)-violanone(9)、6-羟基-2-(2-苯乙基)色酮(10)、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1)、对羟基苯乙酮(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4,5-dihydroblumenol A(15)。其中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9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和11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2为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九牛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九牛造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技术,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九牛造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甾醇(eupholⅠ)、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β-胡萝卜苷(β-sitosterolglucosideⅣ)、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Ⅴ)、3,3′-二甲基鞣花酸(3,3′-di-methylellagicacidⅥ)、3,3′-二甲基鞣花酸-4′-β-D-木糖苷(3,3′-di-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Ⅶ)、没食子酸(gallicacidⅧ)。结论: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Ⅱ、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益母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1-羟基丁香脂素(2)、rayalinol(3)、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4)、(7R,7′R,7″S,8S,8′S,8″S)-3′,4″-dihydroxy-3,5,4′,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5)、(7R,7′R,7″S,8S,8′S,8″S)-4′,5″-dihydroxy-3,5,3′,4″-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6)、芫花素(7)、3′-羟基芫花素(8)、圣草酚(9)、异莨菪亭(10)、对香豆酸(11)、咖啡酸甲酯(12)、反式-阿魏酸(13)、丁香醛(14)、香草酸(15)、oct-1-en-3-ylβ-glucopyranoside(16)、5-羟基-2-吡咯烷酮(17)、pterolactam(18)和烟酰胺(19)。结论化合物1~6和9~19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大花益母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翠云草中双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翠云草中的双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NMR,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双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Ⅰ)、罗波斯塔双黄酮(Robustaflav-dimethyl ether,Ⅲ)、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2″,3″-dihydro-4′-O-methyl Amentoflavone,Ⅳ)、7″-甲氧基-2,3,2″,3″-四氢扁柏双黄酮(7″-O-methyl-2,3,2″,3″-tetrahydrohinokiflavone,Ⅴ)。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中的木脂素类成分。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对大风子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大风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lirioresinol A(2),(+)-medioresinol(3),(7R,8R,8′R)-4′-guaiacylglyceryl-evofolin B(4), leptolepiso C(5),(-)-(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6),(-)-(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5′-pent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7),肥牛木素(8),dydnocarpusol(9),isohydnocarpin(10),(-)-hydnocarpin (11),hydnocarpin (12),hydnocarpin-D(13)。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Ⅲ),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8,3′,4-′tetramethoxyflavone,Ⅳ),5,6,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nodiflo-ret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Qu QH  Zhang L  Bao H  Zhang JH  You XJ  Wang JX 《中药材》2011,34(11):1716-1719
目的:对栾树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栾树花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胡萝卜苷(Ⅰ)、没食子酸(Ⅱ)、山柰酚(Ⅲ)、木犀草素(Ⅳ)、山柰素-3-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Ⅴ)、2″-O-乙酰基金丝桃苷(Ⅵ)、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Ⅶ)、金丝桃苷(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栾树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Ⅵ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了哥王中的1个新双香豆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了哥王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瑞香素(Ⅰ)、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Ⅱ)、胡萝卜苷(Ⅲ)、β-谷甾醇(Ⅳ)、伞形花内酯(Ⅴ)、芫花素(Ⅵ)、6-′OH,7-O-7′-双香豆素(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熟英  李振麟  赵艳敏  左其艳  吕旭辉  王新婕  钱士辉 《中草药》2017,48(14):2827-2831,2842
目的研究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经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蜀葵花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鉴定出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11个:槲皮素(1)、金丝桃苷(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葡萄糖苷(4)、8-(2″-pyrrolidinone-5-yl)-quercetin(5)、杨梅素(6)、floramanoside F(7)、isomyricitrin(8)、dihydromyricetin(9)、芦丁(10)、3-O-kaempferol-3-O-acetyl-6-O-(p-coumaroyl)-α-D-glucopyranoside(11);核苷类化合物4个:腺嘌呤核苷(12)、5′-deoxy-5′-methylsulphinyl adenosine(13)、尿嘧啶(14)、烟酰胺(15);及有机酸类2个(E)-9-octadecenoic acid(16)、没食子酸(17)。结论化合物5、9、11~14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首次从黄蜀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炙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等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9个,分别为(+)-松脂醇-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2)、松脂醇-4′,4″-O-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4)、鹅掌楸苦素(5)、(+)-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合物(6)、(+)-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中脂素-4′,4″-O-β-D-葡萄糖苷(8)和(+)-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其他类化合物1个,为原儿茶酸甲酯(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6)和(7)为一对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2.
粉苞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粉苞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5 ,7,3′,4′- 四羟基黄酮(Ⅰ) ,5 ,7,4′- 三羟基- 3′- 甲氧基黄酮(Ⅱ) ,5 ,3′,4′- 三羟基黄酮- 7- O- β- D- 葡萄糖苷(Ⅲ) ,5 ,7,4′- 三羟基黄酮(Ⅳ) ,β-谷甾醇(Ⅴ) ,豆甾醇(Ⅵ)和熊果酸(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对这两个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MS和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镰形棘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Ⅰ)、花生酸(eicosanoic acid,Ⅱ)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从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pinostrobin,Ⅳ)、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2′,4′-dihydroxy dihydroch- alcone,Ⅴ)、2′,4′-二羟基查尔酮(2′,4′-dihydroxy chalcone,Ⅵ)、5,7-二羟基二氢黄酮(pinocembrin,Ⅶ)、豆甾醇(stigmasterol,Ⅷ)和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hydroxy-4′-methoxy chalcone,Ⅸ)。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Ⅶ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信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信前胡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D101、TLC、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S)-3′-acet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1)、trans-3′,4′-diacetylkhellacton(2)、praerosideⅥ(3)、scopoletin(4)、umbelliferone(5)、rutarin(6)、isorutarin(7)、rutaretin(8)、dibutyl phthalate(9)。结论化合物1~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9,(9)
目的:对甜槠树叶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_(18)等多种柱层析对甜槠树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甜槠树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1)、丁香酸(2)、二氢芥子醇(3)、咖啡酸乙酯(4)、秦皮素(5)、秦皮乙素(6)、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烷-2′,3′-二醇(7)、3,4,3′,4′-tetrahydroxy-δ-truxinate(8)、dehydrodigallic acid(9)、dehydrotrigallic acid(10)、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11)、6″-O-galloylsalidroside(1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3)、castamollissin(14)、3,4,5-trihydroxybenzyl alcohol-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15)、1-(4-hydroxy-3-methoxyohenyl)-2-[4-(3-rhamnopyranoxypropyl)-2-hydroxyphenoxyl]-1,3-propanediol(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金盏银盘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金盏银盘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海生菊苷(Ⅰ),7,3′,4′-三羟基-6-(4″,6″-乙酰氧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Ⅱ),槲皮素(Ⅲ),金丝桃苷(Ⅳ),槲皮苷(Ⅴ),异槲皮苷(Ⅵ),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Ⅶ),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 :其中化合物Ⅱ、Ⅳ、Ⅴ、Ⅵ、Ⅶ和Ⅷ系首次从金盏银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7,4′-三羟基-8,5′-二异戊烯基黄酮(Ⅰ)、淫羊藿素(i-caritin)(Ⅱ)、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Ⅲ)、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Ⅳ)和3,7,3′,4′,5′-五羟基黄酮(robinetin)(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邱玉琴  田文静  李畅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5,46(5):625-628
目的研究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RP-HPLC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元宝草地上部分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6-三甲氧基-3′,5′-二羟基二苯甲酮(1)、2,4,6-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甲酮-5′-O-α-L-吡喃鼠李糖苷(2)、2-羟基-4,6-二甲氧基二苯甲酮(3)、2,4,6,3′,5′-五甲氧基二苯甲酮(4)。结论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元宝草素A和元宝草素B;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高薇  魏沣  唐辉  庞克坚  杨新洲 《中药材》2023,(8):1937-1941
目的:研究黑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柱、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以及半制备型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黑桑枝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UV、IR、MS、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桑枝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2″-三羟基查尔酮-4″-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2)、2,4-二羟基苯甲醛(3)、二氢槲皮素(4)、3-O-甲基槲皮素(5)、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6)、桑黄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的查尔酮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5、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孔石莼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石莼属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和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孔石莼石油醚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氯苯基)-2,4-二氯苯甲酸酯[(2,4-dichlorophenyl)-2,4-dichlorobenzoate,Ⅰ]、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Ⅱ)、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3,6,7,3′,4′-pentamethoxyflavone,Ⅲ)、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Ⅳ)和对乙氧基苯甲酸(4-ethoxybenzo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迄今为止未见其NMR数据报道;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