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机物料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在连作土中施入腐熟鸡粪、羊粪和牛粪等有机物料对幼苗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连作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真菌数量各处理均显著降低。各处理亦促进了平邑甜茶株高、地径、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其中鸡粪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213.91%、80.00%、332.40%、325.78%、487.40%和480.95%,表明有机物料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不同连作年限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烤烟连作后病虫害加重,烟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比较严重。为探究在连作条件下,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于2014 年在南阳市社旗县朱集乡选取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1、2、3、4 年)的烟田,并在烟草团棵期、旺长期以及成熟期进行取样,分析测试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年限显著降低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真菌数量;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连作会导致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两者均可能是引发连作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温室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连作年限,不同介质土壤,不同生育时期的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砂性增加而增加。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砂性土壤中的真菌数高于粘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低于粘性土壤;且这些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在黄瓜初花期、结瓜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细菌数量则呈波动变化,在初花期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物有机肥与石灰对土壤肥力和木薯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3种石灰水平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生物活性和木薯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比较,50%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K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12.5%、36.7%和26.8%;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21.4%、41.8%和48.4%;25%生物有机肥处理鲜薯产量提高18.4%,淀粉产量增加17.9%。这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K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转化酶活性,并能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施用石灰能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但降低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烤烟连作与轮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底肥中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 -N)不同配施比例对烤烟生育期土壤N03--N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连作3年、6年与轮作相比,土壤有机质均下降,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增加,pH值上升;连作6年与3年相比,土壤pH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又有所升高,碱解氮持平,有机质降低4.3%.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茸随连作年限增加而呈减少趋势.真菌以连作3年最低;连作使细菌和真菌有益菌群数量降低,而腐霉等有害菌群数量增加.烤烟生育前期.随着底肥中NO3--N施用比例增加.耕层土壤N03--N含最增加,而生育中后期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烤烟生育期推进,土壤NO3--N主要累积在40~60 cm土层.从烤烟整个生育期土壤NO3--N变化和累积看,底肥氮以NO3--N占30%-50%的配比,对烟株吸收NO3--N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以番茄为后茬作物的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轮作后,各处理土壤的pH值均有所下降,EC值变化不大。除了对照的有效磷含量降低以外,其他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基础土样相比都有一定提高,其中葱-萝卜与番茄轮作处理积累的有机质和全氮最多,花椰菜与番茄轮作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对照的土壤细菌数、固氮菌数、放线菌数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显著降低,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每个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均比基础土样增加,其中菊花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最多,根结线虫最少。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其对微生物区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秋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78-18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施入光合细菌后土壤环境条件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温度为7℃、淹水条件下、未施用有机质条件下,施入光合细菌菌液越多,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量越多,短期有增长趋势,土壤水分是影响光合细菌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光合细菌施入及土壤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下降,以处理在第10d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在各处理因素中,土壤温度和光合细菌施入量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大,对真菌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保护栽培方式和不同种植年限间小麦-玉米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微生物平板分离计数,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小麦玉米不同时期及5年间多样性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与他们生长发育呈正相关,一体化保护栽培结果显示翻耕有利于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旋耕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深松有利于减少真菌数量,覆盖秸秆有助于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受到小麦玉米长期轮作影响,导致微生物群落不均逐渐减少,但在轮作第5年小麦拔节期和玉米苗期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烟稻轮作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三大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群数量间的灰色关联关系,以烟草品种K326(烤烟)为材料,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3个不同的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则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烤烟移栽后45d达到最大值;土壤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规律性变化,烤烟移栽后60d达到最大值,且数量上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与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影响最大时期分别在烤烟移栽后90、30和45d;随着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的增加,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随之增加,有机质含量则随之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基施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有着良好的影响,这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烟土壤改良上的应用及烤烟生产中养分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甘薯不同种植制度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甘薯连作、甘薯–小麦轮作、甘薯–玉米间作3个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生态板(BIOLOG ECO)技术手段,研究了轮作与间作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处理相比,轮作与间作改变了土壤微生物主要类别的PLFA生物量,甘薯–小麦轮作与甘薯–玉米间作处理的细菌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21.82%和38.77%,放线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98%和12.77%,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28.60%和63.44%,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8.21%和22.29%,真菌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6.60%和13.0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甘薯–玉米间作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对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甘薯连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28%、14.67%、54.17%、36.62%和20.00%;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土壤速效钾和全氮为主要驱动因子;甘薯–小麦轮作与甘薯–玉米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其中甘薯–玉米间作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生物炭在灰潮土上的施用效果,促进生物炭的科学应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空白对照(CK)、单施生物炭(B)、单施化肥(F)和生物炭与化肥配施(BF)4个处理对灰潮土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炭与空白对照相比,以及生物炭化肥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容重、pH、碱解氮、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施用生物炭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且在越冬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真菌数量表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与空白对照相比,单施生物炭秸秆和籽粒干重分别增加6.8%和4.2%;与单施化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秸秆和籽粒干重分别提高4.4%和16.5%。因此,生物炭能有效改善灰潮土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冬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初果期、盛果期和采果末期3个时期,研究了3种处理(太阳能防治剂、无公害草莓重茬病防治剂、溴甲烷)对重茬大棚丰香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4个纯菌株并做了初步的菌属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的土壤比对照真菌、放线菌数量减少,细菌数量增多,真菌与细菌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与果实产量有显著相关性;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初果期多,盛果期、采果末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新疆连作、轮作棉田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疆连作、轮作棉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多年连作造成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连作6~8年、9~12年、大于13年的棉田与连作小于5年的棉田相比,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下降了40.2%,46.7%,52.4%.连作超过5年后,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逐渐从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细...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五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著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五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土壤微生物特征及牧草生长对宁夏盐碱地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秸秆、有机肥、烟气脱硫废弃物、盐碱地改良剂4个改良措施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苜蓿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改良措施对苜蓿的株高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改良后苜蓿株高增加了13.8%~33.3%,苜蓿干重增加了21.9%~125.0%,依次表现为有机肥>秸秆>改良剂>脱硫废弃物>对照。各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主要碳源有2-羟基苯甲酸,α-环糊精,D-木糖,苯基乙胺,糖原等;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有机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数中细菌的比例,降低了放线菌和真菌的比例;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多样性与苜蓿株高、产量之间成显著(P<0.01)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盐碱地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可以作为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与IT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接合菌和担子菌。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微生物含量存在差异。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与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两季秸秆还田处理,与此同时,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提高了当季玉米产量。这说明,秸秆还田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对红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发现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性质影响极为明显:长期施用化肥,耕作13年后,土壤活性有机质下降39.6%,在NPKS处理中,活性有机质上升16.9%,M中上升11%。长期施用有机物的处理中,土壤的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处理,由以长期单度施用化学氮肥为最低。在红壤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严重酸化,不利于玉米的生长,肥料的长期效果为:氮肥仅增产24.9%,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NPK处理增产率267%,NPKS处理增产率319%,M处理增产率267%,NPKM处理增产率高达367%。施用有质物还可防止土壤酸化,提高土壤的养分的有效性和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旱地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探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MBN)、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试验共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kg)、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50 g/kg)、玉米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CM,50 g/kg)、小麦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WM,50 g/kg)和单施有机肥(M,40 g/kg)。为尽量消除误差,试验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即实测值减CK值后除以各处理所添加的C、N量。结果表明: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CM、WM)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旱地红壤MBC、MBN含量、脲酶活性和总PLFAs量,以WM处理的降幅最大,降幅分别是单施有机肥(M处理)的33.89%、69.03%、47.62%和23.30%;RM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幅分别是M处理的91.49%和28.94%。相比单施有机肥,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总PLFAs含量(平均为-16.89%)、真菌PLFA (-38.17%)、土壤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F/B)(-40.63%)和土壤革兰氏阴性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比值(G-/G+)(-4.3%),而提高了土壤细菌PLFA (+5.1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38%)和土壤细菌压力指数(BSI,+11%)。主成分分析表明RM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较大。综之,不同物料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引起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