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现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来,对中医急症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中医急症工作。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急诊科室和基地,绝大多数地市级医院建立了急诊科,县区级中医院建立了急诊室,并在重庆中医药研究所建立了全国急症培训中心,10年来举办中医急症培训班13期、中药剂型改革班3期,培训人员达1892人次,为全国各地充实了急诊骨干。全国各科研协作组,经过10余年的研究,制定了一批急症诊疗常规,使中医急症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自1983年起由国家中医药  相似文献   

2.
急诊医学属于独立的医学学科,由于急诊医学属于新兴学科,其发展和定位尚处于探索之中。由于医院急诊科受到医院规模大小、辐射能力、技术实力、仪器设备等诸多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的干扰,医院急诊科当前尚未形成固定、标准化的急诊医学模式。而如何因地制宜,将医院辐射能力、技术实力以及仪器设备能多方面因素进行结合,寻求最切合实际的急诊医学模式,并进一步对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十分重要。笔者就医院急诊科建设定位的相关问题、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急诊科的功能定位及工作要求、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流向及分诊、急诊科的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的主要通道之一。急诊救治能力和处置效率,不仅反映急诊科医救能力,也反映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部分急诊病人在急诊科的接诊处置中滞留时间较长,不仅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也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和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诊病人中造成部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急症,确有较好疗效。下面就内、外、儿三科在临床急诊中略谈个人所见,敬请同道指正。一、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一)昏迷陈××,女,35岁,星子沙湖山供销社职工。因患血吸虫病住院作锑剂治疗,当注射  相似文献   

5.
1针灸急诊学的形成源于《内经》的针灸急诊应用有临床就必然有急症,从《黄帝内经》已奠定了针灸急诊的基础,内经论述临床的病因。病机、经络、脏象、诊断,而其实践的源流往往依靠于针灸实践,原因是针灸对经络反应快,容易从脉证探求脏腑有阴阳,虚实、  相似文献   

6.
急诊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医院的增多以及医学模式转换,对于急诊科护士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急反应能力,对待病人的服务态度,对危及生命的抢救技术,意外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等重大事件中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张连生 《中国针灸》1996,16(4):39-40
针灸治疗急症举隅张连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066000)主题词急症/针灸疗法,厥证/针灸疗法,脱证/针灸疗法急症,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病症,起病急骤,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常能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针灸治疗急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19-119
集抢救性、同步协同性、多学科综合性是急症科明显的特点。急诊科急诊抢救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室护理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同时,科室护理质量高低也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一所医院总体医疗水平的高低,而高效的护理离不开科学管理。通常来说,急诊科管理包括护士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院地处广州北郊,急诊任务繁忙.过去,由于医院急诊设施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急诊能力有限,使周围农村、厂矿企业等单位居民,遇到急、危、重病便送往市内的西医院抢救治疗,造成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偏见.近1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形势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医院历届领导充分重视急诊科室的建设.努力为急诊提供良好的条件,先后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急诊楼.设急诊观察病床31张,不断加强急诊科的技术力量,配备了各种急救诊疗仪器,提高急诊应急能力和中医治疗水平.使我院急诊科成为广州地区急救指挥中心属下的一级急救中心站之一,并承担着广州北郊数10万人口的急救出车任务.  相似文献   

10.
针灸在急症治疗中的应用张连生,安华,李伟,伊翠云(秦皇岛市海港医院066000)针灸治疗急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用外三阳五会(百会穴)治愈了虢国太子的厥证。元代王国瑞指出:“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  相似文献   

11.
中医能否治疗急症,是关系到中医存亡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中医急诊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医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集合教学和临床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第一步。急诊科的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急诊工作的状况,也体现着一家医院的医疗专业水准。由于急诊科所面的患者家属情绪较为紧张,需要急诊医生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有机会挽回病重患者并安抚患者家属情绪。文章探讨了急诊医生临床接诊技巧及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室属于一个医院较为重要的治疗场所。急诊科主要是针对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复苏抢救,及全面、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后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现象的出现。急诊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医院整体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因此,急诊科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规范诊治流程,保证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及时的救治。为了分析JCI标准下急诊科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成效,作者针对急诊科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从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特点、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代表性病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期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针灸在中医急症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在医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患者38例,在常规诊疗及护理措施基础上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并引入品管圈管理方法,为实施后。2016年在医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未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抢救时间、医护对于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相关知识评分及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实施后救护质量评分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相关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有利于急诊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急症是中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尤其在中药剂型改革开发还不能适应当今急症临床的应用,针灸治疗急症的研究就愈发显得重要.现今中医院的急症抢救方法一般是应用西药控制病情后,用中药全面治疗,使得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中医不治急".其实针灸救治急症在古代有很多的记载.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救卒死尸厥方不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齿立起",又<扁鹊仓公列传>中有针灸治疗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记载.如此之类记载,不可胜数.因此挖掘和发展针灸在急症方面的应用,当今有着更大的意义. 1 急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对血瘀证本质的揭示,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本人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列举在急诊科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缺血性心肌病、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糖尿病性膀胱病、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进行讨论。在《内经》“急则治其标”的急症治疗原则指导下,从《伤寒论》产生的背景,方药的临床效果,张仲景的自述以及历史学家的考证,至明清时代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学也是治疗急症的学说,所以祖国医学就是在急诊急症的诊治中发展起来的。近代大量急诊针剂的临床应用,大大丰富了急诊科的内涵。活血化瘀法也是在《内经》“去菀陈茎”“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指导下,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提出“疼血”病名。开活血化瘀治疗外感,内伤疾病之先河。后世医家逐渐扩大范围,近代应用于各科的实践证明,活血化瘀法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越临床范围。  相似文献   

18.
促进中医急诊医学及其学科建设不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国 50年来,在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医急诊医学研究成为最主要领域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为了促进全国中医急诊工作的发展,曾制定全国中医急诊工作“八五”和“九五”计划,把建设和发展中医急诊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急诊专业人才培养、成立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 (室 )建设和全国中医急诊医疗中心建设、研究制定急症中医诊疗规范、遴选和推广急诊必备中成药、建立全国中医急诊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开展中医急诊医学学术交流、出版发行《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组…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急症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急诊医学是进一步振兴中医事业、繁荣中医学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医院急诊科在面对医改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调整管理对策,改进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急诊科的综合服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医院急诊科2018年1~6月(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和2018年7~12月(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急诊科医师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比较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急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结果:实施后急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规范医师用药行为,保证抗菌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