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编者按     
<正>侧支循环的建立不仅是卒中发生、进展、复发、临床及影像学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筛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适应证的重要依据。基于此,中国于2014年发布了《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并由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于2017年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侧支循环的研究范畴,不同级别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技术,不同类型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案及卒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P)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侧支循环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以CTP达峰时间/密度比值变化评分作为定量指标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分析侧支循环变化情况与梗死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AIS患者中,梗死指标与对比剂达峰时间/密度比值变化评分呈不同程度相关,且与达峰密度比值变化评分相关性更显著。结论 CTP可提供定量评估侧支循环变化的影像学指标,对比剂达峰密度较达峰时间评估侧支循环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循环不良组,将得分4~5分者纳入侧支循环良好组; 通过NIHSS评分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侧支循环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2组患者梗死核心区rCB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CBF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2周后、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能评估侧支循环水平,而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而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的代偿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也开始结合侧支循环的评估制定治疗策略。另外,改善侧支循环具有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侧支循环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应用ASL技术评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状况,探讨ASL评价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潍坊市中医院脑病四科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DSA图像对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进行评估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依据ASL伪彩图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条形高灌注信号,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判断侧支循环状态的一致性;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ASL对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侧支循环级别的一致性。结果 ASL技术在评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方面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 12%、86. 96%、5. 88%、13. 04%、90. 00%、84. 21%、95. 24%;两种方法诊断侧支循环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的ASL技术可应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价,其便捷、无辐射,可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采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将其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和无侧支循环建立组,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入院时、卒中进展时和侧支循环建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不同分级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 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6例患者成功建立侧支循环,54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建立组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P 0.05)。3~4级侧支循环患者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1~2级侧支循环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1~2级侧支循环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数多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结论脑侧支循环形成可改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脑梗死患者二级侧支循环状态与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在发病1周内入院的23例急性MCA梗死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查头CTA,评估二级侧支循环状态、出入院时的NHISS评分和出院时的MRS评分,研究其相关性。结果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出院与入院时NIHSS得分差)与二级侧支循环状态得分呈负相关性,出院时MRS得分与二级侧支循环状态得分无显著性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好的二级侧支循环出院时,近期神经功能改善较显著,近期总体神经功能状态改善还需延长时间观察。多排CTA在评估侧支循环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首次发生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侧支循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大脑中动脉为首发病变责任血管脑梗死的39例患者,应用CTA评估侧支循环,根据侧支循环评分,分为Pc0组、Pc1组、Pc2组,详细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组一般资料及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数据进行分析。各侧支循环级别组间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Pc0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高于Pc1组及Pc2组。结论病变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利用CTA影像可有效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存活时间至关重要,侧支循环状态与病情进展、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临床预后均密切相关,有必要了解脑侧支循环类型、特点、影像学评价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CTP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峰值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CTP参数值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CTA评估侧支循环良好组63例(65.63%),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34.37%)。侧支循环良好组rCBF、rCBV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P<0.05),rTTP、rMTT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rCBF、rCBV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0.472、0.518,P<0.01),rTT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侧支代偿情况及其对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18-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DSA检查评估侧支循环分级,对比侧支代偿良好和较差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皮质下型相对较多13例(40%),良好侧支循环组血管再通率较侧支循环较差组高(P0.05),1周后NIHSS评分2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评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侧支代偿情况对判断患者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CS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评估其侧支循环建立与代偿方式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为CS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CSS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头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明确CSS诊断,进行侧支循环代偿评估。11例CSS患者中,4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5例行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2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对11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进行随访,并评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1例CSS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病变7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4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分水岭梗死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其中后循环缺血7例,前循环缺血4例。DSA评估侧支循环建立单以一级侧支循环(11例)和二级侧支循环(4例)开放为主。ASITN评分大部分为3~4级。治疗后随访,有2例行CAS的患者出院后出现不同时期卒中样症状,4例行CEA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卒中。CAS和CEA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CSS患者多发生于颈动脉狭窄严重患者,其侧支循环开放良好,以一、二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临床表现以后循环缺血症状多见。CAS及CEA能改善颈动脉狭窄,可能成为CSS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便捷有效的脑侧支循环评估方法对 于临床预测卒中患者预后、血管再通治疗效益与风险评价尤为重要。TCD因其可实时检测脑血流动力 学指标、无创伤、可重复、操作便捷、廉价等优点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 检索文献就TCD对脑一、二级侧支循环和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意义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综述阐述了脑侧支循环的特点、侧支循环影像学评价方法及其优点和局限性。主要包
括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帮助临床医师在疾病早期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评
价侧支循环状态,指导临床决策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原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1例,首先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彩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仪,常规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Willis环及相关主要动脉分支,进行侧支循环评估; 进一步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CT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 再应用PHILIPS FD20 DSA数字减影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进行侧支循环评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眼动脉侧支循环通路的开放情况及作用。结果 41例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4例,颈内动脉闭塞17例。TCD显示ACoA开放5例,占12.2%,DSA为4例,占9.76%; TCD显示PCoA开放5例,占12.20%,DSA为3例,占7.32%; TCD判断OA开放25例,占60.98%,DSA为23例,占56.11%; TCD提示LA开放3例,占7.32%,DSA提示2例,占4.88%; TCD显示无侧支循环开放者16例,占39%,DSA为14例,占34.15%。TCD和DSA在评估侧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TCD评估眼动脉开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闭塞患者的TCD及DSA侧支循环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OA单独开放患者较无OA开放患者PI值高。狭窄组MCA的PI值低于闭塞组,狭窄组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OA单独开放数量<闭塞组(P<0.05)。结论(1)TCD与DSA在评估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TCD可作为CTA和DSA侧支评估之前的初筛手段,可以独立作为侧支循环评估的检查手段;(2)眼动脉是否参与侧支循环及眼动脉的的开放程度与颈内动脉本身病变程度有关。眼动脉作为次级侧支通路参与侧支循环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眼动脉单独开放的比例>重度狭窄的患者,重度狭窄的患者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患者,这说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其OA开放后提供的灌注代偿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A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探讨列线图模型对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预测效能。结果 128例ACI患者中83例有侧支循环,45例无侧支循环; 比较无侧支循环组和有侧支循环组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高、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有吸烟史、脑动脉轻度狭窄是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的风险因子(OR>1,P<0.05); 建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同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几乎和Y=X直线重合,模型校准度良好; 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发现,列线图模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与多种因素有关,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并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3例典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CT灌注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局部脑血流和脑侧支循环代偿的评价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转归特点,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的建立及程度,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中的作用。结果:根据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时相、程度,将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分为脑血管侧支代偿循环的"短时效用"和"长时效用"。脑侧支循环代偿的不同效用,对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注重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的理念,有效的去驾驭"脑血管侧支循环"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方法 235例经影像学发现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两组,对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率DSA最高,MRA次之;(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侧支循环开放作为因变量时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进入回归方程,OR分别为0.598、2.395、3.494;P值分别为0.104、0.081、0.01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可能促进侧支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19.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支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价对临床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伴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79例,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分为Willis动脉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差组;对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衡量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Willis环开放患者37例,未开放患者42例,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代偿差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能够预测90d临床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