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现代理解,尝试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中医体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和应用原则,通过多样且包含中医思想的手段参与体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构建独特的中医体质量管理模式,以期为体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融合,形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大力推动"治未病"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开辟新方向,使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是祖国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医针灸"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疗与预防学的精髓。文章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以针灸为主要特色的"治未病"医疗服务主要管理体系,提出了"治未病"管理的"五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体系的起源和核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4层含义,是蕴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本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的特点,从"未病先防,防在未病之时""已病早治,寻求最佳方案""既病防变,控制病情发展""愈后防复,完善自我健康管理"4个方面对"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防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黄翠锋 《江苏中医药》2017,49(12):67-69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将其引入高血压病健康管理,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辨证(体)论治个体化治疗理念,中医健康宣传教育,中医膳食调养等,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独特优势。这一特色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能促使高血压病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加强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有关治未病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蕴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盛防逆""已愈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以期为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59-560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未病先防,治在病先的医学主题,开创了中医学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系统学说。"治未病"可谓是祖国医学伟大思想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中医"治未病"所蕴含的"未病先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见微知著"等思想内涵,以及丰富多样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不管是理论探索还是临床实践,均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这对增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开展中医"治未病"思想研究,丰富发展其理论精髓及科学内涵,挖掘总结其干预手段及临床经验,特别是为了展示中医"治未病"学说在浙江省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在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我刊特从本期开始推出"论治未病"栏目。敬请读者关注,并希望有关专家踊跃来稿,共同办好这一中医"治未病"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浙江中医杂志社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精髓,内容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其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借鉴"治未病"思想,对UC进行防治,以期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UC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及癌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以及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方面研究"治未病"思想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目前健康管理服务主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交流学习,形成建设治未病服务模式和管理服务流程的思路。方法: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追踪为主要功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健康干预则以健康咨询门诊的健康指导服务、专科传统疗法为中心的直接干预为主,同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追踪,共同构成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结果: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形成集健康管理、检后就医、开展专科连续性管理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建立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模式。结论:通过中医治未病服务,将治未病思想转化为实践,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最佳的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赖吉珍  宋宁 《环球中医药》2013,6(3):186-18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理论的精髓与核心。"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微杜渐。易损斑块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易损斑块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将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由稳定斑块转向预防易损斑块的形成,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与诊治疾病的理想境界。本文从未病先防,调养防传;已病早治,自我调节;初期干预,祛邪扶正;既病防变,标本兼顾等方面综合探讨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痹症"。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黄勇  曹式丽 《陕西中医》2014,(5):575-577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把疾病治疗的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控制疾病进程的主要病理因素,防止肾脏进一步损害;瘥后细心调护,预防疾病复发。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防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学说的重要准则和理论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已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及正常工作,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角度入手,探讨精神调养、饮食调节、合理运动及防止疾病传变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陈吉  朱晓宏 《光明中医》2014,29(11):2257-2258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等几个方面。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防治的的意义。1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