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并且自2017年开始尝试通过推行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的方法。比较分析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复发生率、上报率及护理人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复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护理人员对上报目的的知晓情况,及对共享不良事件预警作用的态度,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在提高肿瘤专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肿瘤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主要人群和发生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建立高危防范管理机制。主要为开展安全培训活动、成立护理会诊小组、调整护理值班模式等,这些措施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观察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015年6月~2016年6月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29%,2016年7月~2017年7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发现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前患者满意度为88.79%,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后患者满意度为93.00%,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高危防范机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够明显提高肿瘤专科的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制度,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构建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制度,根据精神科患者特点设置筛查项目,确保覆盖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为护士提供评估依据,在完成设计后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落实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制度,并实行三级风险评估,实行针对性防控,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控能力,并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精神科护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制度,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风险识别及防控能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于2017年1月起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预警评分以确定风险程度,根据预警评分危险程度展开护理。观察应用后2017年1~6月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同时选择未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前的2016年7~12月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的数据差异。结果:实施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新生儿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对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留置导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应用风险预警),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堵管、导管滑落、切口感染、出血等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风险预警应用于泌尿外科留置导管患者,能够明显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危防范机制,探究其在肿瘤专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高危防范机制建立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在肿瘤专科护理管理中,容易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诱发一定的不良事件,导致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建立高危防范机制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实现安全护理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风险警示录在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16年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结合其护理特点和临床实际,对危险沟通、危险医嘱、危险药品、危险操作进行区分,制定风险警示录并实施于2017的护理管理中,比较应用风险警示录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实施后;实施后危险沟通、危险医嘱、危险药品、危险操作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应用风险警示录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预警和识别能力,还能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收治153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的7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的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安全预警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用安全预警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设置安全管理护士的应用效果,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或在入院期间评估存在高危的患者,即跌倒/坠床(FRS)评分≥4分及Braden评分≤18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设置安全管理护士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设置安全管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病情,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且减少了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知信行模式,对护理人员做关于护理安全文化方面的培训,在提高其对护理安全的认知同时希望转变人员的工作态度。比较实施知信行模式前后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后,医院的高危人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不良风险大大降低,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更深入,主动汇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安全管理在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安全管理,评估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前后病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在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后,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及差错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视频监控系统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自2014年8月在病房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分别选取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前后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及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P0.05)。且实施后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精神科安全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意外受伤事件发生,对于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性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为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医院急诊科从2018年7月起构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2017年10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科室风险管控质量。结果: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实施后,急诊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应用于急诊科中,能显著提升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降低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级电子病历基础下护理流程闭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运行基于六级电子病历的护理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将2019年1~6月的45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的45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同护理项目护理工时及医、护、患满意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不同护理项目的护理工时明显缩短(P0.05),医、护、患三方的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六级电子病历基础下的护理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坐标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16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坐标式管理的时间分为实施前后两组,比较护理质量、经济效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坐标式管理模式在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精神科病房实施坐标式管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还能保障患者住院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患者风险预警交班本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高危患者护理风险预警交班本,对高危患者进行识别、分析、预报,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并实施,列入护理交班内容。结果: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由2012年的21件下降至2013年的15件,病人满意率由93.2%提高至95.6%。结论:高危患者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6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主要为违规操作、沟通不良、能力不足、评估不足,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预控管理在手术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风险预控原理,对手术患者管道风险进行评估,2019年1月起构建针对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全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道不良事件情况和护士管道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管道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引流管无效能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预控管理在手术患者管道管理中应用良好,可提高护士的管道知识水平,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管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