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井过砂岩段含水层工作面预注浆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伟  张书亭 《煤》2010,19(7):54-55,80
针对平煤公司十三矿己四进风井过平顶山砂岩下部强含水层的特征,运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井筒的涌水,加快了施工速度,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平煤集团建井一处十三矿项目部在施工十三矿己四进风井井筒至垂深353.4 m时,打探孔探到1层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此层砂岩实际揭露厚度为19.5 m,涌水量约480 m3/h。该井筒过此段含水层时,采用使强含水层转化为弱含水层、短段掘注和多打孔以缩小相邻注浆孔间距的施工方案进行工作面预注浆,达到了较好的封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马钢罗河铁矿主井井筒掘砌施工中,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封堵次生石英岩强含水层涌水,确保井筒安全顺利地穿过该含水层的具体做法,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荣康煤矿主立井掘进过程中通过28 m的奥灰含水层时存在的涌水问题,采用预注浆堵水技术,由上到下分段注浆,浆液由稀到浓,循序渐进,逐级变换,充填岩层裂隙,形成注浆堵水层。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堵水效果良好,在主立井掘进通过奥灰含水层时,观测其涌水量为4.3 m~3/h,涌水量不大,能够保证立井井筒的掘进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薛湖煤矿副井井筒穿过K6、K5砂岩含水层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进行施工,通过提高止浆垫混凝土标号、合理选择钻注顺序和浆液浓度、提高注浆压力、调整注浆段高划分等措施,缩短了注浆工期,确保了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文根 《煤炭技术》2005,24(12):69-70
在赵庄矿主斜井施工期间,井筒涌水大,施工困难,先后进行了水泥、水玻璃注浆和化学浆液注浆两种方法进行治水,优其在使用了化学浆液后,每个含水岩层注浆段的残余水量基本控制在2 m3/h以下,并且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工期,缩短了建井时间。  相似文献   

7.
立井井筒工作面预注浆堵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平宝公司首山一矿主井井筒施工中,利用工作面预注浆堵水技术,顺利通过强含水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井筒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黄庄煤矿风井穿过多层砂岩含水层,总涌水量约650m3/h,采用连续分段工作面预注浆封堵涌水,堵水率达97.1%,收到了预期效果,为井筒掘砌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桥一矿北回风井井筒穿过第五砂岩含水层前,通过采取合理选择钻注顺序和浆液浓度、提高注浆压力、调整注浆段高划分等措施对工作面进行超前预注浆施工,并对探注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实现了井筒的安全掘砌。  相似文献   

10.
潞安集团漳村煤矿西部扩区回风立井工程,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共需要穿过砂岩含水层7层,其中1、2、3号含水层为井筒84.6~116.78m段。导水性能较为丰富,为岩石裂隙发育含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工作面预注浆是立井过含水岩层主要水害防治方法之一。平顶山及周边煤田广泛发育的平顶山砂岩厚度一般在80~140 m,该层砂岩硬度较高,裂隙发育,但裂隙具有高倾角、微细、横向连通性差等特点,水害治理难度大。针对如平顶山砂岩这类含水岩层,采用分段注浆来保证整体注浆效果、多圈布孔避免残留注浆盲区、交叉环向螺旋布孔增强高倾角裂隙的连通性、水泥浆—化学浆联用保证微细裂隙的注浆扩散效果。该技术已在平煤十矿三水平进风井、十三矿己五采区进风井平顶山砂岩段水害预注浆治理等多个工程中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治理效果。较传统工作面注浆方式,在相对减少钻孔布置、节省工期及造价的同时,可保证治理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巷道围岩预注浆防突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焦作矿区和中马村矿井地质资料调查、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突水水源及突水原因;根据岩土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巷道突水区围岩本构模型,探讨了巷道围岩保持稳定而不发生突水的基本思想是增加围岩有效应力,减小孔隙水压力。在此基础上对浆液的流变性、流动规律及扩散方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针对中马村矿井现场实际条件,对巷道围岩预注浆技术进行了方案设计和注浆参数的确定;通过现场工程实践检验了巷道围岩预注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郑煤集团杨河煤业43采区樊寨副立井施工中需要穿过预计涌水量187 m3/h、厚57 m的砂岩含水层.针对第1回次采用普通水泥工作面预注浆、吸浆量少、升压快、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的等不利情况,在后3回次采用大压力,白银水泥、超细水泥等新材料、单孔上下端正反同时注浆新工艺,采用压注清水、水玻璃,利用水玻璃的黏性,反复冲洗钻...  相似文献   

14.
斜井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矿风井巷道围岩松散破坏的维护技术为例,从提高围岩整体结构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原支护条件下对被保护巷道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案。对锚注工艺的流程、材料设备、施工措施作了详尽的论述,并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模拟分析注浆技术的关键因数。研究水泥浆液比例与注浆压力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从现场实践的效果来看,注浆技术的采用提高了浅部岩体的围岩强度,改善了力学性能,从而使巷道在采用锚索支护时,能够显著提高锚索的锚固力,形成有效的承载结构。验证了锚注支护理论。  相似文献   

15.
张志忠  王双林  虎登 《陕西煤炭》2015,(1):10-12,44
针对宁夏发电集团王洼煤矿600万t改扩建项目三条井筒穿过黄土含水流塑层问题,通过分析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井筒井口移位的方法,将井口从厚度较大的含水流塑层移位到了较薄的地方,躲避了井下含水层涌水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井筒穿越段的工程地质,缩短了井筒穿越含水流塑层的长度;使用普通施工方法强行通过含水流塑层,使三条井筒顺利穿过表土段含水软塑层进入古近系地层而不冻结施工。研究结果对同类地质条件下井筒施工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四川某矿山东部上部作业区域处于东、西部分区通风系统之外,针对原主通风系统无法负担此区域的实际情况,为节省新系统投资及建设周期,研究利用其1#主溜井排尘通风系统与此区域形成并联回风通路的方式解决该区域通风问题,即东部上部区域端部回风井污风与排尘风井污风并联回风汇至上部汇风中段,汇集污风统一经由上部排尘风机排至地表,该系统方案既保障了矿井东部上部作业中段(分段)生产用风与溜井排尘用风的需求,同时节约矿井东部上部系统独立建设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8.
孔隙型含水基岩段竖井井壁厚度拟订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晓敏  陈建华  罗晓青 《煤炭学报》2009,34(9):1174-1178
从孔隙型含水基岩段井壁设计的实际出发,首先在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围岩和井壁的受力有影响的前提下,引入了无限体中圆形硐室衬砌的弹性平面应变力学模型.为了合理应用,研究了该力学模型的适用条件.其次推导了新的考虑地下水作用和围岩相互作用的井壁设计公式,初步研讨了地下水压和有效应力、衬砌和地层剪切模量、衬砌尺寸等因素对井壁受力、厚度设计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神府矿区大型水库旁烧变岩保水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府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典型的高强度开采矿区,同时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烧变岩水是区内的主要地下水资源之一。为研究区内烧变岩水对采煤的影响和烧变岩水的保护问题,以张家峁井田首采区首采地段5-2煤开采为例,通过对水文地质结构系统和5-2煤顶板导水裂隙带的分析,查明了研究区的水资源类型和特征,确立了5-2煤保水开采对象,划分了5-2煤保水开采分区,提出了烧变岩注浆帷幕截流保水开采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有6类,其中仅有4-2煤烧变岩水具有保水开采意义,5-2煤开采划分为4-2煤烧变岩水无水开采区和保水限采区。5-2煤保水限采区设计的帷幕墙空间形态、帷幕线位置及数量、注浆钻孔排间距及结构合理,制定的钻探和注浆施工工序和工艺科学,实施的双位双向引流注浆、烧变岩全断面分区注浆、防渗截流效果即时检验等注浆帷幕关键技术可行。保水限采区5-2煤工作面采前上覆4-2煤烧变岩水预疏放和采后工作面涌水量实测结果表明,保水限采区内4-2煤烧变岩水静储量约20 000 m3,动态补给量不足5 m3/h,注浆帷幕截流实现了帷幕内外4-2煤烧变岩水的有效隔离,大幅减少了4-2煤烧变岩水及与其有直接水力联系的常家沟水库水的排放,水资源保护性开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煤矿底板灰岩含水层水平井注浆加固治理,可较好地解决煤矿底板防治水难题。为了提高水平井注浆加固灰岩含水层的效果,以界沟煤矿东一下采区水平井为研究对象,根据灰岩含水层渗透性特征,确定了扩散半径、浆液类型及配比。结合水平孔钻进情况,运用破壁和清水洗井技术,进行压水试验和静压升压注浆加固治理;确定了注浆压力、终止流量、注浆数量;在注浆顺序、装备选型、水平注浆、效果验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治理区采用扩散半径27 m,灰岩采用水泥浆单浆液;清除泥皮,清水洗井,选配高速制浆和智能化注浆装备,进行孔口分段式注浆,递增升压至10 MPa,注浆量提升至0.8 t/m,有效提升加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