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损伤严重程度评估,以提高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6-06伤后24h内收入我院急诊、ICU及骨科的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11个潜在危险因素,以P0.01的因素变量为自变量,是否存活为因变量,作前进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此类创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死亡11例。Tile骨盆骨折分型,A、B、C型组间I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心率、就诊时间、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等11项指标,结果显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Hb及收缩压4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是否发生死亡。分析结果提示ISS评分(P0.05,95.0%CI:0.833~0.999)和APACHEⅡ评分(P0.05,95.0%CI:0.816~0.995)2个变量决定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预后。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严重创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创伤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死亡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30例患者,死亡组20例患者。查阅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就诊与治疗资料。结果:急诊创伤预后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初始24 h输液量5L发生率、休克发生率、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低于死亡组,ISS评分、RTS评分、APACHE II评分也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就诊时间、休克、ISS评分、RTS评分、APACHE II评分是影响急诊创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受伤至就诊时间、休克、ISS评分、RTS评分、APACHE II评分是影响急诊创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对以上因素予以适当的干预以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外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首次就诊并且住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86例作为多发伤组,随访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多发伤组就诊24 h内以及第3、5、7天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CD14质量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在急诊24 h内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并且根据预后计算与sCD14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判断sCD14与两种不同评分方法对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入院后sCD14质量浓度进行性上升,各时间点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死亡组sCD14质量浓度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发伤组患者sCD14质量浓度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正相关(r =0.469,P<0.01);ROC曲线分析,sCD14与ISS评分在预测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程度上均具有预测价值,但二者曲线下面积(sCD14:0.820,ISS评分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sCD14质量浓度与IS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对多发伤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10 ml和动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相关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1)和死亡组(n=15),分析严重创伤预后与TIC的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创伤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低体温等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TIC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TIC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ISS评分、血糖、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休克指数≥1例数、体温<35℃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4.94、3.93、3.42、4.81、6.23、4.85、6.48、4.36、3.64,χ2分别=7.19、7.8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6、0.62、1.10、0.96、5.37,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TIC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TIC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与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老年严重脓毒症256例,入院后均进行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REMS评分≤11、12~17、≥18分值患者的病死率,比较REMS与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REM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随着REMS分值增加,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升高(P0.01),REM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15,P=0.014);死亡组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REMS评分对评估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相对APACHEⅡ评分更为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将147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01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比2种评分系统内不同分值患者病死率差异,分析其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有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2种评分系统内,得分越高的患者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存活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为0.809~0.939,P0.01)、0.641(95%CI为0.015~0.532,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与APACHEⅡ评分和CAPS评分密切相关,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效能优于CAPS评分。  相似文献   

7.
贺艳  张静  薛克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47-1547,1550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 Ⅱ)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及其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07~2008年收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 的9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收入急诊ICU后24 h内的 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按转入急诊ICU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血清凝血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4例多发伤患者。按是否合并腹部脏器官损伤分为合并组(n=71)与非合并组(n=53),比较两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K及PCT水平的差异。合并组按照入院30 d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预后的因素。结果:合并组PT,APTT,FIB,CK,PCT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高于未合并组(P0.05),PLT低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者院内30 d死亡36例(50.70%),死亡组血压60 mmHg、创伤至入院时间≥6 h、ISS25、GCS10所占比例及PT,APTT,FIB,CK,PCT,ISS高于存活组,PLT低于存活组(P0.05);创伤至入院时间,ISS,GCS评分,PT,APTT,FIB,PLT,CK,PCT均为影响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官损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收缩压和PLT为保护因素。结论: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伴明显凝血功能紊乱,CK和PLT水平上升,且上述因子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8例多发伤患者按ISS评分分为ISS≤25组(A组)及25ISS≤75组(B组),并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各个时间段,A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小于B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高于B组,存活组患者第1d ISS评分、APACHⅡ均显著低于死亡组,GCS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P均0.05。此外,患者ISS评分、APACHⅡ与PLT、FIB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PT、APT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GCS评分与PLT、FIB存在明显正相关,与PT、APTT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 :多发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异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Ⅱ)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及其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7~2008年收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的9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收入急诊ICU后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按转入急诊ICU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D-二聚体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在预测EICU创伤患者的预后和病死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EICU共收治的2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性研究。根据28 d生存状态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入住EICU首日的基本资料、PCT、CAR、D-二聚体和ISS、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上述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创伤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224例EICU创伤患者28 d病死率为10.3%。最常见的致伤因素为车祸伤。死亡组的PCT、CAR、D-二聚体值和ISS、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受伤、CRP、PCT、D-二聚体、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ICU创伤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AR、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EICU实施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58例,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24 h组(31例)和存活24 h组(27例),再根据患者最终存活情况,将存活24 h组又分为成活出院组(13例)和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结果存活≤24 h组和存活24 h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480;t=1.124,P=0.266),但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值和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4;t=3.938,P=0.000);两组ROSC后1、6 h评分变化率与1 h评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913)。成活出院组和死亡组ROSC后1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5),但6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4,P0.01);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1,P0.01;t=7.334,P0.01)。结论对于EICU实施CPR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16例,就诊后采集患者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并行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区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区别;N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NEWS评分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大于存活组(P<0.05);NEWS评分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807、0.883,P<0.05),NEWS评分;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880、0.865(P>0.05)。结论 NEWS评分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评分愈高提示患者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以颅脑创伤为主的男性创伤患者早期血清孕酮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诊就诊的男性急性创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ISS评分对创伤严重程度予以评分分组,按GCS评分对合并颅脑创伤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别在伤后12 h内、24h及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同时各分组间比较血清孕酮水平变化,并与15例健康查体男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伤后12 h内创伤患者创伤越重,血清孕酮水平升高越明显,其中严重创伤组(ISS> 25分)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颅脑创伤的3分≤GCS≤5分组与5分<GCS≤8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24h血清孕酮水平开始下降.伤后72 h严重创伤组及3分≤GCS≤5分组孕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但5分<GCS≤8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创伤及颅脑创伤男性患者早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改变与创伤严重度特别是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该现象为临床应用孕酮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RS和APACHEⅡ两个评分系统对急诊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随机观察我院急诊ICU的101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预后,并对全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APACHEⅡ和SIRS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和SIRS评分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和SIRS评分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37,P〈0.001),且两个评分系统具有一致性。结论SIRS和APACHEⅡ两个评分系统均可对急诊ICU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RS和APACHEⅡ两个评分系统对急诊科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随机观察入住本院急诊ICU的80例AECOPD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预后,并对全部患者入院24 h内测量各项指标,取最差值进行SIRS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和评分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SIR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个评分系统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SIRS和APACHEⅡ两个评分系统均可对急诊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且SIRS数据简便易得,是一个简单、独立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严重患者创伤早期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测定60例收住急诊ICU的严重创伤患者伤后24h的血清NT-proBNP,比较不同预后组的NT-proBNP水平,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预后良好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NT-proBNP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头部简明创伤评分(AI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 (cTn-Ⅰ)、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的相关性,应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伤后24h的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762 pg/mL vs.200 pg/mL,Z=-3.972,P<0.01),其判断预后的价值与ISS、APACHEⅡ等传统指标相似,最佳阈值为384 pg/mL(灵敏度0.846,特异度0.766)。预后良好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ICU住院时间(r =0.32,P<0.05)、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正相关性(r=0.37,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CK-MB与NT-proBNP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重创伤后24h的NT-proBNP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严重创伤救治中病情评估的简单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在预测重症监护病房中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度和生存可能性等方面的功效。方法收集合并全身创伤的颅脑创伤患者534例临床资料。评估并比较GCS和APACHEⅡ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 APACHEⅡ的平均生存评分约为28分,死亡评分约为49分;对应的GCS评分分别约为9分和6分。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GCS为0.424。结论对于颅脑创伤的多发伤患者,GCS能够对患者意识进行快速简单有效的评估,而对于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度的预测,APACHEⅡ评估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重症度评分在外伤病人早期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87例外伤病人,记录入院后24、48、72h的GCS、APACHEⅡ、MODS评分及SIRS诊断。记录有无急诊手术史。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存活组(246例)24、48、72h的GCS、APACHEⅡ、MODS评分及SIRS人数与死亡组(41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随治疗时间推移,存活组SIRS人数减少。存活组SIRS病人(93例)GCS均〉8分,比死亡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4h存活组急诊手术96例和死亡组12例的GCS、APACHEⅡ、MODS和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4h存活组未做手术120例和死亡组28例相比,GCS、APACHEⅡ、MODS和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急诊手术死亡病人与未做手术死亡病人的重症度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病人入院后24、48、72h进行GCS、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以及与SIRS的诊断结合有助于判断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特别是联合重症度评分对评价外伤病人早期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GCS8分以上的早期SIRS病人经治疗易转为正常,预后好。重症度评分GCS8分以上,APACHEⅡ评分15分以下,MODS评分4分以下的病人,在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积极的手术治疗对其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0例和死亡组2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 0. 05)。有术后并发症、无规律康复治疗、骨折分型(Tile C型)、骨折复位质量(可、差)和Tile C型骨折前后环固定方式(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为影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较好,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预后发生死亡与术后并发症、规律康复治疗、骨折分型、骨折复位质量和Tile C型骨折前后环固定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