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吡咯喹啉醌(cpyrrologuinoline quinine,PQQ)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观察PQQ对实验动物的影响结果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分别为3 690mg/kg和2 710mg/kg.BW,未见雌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致微核作用,未显示雄性小鼠精子的诱变活性,无论加及不加S9未见对测试菌株的诱变活性;90天喂养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肝/体、肾/体、脾/体和睾/体比、血液、生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PQQ属低毒,未见明显致突变作用,大鼠90天喂养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15mg/kg.BW.。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原药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国产溴氰菊酯原药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按GB1 5 6 70 - 1 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二阶段毒性测试。结果 :溴氰菊酯原药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 分别为 2 3.31mg/kg .bw和 2 7.1mg/kg .bw ,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 均为 5 8.4mg/kg.bw。雌雄大鼠急性吸入LC50 分别为 794mg/m3和92 6mg/m3。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 均大于 2 1 5 0mg/kg.bw。急性皮肤及眼刺激试验均属无刺激性。皮肤致敏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试验、微核试验及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剂量下观察到溴氰菊酯原药对小鼠的毒性明显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蛤蜊胶囊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结果 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15 000 mg/kg.BW.Ames、小鼠骨髓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未发现致突变作用.30天喂养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肝、肾、脾和睾体比、血液、血生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试验动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蛤蜊胶囊毒性属无毒级,未见潜在致突变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最大剂量(NOAEL)为4 800 mg/kg.BW.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复肝肽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 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复肝肽对雌雄性小鼠和雌雄性大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 g/kg体重,属无毒类。3种致突变实验均未显示出致突变性,对大鼠30 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无损害作用剂量为10.0 g/kg体重。结论:复肝肽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均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属安全的保健品。  相似文献   

5.
十三吗啉原药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十三吗啉原药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及致突变性,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62mg/kg,雄性大鼠为68lmg/kg,雌雄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mg/kg。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均为阴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雌雄性大鼠的未见有害作用量(NOAEL)值分别为(7.47±0.61)mg/(kg·d)和(20.27±1.06)mg/(kg·d);雌雄性大鼠的基准剂量可信限下限(BMDL)值分别为25.58、35.57mg/(kg·d)。结论十三吗啉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低毒级,无致突变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NOAEL值,雌雄结果差异较大,为克服其方法在评价中的不足,结果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阈值采用BMDL值。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IW)的亚急性经口毒性,将40只健康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3%淀粉溶液)和250、500、1 000 mg/kg TAIW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 000 mg/kg TAIW染毒组雄性大鼠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凝血酶时间延长;500、1 000 mg/kg TAIW染毒组雄性大鼠血中巨大不成熟细胞百分比降低;500、1 000 mg/kg TAIW染毒组雌性大鼠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Na+浓度均降低,1 000 mg/kg TAIW染毒组雌性大鼠Cl-浓度升高,250、500 mg/kg TAIW染毒组雌性大鼠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P0.01)。对照组和各剂量TAIW染毒组大鼠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提示TAIW对大鼠血液系统和凝血系统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豆卵磷脂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参照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及30d喂养试验。结果大豆卵磷脂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20 000mg/kg b.wt.,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未见潜在致突变作用。30d喂养试验大鼠活动、生长正常;体重、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各剂量组的血液学指标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高剂量组雌雄大鼠病理组织学检查未显示有不良影响。结论大豆卵磷脂属于无毒级;未见潜在致突变作用;大鼠30d喂养试验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8 000mg/(kg.d)。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氯代异戊烯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性,一次经口 LD_(50)值 Swiss 小鼠雌雄分别为2413mg/kg 和2270mg/kg,昆明种小鼠为2512mg/kg,Wisstar 大鼠(雄)为2308mg/kg。性别、品系和种属间无明显差异:雌性 Wistor 大鼠经皮 LD_(50)为10590mg/kg,昆明种小鼠2小时吸入 LC_(50)为1871mg/m~3。对兔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眼粘膜有强刺激性。动物体内有轻度蓄积作用并伴有耐受性,对小鼠生长、食欲和食物利用率均有明显的影响。多次口服给药除肝脏外对其它脏器均无影响,吸入对肺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蚜菌素对SD大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方法按照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设为0.0、2.4、9.6、38.3 mg/kg饲料4个剂量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别采用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NOAEL)和基准剂量(BMD)计算亚慢性经口毒性阈值。结果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高、中剂量组肝重、肝脏器系数及摄食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呈负相关。结论制蚜菌素原药亚慢性经口毒性NOAEL雌雄性大鼠分别为(0.22±0.02)、(0.18±0.01)mg/(kg.d),BMD的95%可信限下限(BMDL)雌雄性大鼠分别为0.790、0.319 mg/(kg.d)。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氟虫腈原药的毒性。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氟虫腈高(25mg/kg)、中(10mg/kg)、低剂量组(4mg/kg)和对照组(2%吐温80水溶液),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10ml/kg,每日1次,连续染毒90d。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被毛蓬松等症状;中、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各组大鼠体重、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尿蛋白、尿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比重、pH值、亚硝酸盐、尿胆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高、中剂量组肝细胞点、灶状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体积增大明显,浊肿,胞浆疏松或变空,少数肝细胞明显变大近气球样变。低剂量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氟虫腈原药具有肝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mg/(kg·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粉唑醇原药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初步分析染毒后对大鼠血液、肝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实验,将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用含37.5、150和600 mg/kg粉唑醇的饲料连续喂饲染毒90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临床表现、摄食量、体重,实验结束时测定相关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雌鼠各组实际染毒剂量分别为2.8、12.2、47.2 mg/kg,雄鼠各组实际染毒剂量分别为2.8、11.3、47.1 mg/kg。试验期间,各剂量组雌、雄鼠活动、进食、饮水基本正常,未见明显中毒表现。与相应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雄鼠白细胞计数(WBC)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显著升高,高剂量组雌鼠总胆红素(TBIL)升高;中、高剂量组雌鼠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雌、雄鼠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无生物学意义。大体解剖未见明显异常,粉唑醇原药未引起SD大鼠各脏器病理性改变。结论粉唑醇原药长期暴露对大鼠的血液、肝、肾具有毒性作用和潜在的致病风险。其对雌、雄SD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均为2.8 mg/(kg bw·d)。  相似文献   

12.
苯醚甲环唑的亚慢性经口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原药对大鼠的主要亚慢性毒性作用及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方法按照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中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设0、300、900、2 700 mg/kg 4个剂量组。结果中剂量组(900 mg/kg)雌性大鼠肝/体比、肾/体比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RBC计数、血容积比(HCT)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2 700 mg/kg)雌性大鼠体重总增加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低于对照组,肝/体比、肾/体比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肝/体比高于对照组,RBC、HGB、HCT、球蛋白(GLOB)平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P)活力高于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苯醚甲环唑原药的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雄性大鼠(20.94±2.64)mg/(kg.d),雌性大鼠(24.54±1.35)mg/(kg.d)。  相似文献   

13.
新型除草剂丁草胺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12%丁草胺乳剂对大鼠经口LD_(50):雌鼠为1514(1208~1897)mg/kg,雄鼠1585(1259~1995)mg/kg;对小鼠经口LD_(50):雌鼠为1153(864~1539)mg/kg,雄鼠为1143(841~1553)mg/kg。表明丁草胺的经口急性毒性在大小鼠和雌雄鼠之间无明显的种属或性别差异。对大鼠的经皮LD_(50)>3210mg/kg。按“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低毒类农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 透明质酸(钠)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 大于15 000mg/kg.BW,遗传毒性实验结果 均为阴性,90天喂养试验,以667、1000、1 333mg/kg.BW(分别相当成人日用量的200、300、400倍)3个剂量连续给大鼠灌喂90天,试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重量和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组间相比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茸组血常规和生化检测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莺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肝、肾、胃肠、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结论 本实验提示透明质酸(钠)毒性实验未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有效微生物群(EM)净化处理后的污染湖水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以南宁市某公园经EM净化湖水为受试物。将11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125ml/kg)、中(250ml/kg)、高(500ml/kg)剂量EM净化湖水组、湖水对照(250ml/kg)组和自来水对照组,每组22只,雌雄各半。采用加入饮水法进行染毒,连续90d。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测定体重及心、肝、肾等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未见大鼠有中毒症状和行为异常。各组大鼠的体重,心、肝、肾、脾、睾丸重量及其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在125~500ml/kg范围内,未发现经EM净化湖水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0.9%苏*阿可湿性粉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为农药登记提供毒性资料.[方法]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剂量分别以2 000、2 715、3 685、5 000 mg/kg给予.将样品空腹灌胃0.5 h后,雌雄大鼠均有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抽搐、麻痹、四肢瘫痪、眼球微量出血、腹泻等中毒表现,24 h后多数实验动物逐渐恢复正常.2 715、3 685、5 000 mg/kg剂量组,分别有2、4、5只雄性大鼠死亡,而雌性大鼠各剂量组无一只动物死亡.经计算,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974.4 mg/kg,95%可信区间为2 511.31~3522.9 mg/kg;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 0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涂敷2 000 mg/kg无任何不良反应,LD50均大于2 000 mg/kg;样品50%糊状受试物一次接触动物皮肤,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属无刺激性;样品100倍稀释液,不冲洗的条件下,对家兔眼睛平均刺激指数为0,属无刺激性;样品50%糊状受试的在皮肤多次致敏接触实验动物,并经激发后未见动物有红斑、水肿过敏反应,致敏率为0,表明该受试物属弱致敏物.[结论] 0.9苏*阿可湿性粉剂属低毒农药;对实验动物皮肤及粘膜无刺激性;不引起实验动物接触性皮肤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1.溴甲烷经口毒性对雄性小白鼠♂为147mg/kg,对雌性大白鼠(♀)为108mg/kg。2.熏蒸饲料中溴甲烷含量为117ppm或灌胃剂量达15mg/kg(体重),经两个月对大鼠行为、体重、食物利用率、血相(血红蛋白、红血球计数、白血球计数、白血球分类),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SGPT),血中非蛋白氮,肝肾重量及病理组织检查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灌胃剂量为30mg/kg时,动物出现轻度中毒症状,60mg/kg 时,可引致死亡。大鼠对含溴甲烷饲料的最大耐受量为117ppm。3.建议粮食中溴甲烷最大允许残留量为6ppm。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1,3-丁二醇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可逆性,将20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灭菌水)组和低(500 mg/kg)、中(1 000 mg/kg)剂量1,3-丁二醇染毒组及高剂量(2 000 mg/kg)1,3-丁二醇染毒解剖组和恢复(染毒结束后继续观察28 d)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体重和食物消耗情况及主要脏器重量及其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进行大体解剖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经口和经皮染毒后,中、高剂量组大鼠出现短暂嗜睡,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各剂量1,3-丁二醇染毒组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及各主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仅高剂量1,3-丁二醇亚慢性经皮染毒解剖组雄性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染毒28 d后恢复正常;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1,3-丁二醇亚慢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无有害作用水平(NOAEL)分别为2 000、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顺式氯氰菊酯原药进行毒性及致突变研究。方法: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选择小鼠、大鼠、家兔,采用经口、皮肤、黏膜、呼吸道途径染毒,研究其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顺式氯氰菊酯原药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7.1、31.6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171、2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分别为584.0、681.0 mg/kg;雌雄大鼠吸入LC50值均大于2.0 g/m3,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为0,眼刺激积分指数为4,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1;剂量5.0 mg/皿Ames试验阴性,剂量5.4~6.3 mg/kg(1/5 LD50)观察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增高,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该实验范围内,顺式氯氰菊酯原药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杀扑磷原药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及致突变性 ,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 按照GB 15 670 -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和GB 15 193 -94进行试验。结果 雌性大鼠LD50 为 3 8 3mg/kg ,雄性大鼠为 3 1 6mg/kg。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均为阴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 ,11 67mg/kg和 3 5 0 0mg/kg饲料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抑制明显 ,3 5 0 0mg/kg饲料组 ,雌性大鼠总摄食量明显减少。结论 杀扑磷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 :雌性大鼠(1 2 6± 0 0 8)mg/ (kg·d) ,雄性大鼠 (0 40± 0 0 4)mg/ (k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