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处于不同免疫状态时外周血Treg/Th17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根据其免疫状态不同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感染组和正常组。采集3组人群的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染色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和Th17细胞,分别计算出两者占CD3+CD8-T淋巴细胞(相当于CD4+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出Treg/Th17比值。结果 Treg在感染组中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和急性排斥反应组(P<0.05),且正常组亦高于急性排斥反应组(P<0.05)。Th17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比例高于正常组(P<0.01)和感染组(P<0.001),且正常组亦高于感染组(P<0.001)。Treg/Th17在感染组中比值高于正常组(P<0.001)和急性排斥反应组(P<0.001),且正常组亦高于急性排斥反应组(P<0.001)。结论 Treg/Th17平衡在肾移植受者处于不同免疫状态时表现不同,这种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的膜型HLA-G(mHLA-G)、胞内HLA-G(iHLA-G)和可溶型HLA-G(sHLA-G)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术后临床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0年2月至2006年6月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的175例受者,根据4周内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36例)、功能稳定组(139例),30例健康供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HLA-GI、iHLA-G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HLA-G5的含量.结果 T淋巴细胞CD~+ mHLA-G1~+、CD8~+ mHLA-G1~+、CD4~+ iHLA-G1~+、CD8~+ iHLA-G1~+平均表达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43%±0.19%、1.23%±0.41%、27%±13%、36%±14%,急性排斥反应组分别为:0.57%±0.34%、1.31%±0.56%、26%±8%、37%±17%,功能稳定组分别为0.61%±0.43%、1.39%±0.47%、26%±9%、37%±17%,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浆sHLA-G5表达在对照组为(25±14)ng/ml;急性排斥组术前为(24±15)ng/ml,术后为(34±21)ng/ml;功能稳定组术前为(25±11)ng/ml,术后为(56±32)ng/ml;急性排斥组和功能稳定组术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稳定组明显高于急性排斥组(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存在一群比率较低的HLA-G~+ T淋巴细胞,mHLA-G1和iHLA-G1的表达与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发生无关,sHLA-G5的高表达与排斥反应发生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动态监测,以了解其变化与受者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预测判断与机体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采用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用EPICS-C型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在临床诊断排斥反应前后,CD4/CD8的比值均明显升高,随着排斥的逆转CD4/CD8的比值逐极易发生感染。结论:动态监测受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助于对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现,对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机体感染可能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T细胞内三磷腺苷(ATP)含量检测对肾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70例肾移植受者根据临床状态分为感染组(感染受者,n=20)和对照组(非感染受者,n=50),两组均采用以钙调蛋白磷酸酶抑制剂(CNI)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采集受者外周血样本,采用ImmuKnow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CD4+/CD8+);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CD3+和CD8+T细胞百分比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环孢素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细胞内ATP含量与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41),与CD4+/CD8+呈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法初步探讨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对亲体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西南医院肾科门诊随访的2005-2008年间手术的亲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各30例,进行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trans-vivo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assay,Transvivo-DTH)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患者分为耐受组和排斥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中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结果耐受组和排斥组裸鼠掌肿胀(同时注入受者PBMCs和供者抗原的脚掌)厚度分别为(1.72±0.44)×10-2、(8.05±2.26)×10-2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2组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分别为(9.23±1.79)%和(1.03±1.04)%,耐受组明显高于排斥组(P<0.05)。耐受组和排斥组裸鼠脚掌皮下炎性水肿的厚度均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呈负相关(P<0.05,r分别为0.82和0.87)。结论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能够反应受者T细胞对供者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程度。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在发现移植受者是否已有耐受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T细胞亚群检测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监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亚群,探讨T淋巴业群与受者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动态监测26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T淋巴哑群,肌酐及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并依据主要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和他克莫司(FK506)分为两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良好;(2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在术后急剧下降,但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逐渐升高,并于术后3月逐渐稳定;(3)26例患者术后早期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外周血肌酐显著相关,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4)受者术后早期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血药浓度显著相关,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5)CD3 ,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有类似变化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肾功能恢复良好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中,CD4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能较好的反映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2活体供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稳定时,受者术后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理想范围为:CSA组582~868个/μL;FKS06组为555~733个/μL;(3)根据受者术后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推算理想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正常实验恒河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获取基础数值.方法 使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Cell QuestTM3.3分析软件,应用CD3-Percp、CD4-FITC、CD8-PE荧光标记的抗体,对北京地区84只实验恒河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地区实验恒河猴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LYM)的百分比为32.82%±5.93%;CD3+CD8+ 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3.99±6.34)%;CD4+/CD8+的比值为1.45±0.41;LYM百分比为白细胞的(49.70±14.00)%;LYMF为(4.634±2.181)×106/mL.结论 实验用恒河猴T淋巴细胞亚群的基础数值测定为相关比较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孕症女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不孕症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50例HPV感染阴性不孕症患者为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根据感染的HPV类型分为HPV16型组(29例)、HPV18型组(21例)、其他(12例)。患者入院后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均接受我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进行辅助生殖,随访观察妊娠结局。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B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分布特征;比较试验组不同HPV感染类型及妊娠成功、失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B细胞、NK细胞百分比。结果:试验组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低于参照组,CD8+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B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研究肾移植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5组,第1~4组为异品系移植组(SD to Wistar);第5组为同品系移植组(Wistar to Wistar)作为对照组,观察第1、2、3、5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5组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异品系移植组(SD→Wistar)大鼠肾移植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于术后3、4d出现;CD4/CD8比值于术后第2天显著增高,同品系移植组(Wistar to Wistar)术后,CD4/CD8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的变化比病理改变提前出现1、2d,可作为监测异体肾移植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予用免疫球蛋白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6月肾移植手术患者资料,监测30例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根据其变化分为正常组18例及治疗组12例,治疗组用免疫球蛋白0.2 g.kg-1.d-1×3 d治疗,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肾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正常组相对稳定,治疗组降低。正常组与治疗组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组低于正常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根据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并发症,及早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 , Treg) 百分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变化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肾移植术受者30例按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长期存活组16例,急性排斥组14例。健康志愿者20 例。分别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 百分含量、血清IL-10 水平、血清肌酐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移植肾长期存活组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较正常组及急性排斥组均显著升高。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和血清IL-10 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5),移植肾长期存活组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排斥组,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和血清肌酐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5)。结论 CD4+CD25+Foxp3+ Treg 有可能参与移植术后受者对同种异体移植肾免疫耐受,与受者长期存活密切相关;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 百分含量可作为临床反映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春  吴建能  张华珍  邹艳芳 《海南医学》2013,24(11):1628-1630
目的对比T淋巴细胞亚群在糖尿病足感染及非感染患者中的差异,研究T淋巴细胞与糖尿病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48例)与非感染组(36例),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及观察终点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入院时糖尿病足感染组的CD3+细胞[(59.34±4.45)%]、CD4+细胞[(32.54±3.54)%]及CD4+/CD8+细胞(1.25±0.40)比例均低于非感染组,而CD8+细胞[(27.57±4.53)%]则高于非感染组[(24.55±3.60)%]。感染组在观察终点时的CD3+细胞[(63.23±5.54)%]、CD4+细胞[(35.64±3.13)%]及CD4+/CD8+细胞比例(1.40±0.25)均高于入院时水平,但CD8+细胞[(25.49±4.03)%]低于入院时水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提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移植肾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外周血中白细胞CD40、CD40L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成2组,急性排斥反应组15例,未出现排斥反应组(对照组)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0、CD40L在CD4 、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的外周血CD40、 L分子的表达均增强,排斥组与未排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的活化有十分密切关系,CD40、CD40L分子的表达随急性排斥反应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可作为临床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辅助预防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心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他克莫司组、白芍总苷组以及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于术后第7天获取部分供心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组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受体的肝肾功能。结果:供心存活时间,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为(13.57±1.99)d,明显长于他克莫司单用组的(11.14±1.57)d(P<0.05)。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病理切片表明其排斥反应明显轻于他克莫司组。术后第7天,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32.43±4.39)%,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的(38.71±5.15)%(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肝肾功能与他克莫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优于他克莫司的单一用药,且毒副作用不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肾移植术后3年以上无明显排斥反应受者以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数量.对21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干预3月后再次检测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通过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表达可以明显下降(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表达增加可能是移植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XIAO L  SHI BY  GAO Y  CAI M  Qian YY  HE XY  XU XG  HAN Y  ZHOU WQ  MENG XY  HAN M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6):2524-252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作为判断肾移植预后的生物标记物的价值并分析HLA-G受体的表达与HLA-G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施行初次肾移植受者215例,根据术后临床状况分为肾功稳定组(n=173)和急性排斥组(n=42),采集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5(sHLA-G5)表达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HLA-G受体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ILT-2)在T、B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2DL4在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运算sHLA-G5阈值,预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运用回归分析验证sHLA-G5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sHLA-G5水平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组的最适域值为139.0μg/L,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2.1%,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LA-G5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9,OR=0.039,95%可信区间为2.091~5.661).急性排斥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表面的ILT-2表达均低于肾功稳定组(21%±7%比52%±17%,23%±6%比39%±16%,21%±7%比39%±16%,均P<0.05).急性排斥组NK细胞表面的KIR2DLA表达也低于肾功稳定组(31%±10%比57%±21%,P<0.05).结论 sHLA-G5表达水平对预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HLA-G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可能与淋巴细胞表面ILT-2、KIR2DL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曹建伟  丁俊彩 《广东医学》2012,33(24):3797-3798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CD8+CD28+/CD8+CD28-T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36例(过敏性鼻炎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8+CD28+、CD8+CD28-、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过敏性鼻炎组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20.2±4.4)%,高于对照组的(18.9±3.6)%;过敏性鼻炎组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6.2±2.3)%,低于对照组的(8.3±2.3)%;过敏性鼻炎组CD28+T细胞百分比为(66.3±9.6)%,高于对照组的(45.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CD28+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增生活跃,CD8+CD28-T细胞相应降低,而总CD8 T细胞百分比维持相对稳定或稍低,提示CD8+CD28+与CD8+CD28-T细胞亚群的失衡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