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强凋执行《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2002)》.介绍了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选用热指标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采暖全年耗热量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给出了5个全年耗热量计算的例题.并对计算例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还介绍了按室外不同计算温度所持续时间计算全年耗热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举例与《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应按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计算采暖全年耗热量。 本文供热电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在以往工程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发展快、操作简单、运算快、精度高的优点,开发了涵盖牵张力和牵引力计算、弧垂计算、连续爬坡弧垂修正计算、布线计算等10项计算模块的张力放线计算软件,通过在张力放线计算软件中设置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按设定计算功能快速准确得出计算结果,在架线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减少技术人员复杂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多组分化学反应流场。它首先引入了元素的分布方程,然后根据化学平衡的热力计算方法求解每一位置的组分及温度。这样,在计算低速流场时,就避免了处理化学反应源项引起的数值计算过程中的方程刚性问题,也减少了组分方程的数量。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EBU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好的反应了物质热解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雷电定位系统中的云闪定位问题,基于雷电到达各探测站的时间建立了云闪定位计算模型,给出了云闪定位的计算方法和精度评定,利用模拟的云闪观测数据,通过不同数目探测站的组合对云闪定位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过程中迭代计算的收敛性和初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闪定位计算模型合理、有效,且计算稳定、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5.
李造娟  张建春 《工业锅炉》1996,(4):15-17,24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进行了探讨。对炉膛热力计算,飞灰浓度和飞灰量计算、内热平衡计算、返料回灰焓计算,二次分离器前后烟焓计算及q4和q6计算提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P2P的网络计算模式的优点,计算模式采取灵活的对等式和动态交互式调度管理。针对潮流计算的特点,提出了基于P2P的冗余计算模式,这种冗余计算实现形式虽然也是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计算,但不是进行同样的处理,而是对不同的划分方案采取主方案和辅助方案的方式同时进行计算,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还可起到容错性效果。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这种计算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径向通风、管束整体为矩形排列的电机空—空冷却器建立了分区域的传热计算模型,给出了针对不同的内风路温度条件所采取的传热计算方法,采用优选取值法计算方法用于空—空冷却器分区域的传热计算。该计算模型的计算数据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进行了修正。根据该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进行冷却器设计,目前的冷却器设计软件从换热及与风扇匹配角度来讲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再热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ASME PTC6—1996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深入研究了再热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修正计算的两种方法,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分析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别。通过一个算例考察了两种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一种修正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锅炉性能试验采用ASME标准时,由于采用修正后的排烟温度进行计算,现场测量及后继的排烟损失项的计算均比较复杂。通过理论分析推导给出了ASME标准中采用修正后排烟温度计算的排烟损失项与采用实测排烟温度计算的损失项的关系,并提出了采用实测排烟温度进行锅炉效率计算。给出了针对具体机组的计算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笔者提供的处理方法运用实测排烟温度计算的锅炉效率计算值与标准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进一步对ASME标准中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建议在不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此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带有尾部受热面的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整体热力计算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热力计算程序。对于复杂的热力计算模型,手工计算和excel编制的表格计算很难找到平衡点,运用计算机快速的迭代计算可以实现有机热载体炉系统复杂的整体热力计算模型。整体热力计算系统程序精度高、速度快,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杰  谢诞梅  张恒良  高尚  魏红明 《汽轮机技术》2015,57(3):172-174,236
有限元计算汽轮机转子热应力时,计算速度和精度受到计算机性能和网格密度的限制。采用合理的隔离体模型对加快计算速度与保证计算精度有重要意义。利用某型1 000MW汽轮机高压转子模型,计算了整体转子模型及不同隔离体模型在机组启动工况下的热应力,探讨了隔离体模型选取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合适的隔离体模型完全可以代替整体转子模型进行热应力计算。采用隔离体模型省去对汽轮机各级蒸汽参数的计算,仅需计算隔离体所包含的前几级蒸汽参数,且计算过程中大大简化了边界条件的输入,在保证结果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高温气体辐射特性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温气体辐射特性的准确计算在燃烧、红外探测等工程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气体辐射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3类气体辐射特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着重介绍了新发展起来的全光谱k分布(FSK)模型。列表归纳总结了各辐射特性计算模型的适用条件、计算精度及计算速度。计算了平行平板间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层壁面热流,给出了各模型计算结果与逐线计算间的相对误差比较图。对不同情况下气体辐射特性计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建议,针对现有模型的缺陷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设计需要,研究提出了CFB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建立了炉膛传热计算模型及外置床传热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适用于M型及H型炉型的CFB锅炉热力计算软件。该热力计算软件可开展大型CFB锅炉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通过210 MW和330 MW CFB锅炉的应用表明,所开发的CFB锅炉热力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为大容量CFB锅炉的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电力与能源》2013,(4):356-359
为了提高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低压台区计算的前推回代法。计算时只需提供用户台区的网架结构、电量特征等参数,即可形成实用的低压台区计算方法。由于考虑了线制和电压降对线路线损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使用等值电阻法计算时实际运行偏离设定条件而造成较大计算误差的不足。通过台区实例计算,验证了此方法合理、可行,并获得较高的计算准确度,可为电力公司开展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的新计算模式--网格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网格计算这种新的计算模式,它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性能而且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硬件成本。分析了网格计算的特点,指出应用网格计算的关键在于将电力系统固有特点与网格计算特点相结合,并提出电力系统应用网格的体系结构,最后分析了应用网格计算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及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绍了电厂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基本参数的描述、电路元件标么值的计算、短路点短路电流的计算;并介绍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如基准值的选取、短路阻抗标么值计算、等值阻抗图的简化等。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的介绍使电气设计人员对纷繁复杂的短路电流计算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可靠的方法,解决了电气设计人员在短路电流计算时无从下手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根据燃烧与传热的基本原理对船用增压锅炉炉内燃烧与传热进行了理论分析。在船用常压锅炉热力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以现有国外船用增压锅炉为例进行了热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的修正合理,适用于船用增压锅炉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透平机械叶栅流动的无粘-有粘迭代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透平机械叶栅流动的无粘-有粘迭代计算方法。主流区无粘流动采用了边界元法计算,粘性流动区采用附面层理论的积分关系式计算。这种新的耦合解法充分发挥了边界无法计算简便的优点,未知量只在边界上,不像其它区域性数值方法那样,需对整个求解域所有节点的未知量都进行计算,从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透平机械叶栅内粘性流动计算,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图3参11  相似文献   

19.
汽油机燃烧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双区和多区诊断及预测模型,其中包括火焰传播模型。在质量燃烧率的计算中,直接反映了紊流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了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两吻合良好。同时进行了变参数性能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20.
对技改基础上经济评价中的计算方法及计算体系划分方法做了介绍了及分析,在实际评价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而人为地随意划分评价体系,从而造成评价分析结果的较大偏差,应引起经济评估人员的重视。文中还结合实例对不同的计算体系分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