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理化因子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及幼虫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和不同种类及浓度梯度的化学药剂进行单因素试验, 研究其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孵化和幼虫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温度对刺激隐核虫包囊的孵化具有显著影响; 盐度对刺激隐核虫包囊的孵化和幼虫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选择的高锰酸钾、双氧水、硫酸铜、盐水、福尔马林浸泡药物对包囊或幼虫也均有一定影响, 而采用福尔马林结合低盐度海水进行浸泡处理, 既可有效杀灭包囊和幼虫, 又可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藻类中EPA、DHA的含量及其在水产养殖等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藻类中EPA、DHA的研究现状。藻类中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培养液的配方、温度、光照强度、盐度、通气及培养时间等许多因子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藻类中EPA和DHA的合成和积累,但不同种类的影响效果不尽一致。富含EPA和DHA的藻类在水产养殖、人体保健和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环境胁迫对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溶血实验将培养于不同盐度、pH、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微小卡罗藻的培养液做溶血检测,探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适宜盐度下该藻分泌少量溶血毒素(2hHs30=2.1%),高盐或低盐胁迫下分泌较多(2hHs50=134.7%,2 hHs20=38.8%).pH〈7及pH〉9时,分泌的溶血毒素较多(2 hHp5=101.7%,2 hHp10=107.4%);pH在7~9之间,分泌很少(2 hHp7=1.5%).高温胁迫能促进溶血毒素的分泌(2 hHt50=70.7%),适宜温度下不分泌溶血毒素.短时间内(48h),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0~20000lx),该藻的生长不受影响,溶血毒素分泌很少.因此,溶血毒素的分泌与该藻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一旦生长受到抑制,毒素分泌量就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SPT)是鞘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生物体内鞘脂的含量. 该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营养盐对假微型海链藻中SPT表达及鞘脂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SPT在微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其鞘脂的合成, 且P饥饿促进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 进而影响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 而N饥饿抑制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及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小球藻、酵母、牛粪+稻草+沃土作为食物,在20℃条件下观察了蚤状(Daphniapulex)在盐度急变下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度与食物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且盐度变化的影响大于食物种类的变化,其生殖与生存的最佳组合为2‰-小球藻,在20℃、25℃条件下,观察了该在盐度缓变下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蚤状的生殖盐度上限可由4‰提高到6‰。该组数据摘自宁波大学水产系97届毕业生论文《三种枝角类的耐盐性试验》。+1000mL试验用水。每组均在200mL培养液中接种10个新生幼于自然光照下培养。各组试验均重复4次,并设淡水对照组。试验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适时添加食物,记录第一次怀卵日、每日存活数和产仔数,同时将幼搔吸出试验结果用方差分析法及0检验法分析,找出最优的盐度-食物组合。1.2盐度缓变下的耐盐性试验在20℃、25℃自然光照条件下,同样分A、B、C3个食物组进行,每组用250mL烧杯内盛200mL培养液,接种10个新生幼,驯化的起始盐度均为1‰,每天按计算好的剂量定时定量向杯中滴加海水,并适时添加食物,使培养液的盐度在26内由1‰升至2‰,待其怀卵产出第一胎后,则每2d提高1个盐度,直  相似文献   

6.
铜锈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及其毒素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2组室内实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摄食与毒素积累,其中摄食试验分别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投喂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其清滤率CR(mL·ind^-1·h^-1)和滤食率FR(cells·ind^-1·h^-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实验动物密度对铜锈环棱螺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有显著影响.毒素积累试验分别以单一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铜绿微囊藻+50%四尾栅藻的混合藻液和单一铜绿微囊藻3种处理投喂铜锈环棱螺达15d,用ELISA法检测,得到了微囊藻毒素(MCs)在螺体内的动态变化曲线.试验同时表明,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各组织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藻毒素积累量依次为肝脏〉鳃〉消化道〉头足部.  相似文献   

7.
以赣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丰、枯水期对赣江主支和部分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研究了赣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4~4.00、0.01~1.78、0.14~2.56、0.01~0.09mg·L-1,氮营养盐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硝态氮为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赣江总磷含量较低,整体低于Ⅱ类水质限值;城市污水排放和赣南稀土矿工业对赣江水体总氮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赣江流经主要城镇总氮浓度平均上升1.13mg·L-1,赣南稀土矿工业废水排放对赣江总氮含量影响大于城镇污水排放;万安水库和峡江工程对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总氮浓度平均有42.4%的净化率,对总磷浓度平均有20.9%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8.
几种生态因子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孵化密度、饵料种类、底质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8~30℃,最适温度为21~30℃;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24×103ind.m-3,不充气初孵稚螺壳高与孵化密度负相关.稚螺适宜盐度为15~30,最适盐度为25~30;充气的条件下,培养适宜密度为1×104~5×104ind.m-3,培养最适密度为3×104~5×104ind.m-3;较佳饵料为缢蛏和菲律宾蛤子;较佳底质为细砂和砖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巧华哲水蚤2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适温范围1-27度,最适温度为15-20度,适盐范围0-29.3‰,最适盐度为12.4-18.9方差分析显示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依贡献大小为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当培养条件接近自然海区的温度或盐度时,细巧华哲水蚤具有最大的适盐,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0.
几个生态因子对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研究了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3个品系生长有显著的影响(P<0.01),各盐度水平对生长率影响的优劣顺序为5.0、11.6、24.6 37.7 44.2、1.l 50.7.在不同品系中,SS02品系是一株耐低盐不耐高盐的品系,XS03是一株耐高盐不耐低盐的品系,而ZS08对盐度的适应性更广,SS02和ZS08品系生长的最适盐度为1.1~24.6,XS03的最适盐度为5.0~37.7,不同温度对3个品系的影响基本一致,均属低温品系,以15℃最好,其它依次为10℃,20℃,5℃,25℃光照强度对不同品系藻类的生长率和细胞密度影响达极显著(P<0.01),以4000lX和6000lX水平最优,其它依次为2000lx,8000lx,1000lx.  相似文献   

11.
缢蛏稚贝优质微藻饵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缢蛏稚贝的合适饵料及其最优组合投饵方式,比较了8种常见饵料微藻单种投喂和混合投喂对缢蛏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投喂时,角毛藻和金藻饵料效果最佳,云微藻和XSWG仅次于角毛藻和金藻,对于规格较大的缢蛏稚贝扁藻饵料效果较佳,而对于规格较小的缢蛏稚贝其饵料效果并不太好,这5种微藻都可以作为缢蛏稚贝培育过程中的优良饵料选择:微绿球藻、巴夫藻饵料效果较差,不是缢蛏的良好饵料;而A5不仅对缢蛏稚贝没有饵料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选择优良饵料微藻进行混合投喂,其效果要优于单种投喂;混合投喂时,一些单种投喂饵料效果不佳的微藻品种可以作为优质饵料不足时的补充;对缢蛏稚贝有毒害作用的微藻品种绝对不能作为混合投喂时的饵料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 MS)对6种海洋微藻3个培养时期(对数期、平台期、平台末期)的鞘糖脂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6种微藻中共检测到3种类型的鞘糖脂, 且每一种藻中仅检测到一种类型极性头部糖原的鞘糖脂.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每种藻中总鞘糖脂的含量在对数期最少, 每毫克干藻中含0.23~8.42 nmol; 平台末期时大量积累, 每毫克干藻中含量达5.37~50.10nmol. 鞘糖脂组成和生长期含量的变化可为海洋微藻生理生态学研究、化学分类学研究以及赤潮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种(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及充气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态和充气2种培养方式下对19种(株)海洋微藻进行了培养,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6种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纲微藻都有相近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不同纲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性则不同,冲气培养的微藻脂肪酸种类比静态培养的微藻多,这是由于在充气过程中带入了微生物的缘故,但仅仅改变充气条件并不能明显改变微藻累积脂肪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蝎Na^+通道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包括蝎Na^ 通道神经毒素的分类、分离纯化、空间结构、结构与功能相关性分析、蝎Na^ 通道神经毒素基因的组织结构与毒素前体的加工规律以及蝎Na^ 通道神经毒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多胺对海洋微藻扩繁的影响, 在外加外源多胺条件下对假微型海链藻、角毛藻、东海原甲藻、扁藻和微绿球藻进行室内培养. 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3℃), 外源多胺对不同微藻生长差别很大, 其中对硅藻扩繁促进效应比较稳定; 而对其他门类的微藻, 外源多胺的促进效果比较差, 甚至具备一定的抑制效应. 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5种胺对角毛藻的生长有差异, 其中23℃条件下, 与对照相比,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是促进作用; 而在15℃和30℃条件下,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Saxiphilin是一种能与麻痹性贝类毒素(PSPs)特异性结合的可溶性血清蛋白,利用超滤离心及凝胶层析从牛蛙血浆中分离纯化Saxiphilin活性蛋白使其达到一定纯度,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目标蛋白时,采用pH值为6.5的Tris-HCl缓冲液,使用超滤离心、凝胶层析时目标蛋白的纯化倍数分别为5.9和11.2,回收率为67.8%和50%.通过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其分子量为90 kDa,并通过毒素粗蛋白的结合曲线可得粗蛋白与PSP浓度比达到46.86时,目标蛋白结合PSP毒素的量达到饱和.将Saxiphilin蛋白应用于微量滴定板来检测PSPs,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深入研究农业气候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前提和基础. 以金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气象数据,提取表征光、温、水等条件的指标,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金华市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金华市光、热、水等资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上半年雨热同步,下半年光温优越;呈现热量资源增加、水资源稳定、光能资源减少的气候资源趋势;并且受地形影响,气候资源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热量资源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西南山区迎风坡一带为降水高值区.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浙江省宁海县采用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公顷对虾养殖产量达到1209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对虾的成功养殖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该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而养殖废水主要是富营养化问题.结合养殖新模式的运行,从COD、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和悬浮物几项理化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贝类的净化能力作出分析评价,为海水围塘虾贝的综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