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供水水质的重要因素,预氧化可较大程度提高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通过过氧化氢预氧化对水中藻类、有机物及浊度的去除试验表明,投加适量过氧化氢可以显著提高水中浊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率,过氧化氢是一种有效适用的预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氢预氧化除藻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供水水质的重要因素,预氧化可较大程度提高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通过过氧化氢预氧化对水中藻类、有机物及浊度的去除试验表明,投加适量过氧化氢可以显著提高水中浊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率,过氧化氢是一种有效适用的预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滤料粒径、层厚和颗粒分布等滤层配置特征,是保证滤池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际应用构造了三种典型的模拟滤层,进行系统的过滤对比试验,研究滤层构造特征对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均质滤料滤层在水头损失增长率、滤后水平均浊度、颗粒物截留效果、滤层产水率以及过滤性能指标F值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滤后水颗粒物截留效果主要决定于滤层厚度,与滤层厚径比L/d值没有相关性;砂滤层对于水中2~5μm之间的颗粒物截留效果差;"细粒径、浅滤层"的滤层配置尽管避免了过滤末期浊度值的上升,但存在水头损失增长率大、滤后水平均浊度高、残留颗粒总数大等弊端,采用"深滤层、均质滤料"的滤层配置方式应是今后水厂滤池设计和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颗粒检测技术监测和控制膜滤水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超滤膜去除颗粒物的特点,指出保证膜出水水质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指标是颗粒物含量,分析了给水处理领域几种颗粒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浊度、颗粒计数值、颗粒综合指数及微生物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表明,颗粒数是超滤膜出水水质的关键性检测指标,可代替或补充浊度指标.采用颗粒检测仪代替浊度仪来监测和控制超滤膜装置的运行,可为超滤膜装置的有效运行和优质水的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净水效果.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0.5(mg.L-1)时,沉淀出水各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3(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分别降低了18.4%、95.9%和81.9%.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23.6%和22.4%.结论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6.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mg/L,浊度低于0.40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结论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7.
预氯胺化对滤后水水质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预氯胺化的滤后水与常规过滤的滤后水的浊度、CODMn、颗粒数、UV254等4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氯胺化工艺对滤后水的以上指标能够有效去除,进一步改善了滤后水水质,提高了出水的微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初始颗粒大小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强化去除水中颗粒物的效果,研究温度和初始颗粒大小对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影响.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絮体破碎后能有较大的恢复率;初始颗粒越大,絮体大小恢复率越高,由较小初始颗粒产生的絮体经破碎后再絮凝其再生能力不如大颗粒,沉后水浊度与大颗粒相比不具有降低优势.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絮体的恢复能力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絮体破碎后再絮凝的沉后水浊度明显低于破碎前,水温对其结果的影响不大.絮体破碎后再絮凝,适用于较大的初始颗粒和较低水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白石水库微污染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方法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次氯酸钠的去色氧化作用,采用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并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微污染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对比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10(mg.L-1),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mg.L-1)时,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1),浊度低于1.0 NTU,色度低于5 NTU.但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投量过高造成出水色度的上升.结论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要严格控制高锰酸钾的投加量,防止出水色度的上升.当高锰酸钾投加量增加到0.40 mg.L-1时,出水色度反而会上升到12~18NTU.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厂出现藻污染和嗅味问题,通过二氧化氯预氧化进行去除藻污染和嗅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预氧化的投加量为1.0mg/L时,就可基本完全去除藻污染,并有效控制藻毒索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浊度、色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率;能够抑制藻类在平流沉淀池中的再生长;游离二氧化氯稳定持续地氧化积累在滤池中的藻类及胞内物质,有效地解决了滤后藻毒素及致嗅物质升高问题.二氧化氯预氧化可以作为应急除藻、解决嗅味问题的有效措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原水为研究对象,以静态烧杯实验为研究方法,根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不同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投量,考察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壳聚糖(CTS)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其助凝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高锰酸钾与壳聚糖联用强化混凝的净水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水质,单纯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会使浊度升高,也无法持续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壳聚糖助凝均具有一定的强化混凝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去除黄浦江水中微量天然有机物和浊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进行预氧化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情况下,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可提高约6%-9%;在PAC投加量为6-10 mg/L时,出水浊度均小于1 NTU,出水CODMn为2.27-2.15 mg/L.  相似文献   

13.
北方某市夏季高藻水化学预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市夏季高藻饮水水源特点,采用预氧化处理技术,研究了臭氧、臭氧过氧化氢联用、高锰酸钾和氯预氧化对后续气浮、过滤等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能提高后续处理工艺出水水质,降低出水浊度和有机物含量,提高常规处理单元对藻类的去除能力,臭氧、臭氧过氧化氢联用和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提高工艺出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Comparative pilot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agulation-aid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preoxidation b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mposites (PPC) with chlorine and preozonation. And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combined preoxidation was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1.0 mg/L PPC with 2.0 mg/L chlorine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ed water, as indicated by residual turbidity, TOC and algae. The enhanced efficiency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preoxidants themselves, or the effect of chlorine and the intermediate such as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which was generated b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the main ingredient of PPC.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对水同微量苯酚的去除作用。试验发现了高锰酸钾预氧化使粉末活性炭产生吸附增量这一现象,证明了二者联用的协同污染去除作用。并对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技术的除污染效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锰酸钾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助凝作用.结果表明,锰酸钾对于试验水样具有明显的助凝作用,在1 L水样中,锰酸钾投量为2.0 mg时,沉后水的浊度去除率由单独投加8.0 mg硫酸铝的88.61%提高到95.59%;原水弱酸性不利于其助凝作用的发挥,中性和弱碱性对其助凝效果有利;原水中锰离子的存在有助于锰酸钾预氧化助凝去除浊度;应在混凝剂投加前投加锰酸钾;在最佳投药量下,预氧化3 min就可以使沉后浊度去除率超过90.00%.对于高浊度水,锰酸钾也有很好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单独高锰酸钾、单独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二者联用等方法对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水中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相同混凝剂用量时,UV254和浊度的去除率可提高7%~10%;在达到相近的有机物去除率时,可显著降低混凝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引黄水库水体呈现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藻、高有机物的水体特征,以济南鹊山引黄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高锰酸钾预氧化/溶气气浮/炭砂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工艺的运行参数及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KMnO4投加量0.3 mg/L、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3.0 mg/L(Al3+)、溶气压力0.3 MPa,回流比10%时,运行效果较优,浑浊度、颗粒数、TOC、叶绿素a、蓝绿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45%、99.34%、46.68%、66.64%、95.44%,嗅味由原水的4级降为出水的1.5级,二甲基异冰片(MIB)去除率92.47%,土臭素(GSM)在气浮池单元降至检出限以下.工艺对THMFP各组成部分CHCl3、CHBr3、CHClBr2、CHCl2Br去除率分别为42.86%、37.50%、30.30%、24.09%.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悬浮物、有机物、藻类、嗅味物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市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通过小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与NH_2Cl联合预氧化工艺在助凝、助滤、去除有机物、灭活致病微生物及减少三卤甲烷(THMs)等方面的效能.结果表明,PPC与NH_2Cl联用能明显地强化除污染效果,与单独NH_2Cl工艺相比,投加ρ=1.0 mg/L的PPC可使沉后和滤后水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3个和1个百分点;使沉后水254 nm波长时的紫外吸光度去除率提高6个百分点;使滤后水THMs的生成量降低92%;并明显提高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效能.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沸石负载高锰酸钾除藻及藻毒素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沸石及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沸石载高锰酸钾(ZCM)药剂,研究了不同投量下ZCM对铜绿微囊藻及藻毒素的去除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ZCM对单一铜绿微囊藻水样中藻类生物量和浊度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量为0.11和0.17 g/L时,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5 d去除率分别为82%和86%,浊度降至检测限以下.ZCM药剂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C-LR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最佳药剂投量0.22 g/L时去除率达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