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最大长径>5cm)随机分组,23例采用双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双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与对照组治疗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时间分别为(3±1.5)d、(5±4.2)d,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优于对照组治疗(P<0.05).结论:双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能够缩短血肿排空时间,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stereotacticradioneuro surgery ,SRNS)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大剂量高能物理射线或同位素载体高精度、一次或几次限制性地照射或植入到所设定的颅内某一靶点上 ,使该靶点内无论良性或恶性的组织都受到不可逆性损毁 ,同时又能保证靶点边缘及其周围组织所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呈锐减性分布 ,从而达到治疗颅内病变时产生某一特定的损毁灶 ,而对靶点周围正常的或需保留的脑组织影响很小的目的。现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由单纯地治疗颅内神经系统病变 ,扩展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脑立体定向术磁共振靶点定位最佳方式。方法 对 68例帕金森病患者行磁共振结合微电极记录定位 ,立体定向脑核团 (Vim或 Gpi)毁损术。随机分为两组 ,靶点分别采用中反转恢复序列 (IR)扫描直视定位和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扫描解剖间接定位。以术中微电极记录和射频刺激验证确定的毁损靶点为标准 ,观察毁损靶点与影像定位靶点坐标的一致性 ,统计两种 MRI定位方式下预定靶点与毁损靶点坐标符合率 ,结合疗效分析评价两种定位法。结果  32例行 IR扫描直视定位 ,36例行 SE扫描间接定位。术中靶点符合率前者均为 87.5% (Vim和 Gpi) ;后者为 33.33% (Vim)和 37.93% (Gpi)。两种定位法靶点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MRI直视定位较解剖间接定位电生理靶点符合率高。结论  IR序列是 MRI帕金森病立体定向靶点定位的优选扫描方式。其个体化直视定位靶点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损伤、避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用于立体定向活检术中的靶点精确度并探究术中脑脊液流失对其精确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64例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引导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组,实验组36例,术中开放蛛网膜及软脑膜后立即予以医用生物胶(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封堵颅骨骨孔防止脑脊液流失,对照组28例不予处理。将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融合后,通过计算实际穿刺靶点和规划靶点间的三维空间距离分析其靶点精确度。收集两组的靶点精确度误差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总体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510±0.636)mm,其中实验组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207±0.470)mm,对照组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899±0.61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辅助下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精确度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用于立体定向活检术中的靶点精确度并探究术中脑脊液流失对其精确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64例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引导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组,实验组36例,术中开放蛛网膜及软脑膜后立即予以医用生物胶(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封堵颅骨骨孔防止脑脊液流失,对照组28例不予处理。将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融合后,通过计算实际穿刺靶点和规划靶点间的三维空间距离分析其靶点精确度。收集两组的靶点精确度误差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总体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510±0.636)mm,其中实验组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207±0.470)mm,对照组靶点精确度误差为(1.899±0.61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Remebot辅助下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精确度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并验证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方法 推导靶点的位置人材与实际人材的相互换算;三维坐标重建Schaltchbrand-Wahren人脑解剖图谱;编程制作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验证软件的准确性。结果 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方便、准确。结论 丘脑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可消除定向架安装偏斜的干扰,并在导航图谱中显示靶点位置,使靶点定位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Du J  Liu Z  Li S  Yu X  Qi S  Liu R  Zhang M  Zhou F  Xu T  Zh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28-82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科学性 ,研制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规划系统(CAPN)软件。方法 随机抽取 10 0组立体定向靶点 ,用CAPN系统测定的靶点三维坐标数值与传统的刻度盘测量的靶点数值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临床应用CAPN实施 137例立体定向手术。结果刻度盘目测和CAPN 2种测量方法的靶点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的处理结果 :t0 .0 5 ,证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APN准确可靠。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CAPN对提高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科学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Leksell-G型立体定向系统靶点误差的范围,分别对不同位置靶点误差进行描述,研究靶点相关指标对靶点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颅骨标本制作模拟靶点,完成立体定向手术,测量模拟靶点误差范围,分析靶点误差影响因素。结果 Leksell-G系统模拟立体定向活检手术的平均靶点误差范围为(3.49±1.15)mm,其中前颅窝底靶点误差范围为(3.64±0.98)mm,中颅窝底靶点误差范围为(3.56±1.09)mm,后颅窝底靶点误差范围为(3.30±1.25)mm,垂体窝靶点误差范围为(3.44±1.43)mm,枕骨大孔靶点误差范围为(3.36±1.31)mm。对可能影响Leksell-G系统模拟手术靶点误差的XYZ、环角、弧角数据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靶点位置的XYZ坐标值对靶点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8、0.813、0.836)。穿刺路径的环角和弧角对靶点误差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7)。结论 Leksell-G系统靶点位置对靶点误差没有影响,对Leksell-G系统活检手术的靶点误差产生影响的是环角、弧角角度。  相似文献   

9.
伽玛刀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瑞典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伽玛(Gamma)刀。它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然后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脑外科技术。由于能精确定位照射部位,剂量高度集中,边缘剂量陡然降低,一次性毁损病灶或靶点,使治疗达到如同刀割样的效果,故称伽玛(Gamma)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的颅内血肿立体定位方法.方法:所谓"三维立体":是按三维坐标(X、Y、Z轴)方法,确定血肿穿刺靶点在颅内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即指:①X轴:靶点到外侧头皮距离;②Y轴:靶点到前冠状线的距离;③Z轴:靶点到基线的距离.结果: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方法立体定向穿刺,术中复查CT,均快速、准确地到达了靶点,准确率98%.结论:利用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方法进行立体定向穿刺穿刺,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尤其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定向手术组32例,使用ASA—602s脑立体定向仪。CT辅助下选择靶点,穿刺靶点抽吸血肿后置管,每日两次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五万单位,闭管两两小时后引流。另28例未行手术作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可明显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与保守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定向组可明显缩短偏瘫及失语开始恢复的时间,与保守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定向组较保守组可明显改善发病三个月后生活能力(P<0.05)。结论: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一定要积极行立体定向手术,以挽救患者的脑功能,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下多靶点治疗精神发育迟滞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多靶点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T定位下,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1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颅内多靶点毁损治疗。按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织1988年制定的评定方法及韦氏智力量表(WIS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6例患者术后精神测评结果显示恢复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7.5%,手术对智力无影响。结论:立体定向下多靶点毁损术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多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基础上,应用CT、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进行核团定位,对8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杏仁核、内侧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robalimpressionsscale,CG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阴性和阳性综合量表(thepostitveandnegativesyndrome,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在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减分率标准,80例患者中,显著进步46例,进步31,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靶点组合设计和亚核团的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良辅  陈星荣 《上海医学》1994,17(4):240-24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陈星荣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简称SR)是应用立体定向外科三维象(3-D)定位方法,把高能量放射线准确地汇聚于颅内特定的靶点上,毁损靶点内组织,而对靶点周围...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以治疗恶性肿瘤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三维坐标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伽玛射线集中置于病灶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摧毁靶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设备,用60Co作为放射源,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大剂量γ射线旋转聚集于体部病灶,通过多次照射,使接受照射的病灶DNA或RNA链断裂,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组织,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  相似文献   

17.
徐国先 《重庆医学》2007,36(20):2072-2073
伽玛刀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设备,在精确的立体定向情况下,将经过规划的大剂量伽玛射线集中聚焦照射于体内预选靶点(病灶),经过一次或多次治疗后摧毁靶点组织,以达到外科切除或毁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射频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PD患者共进行76次手术,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软件中确定靶点后,再于术中应用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92.1%,电生理纠偏率为7.9%。显效66例次,有效10例次,无效0例次。结论: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高,疗效肯定,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对42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根据各自不同的临床症状,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手术行双侧扣带回、杏仁核和内囊前肢等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后复查MRI验证毁损靶点的准确性,并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2±4.85)个月,42例均得到随访,恢复5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4例,无效1例,加重0例;除手术后早期有暂时性并发症外,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20.
1 伽玛刀简介伽玛刀 (Gammaknife)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 ,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 ,对颅内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 ,使用6 0 钴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 ,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 ,周围组织几乎不受影响 ,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 ,故形象称之为“伽玛刀”。195 1年 ,瑞典一直从事功能性、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及临床工作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了放射外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