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阿支地区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元江县阿支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出露一套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往资料均划归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通过近期1:5万区调工作,在其中发现了十二个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的分子,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海口组和宰格组。  相似文献   

2.
3.
贵州独山泥盆系大河口组遗迹化石Teichichnus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约 《贵州地质》2003,20(3):145-149,F004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大河口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Teichichnus Seilacher(包括5个遗迹种:潜穴及蹼状构造直立排列的Teichichnus rectus Seilacher,潜穴管具有二分枝现象的T.palmatus Seilacher,潜穴管近口孔部位膨大呈葫芦状的T.majiatunensis Wang,潜穴管近口孔部向上折曲的T.sinuosatus Wang和蹼状板构造呈S状扭曲的T.aff.sigmoi—dalis(Seilacher)。本文主要讨论其生态环境意义及地质意义。通过野外观察及研究分析认为:与层面斜交的Teichichnus潜穴管为造迹生物居住和觅食的活动场所,为Seilacher(1967)的Crua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蹼状构造的形成系造迹生物在保持一定生态位下与沉积或侵蚀作用相关,并可确定地层的顶底面;潜穴管口孔的弯曲程度和膨胀程度是区分遗迹种的重要特征,可利用Teichichnus的遗迹种和其潜穴管与层面之间的交角分析其沉积环境的微相变化;Teichichnus潜穴管口孔多迎着主水流方向发育,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粤东北的梅县、兴宁、蕉岭一带前泥盆纪地层出露较广,自下而上划分为楼子坝组、南岩组、黄连组和林田组.除南岩组外,其余各地层单位均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划分为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Trachysphaeridium(粗面球形藻)-Laminarites(片藻)和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Micrhystridium(微刺藻)-Reticulum(粗网球藻)两个组合,并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7.
王吉jun  卓肇琨 《地质论评》1989,35(6):493-500
昌黎-阜新构造岩浆钼金成矿带,沿NE向断裂带分布有中生代花岗岩体27处,以重熔岩浆花岗岩为主,交代花岗岩次之,包括Ⅰ、A和S型三种花岗岩,分四期侵入,第三期花岗岩伴随有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其中的11个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体中发现有宇宙尘,可分为铁质空心球、铁质实心球和硅酸玻璃球状三种宇宙尘,组成矿物有磁铁矿、蔷薇辉石、石英、刚玉和锥纹石。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花岗岩是壳源产物,而且这种源岩曾经出现在地表,接受宇宙降落物质,而后下沉重熔或交代改造生成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及少量短剑类化石,化石保存多较破碎,仅少部分保存较好,分布非常集中,结合野外露头与沉积相特征,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间的高能滨浅海环境。该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厘定了这套地层时代,而且丰富了粤西地区晚奥陶世的生物组合面貌,为该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和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地区发育一套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少量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往由于缺少生物化石依据,对其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工作,在该套地层中采到了三叶虫、笔石、头足、腹足和腕足类等多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有相当部门属种是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常见的标准化石主要组成分子,为解决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半边山含金斑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振襄 《贵金属地质》1993,2(3):207-213
  相似文献   

13.
14.
辽南复州湾太原组腕足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黔、桂、湘、鄂、皖等地二叠系硅质岩中以及西藏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已发现放射虫化石。我国三叠系的放射虫也仅见于西藏阿里地区兰成曲群的硅质岩中。  相似文献   

16.
浙江江山奥陶系宁国组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江奥陶系宁国组的凝源类化石,计16属,以Baltiphoeridium,Leiosphaeridia,Multiplicis phaeridium,Peteriosphaeridum,Rhopaliophora最常见。结合其它地层古生物资料,简要讨论这些微体化石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冰筱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在春夏之交筱运到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坠落所形成的。它们可见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红层中发现冰筱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发子混生现象,经研究这些矛盾现象,反映泉头组时期盆地外围地形高差大,形成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现象,这是造成这些矛  相似文献   

18.
李文辉 《广东地质》2001,16(2):55-62
粤东北的梅县、兴宁、蕉岭一带前泥盆纪地层出露较广,自下而上划分为楼子坝组、南岩组、黄连组和林田组。除南岩组外,其余各地层单位均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划分为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Trachysphaeridium(粗面球形藻)-Laminarites(片藻)和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Micrhystridium(微刺激)-Reticulum(粗网球藻)两个组合,并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19.
藏南康马地区奥陶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康马地区位于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带南缘中部。康马“岩浆穹窿”(“变质核杂岩”)及其周围地层中的“拆离构造” ,是“藏南拆离系”(ChenZ ,etal,1990 ;B .C .Burchfiel,etal,1992 )研究的发源地之一。康马地区的冈瓦纳相二叠系 ,是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带中唯一的代表性剖面。康马地区由此成为中外地质学者科考和研究的热点。但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并未查明该区二叠系以下的变质构造地层的层序和时代 ,致使拉轨岗日构造带前石炭纪的地质演化史 ,几乎成为空白。康马地区二叠系以下的变质地层 ,最早由梁定益等(1983)笼统称…  相似文献   

20.
平南盆地位于中朝地台东缘朝鲜半岛中部。平南盆地古生界比较发育,特别是盆地中南部地区发育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仅在盆地东南部谷山、法洞地区发现了晚奥陶世到志留纪的地层,其它地区末曾发现过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的地层。最近在平南盆地中部平壤之东原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发现了Chaetetes cf. nantanensis, Calceola sp., Thamnopora sp., Cladopora sp. 等指示泥盆纪的化石;该含化石层的走向延续性比较好,延伸长度2~3 km。基于上述研究,认为原来的中奥陶统(晚达组)上部可能为泥盆系。在中朝地台,除了西缘和西南缘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地层,只有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的地质时代被认定为早石炭世晚期到晚石炭世早期。这些泥盆纪、早石炭世化石都发育在中朝地台东部,说明古生代时期中朝地台西部和东部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有差别,因而对于中朝地台古生代古地理和构造演化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