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一些理论质疑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实验拟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试验室(省级)完成。①实验方法: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5mL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扩增,静脉血10mL以二次离心法制得富血小板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使终浓度为100g/L,单纯血清培养组仅加入等量胎牛血清。培养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为胞质中呈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③矿化结节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19天以0.1%茜素红-TrisHcl(pH8.3)37℃下放置30min,矿盐沉积染色阳性为红色。④Cbfa1基因表达: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3,7,12,16天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基因的表达。⑤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培养后第7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减少,且阳性细胞内灰黑色颗粒也明显减少,为弱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矿化结节染色结果:培养后第19天,单纯血清培养组可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矿盐沉积,但未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表面只有稀少的矿盐沉积。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mRNA的表达:培养后第3,7,12,16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单纯血清培养组与富血小板血浆组cbfa1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两组间cbfa1基因的表达基本相似。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变化: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旺盛,细胞达到单层汇合的时间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缩短。单纯血清培养组细胞在完全汇合后开始出现聚合现象(14~16d),但趋向性不明显,未完全形成团簇;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在完全汇合后未出现聚合现象,细胞密集生长。培养初期两组细胞以梭形为主,多角形细胞较少,培养至14~16d单纯血清培养组多角形细胞较富血小板血浆组增多。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与矿盐沉积,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可大量获取的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体外如何诱导其分化为功能化腱样细胞成为此项技术的关键.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预(设立高、中、低剂量富血小板血浆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日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比色法分析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以ELISA定量检测细胞的胶原产生,通过RT-PCR反应测定富血小板血浆干预前后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高、中、低浓度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培养一定时间后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较为明显.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Ⅰ和Ⅲ型胶原合成,剂量越大,刺激胶原产生的作用越明显.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肌腱细胞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足经过特殊方法提取的血小板含量丰富的血浆,相较普通血清含有更丰富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成骨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拟探讨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诱导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样本对比观察,于2007-03/2008-03在中山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对象:18名健康志愿者,男12名,女6名,平均年龄27.5岁.随机分为3组: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生血清组、无血清对照组,每组6人.方法:抽取18名健康志愿者自体外周静脉血获取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志愿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原代培养,传代诱导培养时根据分组情况,分别采用10%AB型血清、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无血清,配比高糖DMEM培养基、50mg/L抗坏血酸、1008mol/L地塞米松、103mol/L-β甘油磷酸钠.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彤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结果:3组细胞均存接种后12~24 h开始贴壁,并由圆形逐步变化为梭型、多角形、有多个突起的不规则形状等.细胞传代诱导培养后,富血小板血浆组与胎生血清组细胞生长迅速,明显快于无血清对照组(P<0.05).从传代培养第2、4、6代的细胞生长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增殖明显快于胎生血清组.3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培养第3,6,9,12天胎生血清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富血小板血浆组低,培养第15天两组无明显差异.培养第3,6,9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内骨钙素含量与胎生血清组无明显差别,12 d后明显高于胎生血清组.无血清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索含量较富血小板血浆组变化程度明显减小.并且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含量均低于富血小板血浆组(P<0.01).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够有效加快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能有效促进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特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背景: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直接植入、复合细胞植入以及加入生长因子植入.近年来,复合细胞植入和加入生长因子植入的研究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目的:观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宦及口腔研究室完成.材料:取成年牛长骨骨骺端,经脱脂、脱蛋白、煅烧处理后制得煅烧骨.将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加到煅烧骨上制备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将富血小板血浆因子滴加到将要植入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上,制得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方法:用牙钻在Wistar大鼠左侧下颌骨下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将煅烧骨直接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将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煅烧骨在4,8,12周的成骨情况.结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煅烧骨在4,8,12周3个时间点的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煅烧骨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煅烧骨(P<0.01),,对照组和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之间的成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可以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浓度密切相关,浓集倍数过小可能达不到应有效应,太大则对骨再生产生抑制作用.目的: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细胞学体外观察.材料:健康12月龄雄性比格犬,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3×10~8L~(-1),以200μL/孔接种于96孔板,常规培养24 h后,弃原培养液及未贴附的细胞.取制备好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加入含青霉素、链霉素的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分别稀释成5%,6.25%,7.5%,8.75%,10%共5个体积分数,向上述96孔板中每孔加入200μL,放入培养箱内,并设立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MTT法观察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干预早期各体积分数的富血小板血浆组均可促进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随干预时间的延长,体积分数为8.75%,10%富血小板血浆组在第6天增殖速度开始呈缓慢上升,进入平台期;体积分数为5%,6.25%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数量呈快速增殖,尤以体积分数为6.25%富血小板血浆组为甚.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在干预早期显著促进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其增殖强度与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相关,低体积分数条件下普遍取得较佳的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者直接将富血小板血浆作为支架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等复合后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在富血小板血浆三维支架呈现增殖生长,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增殖的同时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倾向。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兔软骨损伤模型。2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备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造模后生理盐水组关节腔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0.5 mL;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入12.5%富血小板血浆0.5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1×1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5 mL;富血小板血浆(12.5%)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7)组注入两种物质0.5 mL。造模后第12周,大体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细胞修复情况;根据O’Driscol组织学评分标准对造模后第12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软骨损伤后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均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的修复效果优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而且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单独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以克服外源性生长因子成分单一、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足.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区组设计,开放实验,于2004-0912005-02在同济医学院医学实验公共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及传代方法提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较纯和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细胞.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兔富血小板血浆.在完全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0.2,0.1.0.05富血小板血浆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完全培养基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②以MTT比色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①加入富血小板血浆干预第2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细胞倍增时间最短,约30 h.以体积分数为0.2富血小板血浆组明显.对照组细胞从第3天起呈快速生长,细胞倍增时间最长,约46 h.②富血小板血浆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在培养第3天细胞牛长的剂量依赖不明显,培养第6天后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显著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使细胞产生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以克服外源性生长因子成分单一、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足。目的:观察富虹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区组设计,开放实验.于2004-09/2005—02在同济医学院医学实验公共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及传代方法提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较纯和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细胞。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兔富血小板血浆。在完全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0.2,0.1,0.05富血小板血浆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完全培养基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②以MTT比色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①加入富血小板血浆干预第2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细胞倍增时间最短,约30h。以体积分数为0.2富血小板血浆组明显。对照组细胞从第3天起呈快速生长,细胞倍增时间最长,约46h。②富缸小板血浆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在培养第3天细胞生长的剂量依赖不明显,培养第6天后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显著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使细胞产生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早期许旺细胞尚未大量分裂增殖,此时由于解剖连续性的中断,通过轴浆逆向运输提供的营养因子骤减,缺乏神经营养因子支持的神经元有可能死亡,从而使周围神经不能再生或再生乏力.目的:观察植入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去细胞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抽签法分成4组:去细胞神经组,移植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经诱导骨髓闯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自体神经组,移植自体神经.术后进行形态学观察与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的检测.结果与结论: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的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及形态学观察明显优于移植单纯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的效果,而与移植自体神经修复结果相似.说明经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许旺细胞的部分功能,可作为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的种子细胞,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添加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细胞体外成骨表型的快速转化,从而有效成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分为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接种到钙磷陶瓷支架上后,体内外观察细胞/载体复合物的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达到高峰值后随后逐渐下降,诱导后14d时,富血小板血浆组即达到高峰值,对照组18d达到高峰值。细胞/载体复合体切片VonKossa染色显示两组载体的孔隙内衬面呈多层黑染状,有大量钙盐沉积。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载体的孔隙中可见成熟的骨质存在,周边区域较中心多。体外钙盐沉积对照组多,体内成骨面积富血小板血浆组多(P<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兔静脉血Eendersberg法制备PRP,测定PRP中血小板浓度,将PRP经激活剂激活后制备PRP凝胶生物细胞支架(PRG),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PRG共培养,消化后将BMSCs接种再培养,观察BMSCs活性。结果通过Lendersberg两步离心法顺利制得PRP,血小板浓度与全血相比增加了3.74倍,PRP经过激活后5—10min形成胶冻状PR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其具有复杂的立体网状结构,孔隙直径约50—100微米。兔BMSCs在PRG中培养3天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PRG三维结构中,兔BMSCs在纤维素支架上附着良好,培养1周后将兔BMSCs消化分离后再接种培养,兔BMSCs生长良好。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细胞支架来源于自体,无免疫源性,本身含丰富的细胞生长因子,同时具有完整的三维结构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一种优良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SD大鼠不同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骨密质来源的MSCs,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生长周期的鉴定。结果两种组织来源的细胞都呈成纤维细胞样,单个核,增殖能力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o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但不表达角蛋白(keratin)。细胞可传代10代以上并保持细胞表型。细胞周期显示90%以上细胞处于细胞静止期。结论分离、培养的两种组织的细胞均为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强、表型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5ml,用Pereoll分离液(密度1.073g/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以2×10^5个细胞/cm^2的密度接种于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经培养、扩增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的检测,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为梭形或纺锤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曲线示其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有9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标记物中CD44表达阳性,而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7、CD13、CD14、CD15、CD19、CD22、CD33、CD34、CD45和与移植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HLA—DR表迭阴性。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器发达。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粘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皮肤慢性溃疡处注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皮肤的再生和重建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6—8周龄SD大鼠17只,取其中1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取传至第3代细胞,移植前48h行DiI荧光标记。剩余16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于其背部脊柱两侧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随机分为4组。A组局部注射异体BMSC悬液联合PRP治疗,B组局部单纯注射异体BMSC悬液,C组局部单纯注射PRP治疗,D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14d采集标本观察结果。采用大体观察、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在治疗后7、14d,A、B、C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D组,A组愈合时间比B、C组缩短。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新生真皮相应时间点的厚度、血管和胶原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3组。结论在皮肤慢性溃疡处联合应用异体BMSC和自体PRP,能加速真皮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多能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抽取人胚胎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梯度分离后,将含MSC的低密度层培养于MSCGM培养基并扩增MSC。将MSC种植于裸鼠皮下,4周后观察MSC的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地进行了MS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后MSC可分化成骨、软骨、脂肪、骨骼肌、肌腱样组织等结构。结论:人MSC是一种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免疫抑制能力等干细胞生物学的改变。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分化为具有部分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并对这些肝细胞样细胞继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与CD4+T淋巴细胞共孵育实验检测细胞免疫抑制实验。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后,虽然具备了部分成熟肝细胞的功能,亦丧失了间充质干细胞本身的一些特性;BrdU法测增值能力,其OD值从1.859±0.117降到1.24±0.103,抑制CD4+T细胞激活的能力从94.8%(100%-5.2%)降到68.8%(100%-31.2%)等;而且分化后的细胞处于不稳定的分化状态,继续培养后,其细胞生物学相关特性和功能均出现去分化的现象,比如增殖能力恢复到OD值为1.501±0.229,免疫抑制能力恢复到81.8%(100%-18.2%)。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进入体内后,是否会增加突变或致癌的概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比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更具安全性,更适合肝病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增殖能力强。所获得细胞CD44表达阳性,CD19、CD15、CD45、CD34、CD38、CD4、CD8表达阴性。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黏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XTT)法测定HUVECs 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 比色法显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S 期细胞明显增多(P < 0.01);体外成管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能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小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小管形成结构不完整、面积小于实验组(P < 0.05).结论:PRP 能在体外明显促进HUVECs 的增殖及形成毛细血管腔,在组织再生或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鼠后肌电图改变及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小鼠MSCs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入DMD模型鼠mdx鼠,数周后观察肌电图改变及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SCs移植后mdx鼠肌电图明显改善,dystrophin蛋白阳性表达肌纤维增加明显。结论 MSCs局部骨骼肌肌肉内细胞移植治疗mdx鼠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体外获取及培养增殖的方法并鉴定;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cornea endothelial cells,CEC)与hUCMSCs共培养后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s免疫表型:将CEC分别与hUCMSCs、兔角膜基质细胞在Transwell体系中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hUCMSCs.接种24 h,贴壁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多边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代细胞均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D45和HLA-DR.与空白对照组CEC周期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与基质细胞组角膜内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细胞比例下降,干细胞组增加幅度高于基质细胞组.干细胞组角膜内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比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增加近17%,增殖能力显著提高.结论:经鉴定用酶消化法体外能成功分离培养出hUCMSCs,将其与CEC共培养能促进CE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