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槲皮素-铝配合物(Que-Al),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运用荧光光谱探讨了Que-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求得了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Que-Al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动态猝灭;Que-A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发现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按照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量和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探讨了结合力和结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DMMOF),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MMOF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MOF与BSA粒径大小分别为2.747、2.284 nm,二者混合后为17.705nm;DMMOF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DMMOF与BSA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16.86 kJ.mol-1、-279.55 J.mol-1.K-1、-32.14 kJ.mol-1,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DMMOF与BSA的结合距离为1.22 nm(306 K)。同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DMMO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M-MOF的加入并未引起BSA构象的改变,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推测DMMOF的A环与BSA的134位色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发生结合。  相似文献   

5.
王勇  李林玺  赵东保  张卫  刘绣华 《化学学报》2006,64(13):1361-1366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IS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SO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ISO和BSA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二者的结合常数为7.41×1011L/mol,结合位点数为1.98.ISO与BSA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其分子内的7-OH和5-OH,且7-OH活性强于5-OH,并且随着ISO浓度增大,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薇  王峰  唐波  侯勇  徐珍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11):1297-1301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发现肼黄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肼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据此得出了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并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吡喃并[3,2-c]吡啶-5-酮衍生物-2-氨基-7-甲基-3-氰基-4-(4-甲苯)-吡喃并[3,2-c]吡啶-5-酮(A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AMP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不同温度下的Stern-Volmer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衍生物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表明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这一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分子对接表明,该衍生物可能位于白蛋白的疏水腔IIA处。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拉贝洛尔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拉贝洛尔对BSA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时则为动态猝灭;根据 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10K和pH7.41时拉贝洛尔与BSA...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哌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吡哌酸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吡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白杨素磺酸钠和白杨素磺酸钙两种白杨素磺酸盐衍生物,并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白杨素磺酸盐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白杨素磺酸盐反应而导致B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推断了白杨素磺酸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而白杨素磺酸钙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白杨素磺酸盐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binding of farrerol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a,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escence spectra at pH 7.40. 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titration indicated that farrerol could quench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in a static quenching way. The cause of showing upward curvy patterns in Stern-Volmer plots was analyzed. The binding sites number n and binding constant K using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quation at 310 K were calculated. The binding distance and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between farrerol and BSA were also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rster's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The effect of some metal ions on the binding constant of farrerol with BSA was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farrerol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nalyzed using C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escence spectra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fluorescenc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farrerol could bind to the site I of BSA.  相似文献   

13.
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黄波  邹国林  杨天鸣 《化学学报》2002,60(10):1867-1871
结合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 阿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酸度条件下该结合 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依据能量转移理认确定了药物和蛋白间的结合距离 。通过比较阿霉素和去糖基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阿霉素对蛋白 构象的影响,讨论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氯氮平和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氯氮平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氯氮平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硫唑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硫唑嘌呤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硫唑嘌呤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硫唑嘌呤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罂粟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盐酸罂粟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由Sterm-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获得了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茶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8.
甲苯咪唑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苯咪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证实由于非辐射能量转换机制,甲苯咪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能力,按照Stem—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量和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19.
杜娟 《化学研究》2007,18(2):66-68,78
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多赛平(D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H经非辐射能量转移猝灭BSA的荧光.分析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求得20℃时该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15.16kJ.mol-1,37.20J.mol-1.K-1,-26.06kJ.mol-1.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为4.42×104,DH在BSA分子上色氨酸残基所在区域的结合位点数为1.75,其作用距离为3.70nm.并从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D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