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V-Ti微合金钢的轧后冷却相变及第二相析出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杰  徐洲 《上海金属》2005,27(1):14-17
通过采用Gleeble3800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V—Ti微合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轧后冷却相变行为。并且利用电解浸蚀和碳萃取复型法获取第二相析出物,从而对轧后冷却相变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低,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减小,在1200~950℃时主要是微合金元素钛的碳氮化物析出;奥氏体区的高温形变促进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奥氏体内的析出量增多、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 ̄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低,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减小,在1200 ̄950℃时主要是微合金元素钛的碳氮化物析出;奥氏体区的高温形变促进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奥氏体内的析出量增多、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4.
Nb-V-Ti微合金钢复合析出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EM和TEM等研究了Nb-V-Ti微合金钢的组织,特别是复合析出相的形貌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组织为典型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TiN形成于连铸坯冷却过程的较高温度区间,形态经历了由球形向方形的长大过程;复合析出相包含Nb、V、Ti,NbC和VC依附于先析出的TiN表面以共格关系形核长大的,整体呈铆钉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尺寸为50~70 nm.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等温温度对V-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相间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OM和TEM分析了不同等温温度下实验钢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温温度下均可得到大量铁素体组织,随等温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不同等温温度下均可观察到平面相间析出,且降低等温温度可显著细化相间析出列间距和析出粒子尺寸.纳米碳化物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约为0.436 nm,同铁素体基体满足(100)carbide//(100)ferrite和[011]carbide//[001]ferrite的B-N关系.在680℃下等温30 min,沉淀强化量可达到360.6 MPa.  相似文献   

6.
利用萃取复型分析技术研究了V-Ti微合金油井管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形貌、数量和成分等特征及其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Ti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尺寸较大的粒子近似方形,含Ti量较高而含V量较低;尺寸较小的粒子近似圆形,含V量较高而含Ti量较低或不含Ti。这些粒子增加了裂纹源的分布密度,降低了钢的韧性。通过提高淬火温度至890℃,减少未溶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增强回火析出强化效果,而且没有使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从而改善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微合金钢在奥氏体区高温变形后等温不同时间再水淬的显微组织,并用电阻仪和显微硬度计测量了相应的电阻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变形使得晶粒细化,促进碳氮化物析出,从而提高硬度。保温初期NbCN析出物导致电阻的小幅上升,同时基体中溶质原子含量急剧减少,电阻明显下降,致使初期电阻率整体下降,之后随着碳氮化物持续长大,与基体的关系从共格到半共格直至完全非共格,产生很大畸变,电阻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变形工艺对7050铝合金析出相颗粒的影响,以及应变诱导析出颗粒对连续热变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可使析出相颗粒发生球化,低应变速率促使析出相颗粒细化和再析出,高应变速率则促使析出相颗粒回溶和粗化;在连续热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析出的细小球形颗粒仍大量弥散分布在合金中,尺寸略有长大,并且析出相颗粒钉扎位错和晶界,晶内取向差变大。变形条带晶粒被细化,合金基体中形成大量多边形亚结构,这可能对铝合金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合金钢碳、氮化物平衡析出温度的迭代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杰  徐洲 《上海金属》2005,27(3):9-12
考虑了整个沉淀析出过程中元素固溶量所发生的变化,首次采用迭代法计算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的平衡析出温度,因此理论上比以往直接把钢中固有成分代入固溶度积公式来估算各相的析出温度更为准确。对指定V-Ti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平衡析出温度的迭代计算表明,作为阻止晶粒长大和沉淀强化的第二相,TiN、AlN、VN及VC的平衡析出温度分别为1713℃、1102.8℃、982.2℃及891℃。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种铌微合金钢高温下(900~1100℃)不同应变速率(0.01~10s<'-1>)的热模拟单道次压缩试验,结合组织观察,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求出动态再结晶形变激活能及相关参数,建立了该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元素的添加,由于固溶原子拖曳及析出物的钉扎作用,增加了动态再结晶激活能,显著抑制了该钢的动态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变形温度降低及应变速率增大将抑制动态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邢新  徐洲  黄杰 《上海金属》2003,25(5):12-15
研究了钒钛微舍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根据热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图和静态再结晶图可以综合判断在高温轧制过程中轧制温度、轧制速率、压下率、停留温度以及停留时间对热变形奥氏体组织状态的影响,从而为实际生产工艺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C-Si-Mn系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道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热轧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容易;变形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小,热变形流变应力随之下降,并且双相钢中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形貌均有退化趋势.通过对不同变形温度下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热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含Ti无间隙原子钢的高温变形与静态复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洲  酒井拓 《上海金属》1997,19(4):28-33
在形变温度1123~1273K、形变速率3.3×10-3~2.S×10-1s-1的试验条件下,采用拉伸变形以及两段加载变形试验方法研究了合亚无间隙原子铜(IF钢)高温变形以及变形后的静态软化行为。调查了两段加载变形试验所求得的静态软化率随等温保持时间的变化,详细讨论了动态回复组织和动态再结晶组织对高温变形后静态软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量对TWIP钢流变应力和临界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TWIP钢热变形的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各种变形条件下,TWIP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有很大差异,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粗化,而应变速率和应变量的增加有利于晶粒细化;最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TWIP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43.3 kJ/mol,并求出了该钢种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与Z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态再结晶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张瑞祥 《上海金属》1995,17(2):45-48
着重介绍宝钢近年对含钒、钛、铌的高强度厚板钢、管线钢、超深冲钢、锅炉管钢等的开发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Gleeble-3500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了X120管线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在温度1 050~1 150℃和应变速率0.01~0.1 s-1下变形时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当应变速率为1~10 s-1时,动态再结晶难于发生。该钢热变形时的Z(Zener-Hollomon)参数方程为Z=.εexp[(498.288×/1038.31T)];动态再结晶发生的临界应变量εc和Z参数的关系为εc=0.034 445 lnZ-1.200 188 3;动态再结晶变形激活能Qd=498.288 kJ/mo。l试验结果为该钢轧制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热作模具钢合金化及其强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纳了常用和新型的热作模具钢,并着重介绍热作模具钢中的合金元素、碳化物及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铌钛微合金热连轧带钢冷却过程中组织演变及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Nb-Ti微合金钢,在热模拟实验机实验的基础上,对高温变形后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和修正,对相变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