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侧聋(single-side deafness,SSD)为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即患耳听力极差,对侧耳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2015年欧盟统一认可的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中对SSD的定义为患耳纯音听阈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而健耳听阈(0.5、1、2、4 kHz纯音的平均听阈)≤30 dB HL[1]。SSD病因较多,包括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腮腺炎、突发性聋等,其总患病率为12/10万~27/10万[2];英国每年SSD患者新发病例约有7500例[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助听效果评估调查问卷(COSI问卷)初步评价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ound,CROS)助听器应用于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 20例单侧聋患者进行助听后效果评估,分别进行CROS助听器干预前后安静环境下和噪声环境下言语测试、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表(Qu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心理物理测试及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对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的意义,比较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1997-03-2007-06共植入人工耳蜗353例,选择语后聋植入者31例,语前聋植入者59例参加研究.对语后聋和语前聋受试者的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相同植入电极的语后聋和语前聋患者开机0.5年后的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有无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声场测试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啭音)为25~45 dB(nHL).植入同种电极(澳大利亚直电极、澳大利亚弯电极、奥地利Medel C40+)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语后聋患者的CAP和SIR得分高于语前聋患者.结论:CAP和SIR是一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方便有效的评估方法.植入相同电极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的纯音听阈、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动态范围无明显差异,但语后聋患者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效果好与语前聋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情况,探讨成人行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岁以上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52例进行测试,分为语前聋无干预组(9例)、语前聋佩戴助听器组(27例)、语后聋(16例)三组。采用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电刺激听觉反应阈值(Threshold,THR)、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level,MCL)评价其声音感知能力;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双音节词表评价其言语分辨能力。分别在开机6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开机6个月后三组声场助听阈值、THR、MCL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双音节识别率在开机6个月时语前聋无干预组8.78%、语前聋助听器组16.44%、语后聋组53.13%;在开机24个月时各组双音节识别率均上升,语前聋无干预组达18.22%、语前聋助听器组达52.89%、语后聋组达84.31%,语前聋助听器组提高明显。结论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可获得与语后聋相近的听觉感知水平,长期使用人工耳蜗可加强言语识别能力,对术前有听觉言语基础的成人语前聋患者应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成人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远期效果。以为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择一例单侧聋20年成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随访其残余听力、言语识别率、声源定位能力、以及言语空间和听觉质量主观量表(SQQ)。结果 该患者术后残余听力早期保持良好,但五年后残余听力未能保留。言语识别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而有所提升,但没达到较高水平。声源定位能力随时间有所改善。随访SQQ量表可以看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于言语理解、空间听觉、声音聆听能力都有所帮助,尤其对于空间听觉帮助较大。结论 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可以改善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与声源定位能力及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获益情况,为这类患者的术前选择、咨询方式、术后评价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以语前聋青少年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CI平均16月,利用自行设计的CI使用效果和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其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进行听力言语测试等主客观评估分析术后获益效果。结果 调查表明术后30例患者及其家长均认为从CI能获得良好的声音,其中27例(占90%)术后的唇读能力改善;21例(70%)能理解环境声和部分言语声,问卷显示辨别环境声能力好于理解言语声;术后24例(80%)唇读 口语的交流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本人及家长都愿意选择CI。结论 CI对语前聋青少年在综合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听力损失者借助人工耳蜗重获听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听力正常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8例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耳蜗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及人格特质进行评估,并与45例听力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CL-90评分结果显示:耳蜗组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六个因子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躯体化、强迫、抑郁三个因子的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PQ评定结果显示:耳蜗组在人格特质的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人工耳蜗有利于改善重度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提示在进行听觉言语康复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和社会交往状况,以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受听力损失困扰的群体较为庞大,单侧聋是听力损失其中的一类。单侧聋是指一侧耳为重度及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而对侧耳保持正常或轻度听力损失。这类患者会出现声源定位困难、噪声下言语辨别困难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单侧聋的患儿长期只用单侧听力,容易出现疲劳,并影响其学习及智力发育。对侧听力的相对完好使得该类型听力损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相当多的单侧聋患者终生都没有得到治疗干预。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单侧聋的听觉原理、临床表现及不同干预治疗的特点,旨在帮助单侧聋患者及早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并能尽快了解不同干预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单侧聋患者尽早选择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单侧耳蜗毁损后1、2、3、4周谷氨酸受体4(glutmate receptor 4,GluR4)在大鼠耳蜗核的表达变化,为探讨单侧聋听觉中枢重组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新生SD大鼠饲养至出生后12 d(P12),随机分为实验组(左侧耳蜗毁损32只)、伪手术组(进行伪操作32只)及对照组24只,术后1、2、3、4周取三组大鼠双侧耳蜗核,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耳蜗核GluR4的表达变化。结果 伪手术组及对照组大鼠术后1、2、3、4周,双侧耳蜗核之间比较GluR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伪手术组及对照组双侧耳蜗核GluR4的表达在不同发育时间比较,术后1周与2周相比,2周与3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耳蜗核两侧之间对比,术后1、2、3周双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发育时间对比,实验组术侧耳蜗核中GluR4的表达在术后2周与3周相比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周与2周、3周与4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健侧术后2周与3周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语前聋患儿6岁前与6岁后植入人工耳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6岁前与6岁后两个年龄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 方法对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随访0.5~4年,按手术年龄分成A组(1.0~5.9岁)和B组(6.0~17.9岁),进行术后的听觉和言语识别率的评估. 结果 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全部手术成功,全部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A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0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90%.B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6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5%. 结论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1.0~5.9岁与6.0~17.9岁比较,在术后的言语识别率和语言清晰度两方面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因此,为达到满意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人工耳蜗植入的时机最好在6岁之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学龄前不同年龄段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影响其康复效果的可能因素。方法将55例植入Freedom人工耳蜗的学龄前语前聋患儿按植入年龄分为1~3岁组32例,>3~5岁组23例,于术后开机1、3、6、12、18、24个月时分别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及学习能力。结果在术后两年内,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两组对象的平均言语识别率、平均语言年龄、CAP分级及SIR分级均逐渐提高,且在术后各时间段1~3岁组的平均言语识别率、平均语言年龄康复效果优于>3~5岁组(P<0.05);在术后开机1、3、12个月时1~3岁组的CAP评级高于>3~5岁组(P值分别为0.001、0.002和0.002);在术后开机1、3、12、24个月时1~3岁组的SIR评分高于>3~5岁组(P值分别为0.00、0.00、0.024和0.024);两组间各时间段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越小,术后两年内康复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和术后康复时间是影响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语前聋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以及随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延长康复效果的改变趋势.方法:按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2组(≤3岁组和>3~6岁组),分别在术后开机3、6、9、12个月时评估其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并记录结果.结果:随着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增加,聋儿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康复效果逐渐提高(P<0.05),≤3岁组听觉及言语能力的康复速度优于>3~6岁组(P<0.05),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语前聋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年龄与使用时间的长短共同影响其康复效果,小龄植入并经足够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实现康复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耳聋对中枢听觉系统影响的不同,耳聋又依据程度和侧别分为双侧听力损失、单侧听力损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1].UHL的患病率较高(7.2%~15.0%),由于临床重视不够,导致许多UHL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听力康复[1-4].重度到极重度UHL,[又称单侧聋(...  相似文献   

16.
大龄语前聋者,指习得语言能力前患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并且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偏大的患者。大龄语前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适龄幼儿患者差,其术后的评估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所以,本文就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评估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语后聋长期全聋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方法 双侧听力下降时间不同步、双侧耳聋程度不一致的语后聋患者4例,对重度聋时间较长(均>10年)、耳聋程度较重侧进行植入人工耳蜗,分别在开机后6个月、12个月,使用心理物理学测试(T/C值),术后声场内最佳助听条件下言语频率平均听阈(pure-tonethreshold average,PTA).安静及噪声环境巾的言语识别率(HINT句表),单音节词识别率(HOPE词表),汉语声调识别(MESP),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成人生活质量调奁问卷等评价指标,评价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4例受试者在开机半年至一年内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PTA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安静环境中的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90%以上,噪声环境中平均达到70%;植入者可以很好地识别汉语声调;人工耳蜗为植入者带来了较高的社会效益.患者对人工耳蜗的植入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 4例受试者都选择重度聋时间较长侧作为人工耳蜗植入侧,开机后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良好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充分发挥了人工耳蜗的功能和优势的同时.听力相对较好侧耳还町继续佩戴助听器,保留了患者双耳聆听和日后接收其它治疗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创造了最佳聆听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脑瘫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年前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5年来的肢体运动状况,并以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并比较其手术前后听力言语能力。结果术后该患儿成功重建了听力,经过肢体康复训练,躯体运动障碍完全康复。术后5年声场测听为轻度听力下降,语言能力较听觉能力提高缓慢。CAP为5级,SIR为2级。普通话声调识别率约为43%,声母、韵母识别率分别约为50%、55%。结论对于伴有脑瘫的语前聋儿童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和审慎观察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需要制定特殊的康复计划方能让患者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受益,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脑瘫聋儿的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客观及主观听力学评估来确定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对语前聋成年患者言语发育有促进作用。采用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的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等客观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主观指标。结果是 1989~ 1999年共完成 198例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其中4 4例为语前聋 ,分别植入美国Nucleus 2 2、Nucleus2 4或Clarion人工耳蜗装置。患者平均手术年龄 34岁 (14~ 6 2岁 ) ,通过开放式言语识别率测试 (包括字词、短语和短句识别 )可以发现自幼接受不同听力训练的语前聋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语前聋患者手术效果的确不如语后…  相似文献   

20.
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生命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例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临床资料和听力学资料,并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 questionnaire,NICQ)对植入者进行评估.按照术前交流方式将植入者分为手语交流组(7例)和言语交流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生命质量.结果 20例植入者术后17例可使用言语交流,其中5例完全依赖言语,术后交流方式中,手语交流组3例(15.0%,3/20),言语交流组17例(85.0%,17/20),与术前(手语和言语交流组分别为35.0%和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交流组在高级声音感知及言语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手语交流组(P<0.05).结论 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后可获得较好的生命质量,术前言语能力和交流方式可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