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 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用量20μg/kg),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用量为0.5μg/kg),舒芬太尼2组(S2组舒芬太尼用量为1μg/kg)。比较3组患者镇静后10 min时、麻醉诱导即时、气管插管后3 min、二氧化碳气腹、二氧化碳气腹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推算MBP、HR、ECG、SpO2。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时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及拔管时患者SBP、DBP。推算MBP、HR、ECG、Sp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1组和S2组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而F组患者的波动相对较大。S1,S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与F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患者SBP、DBP、MBP、HR,S1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S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部分患者需要加用阿片类药物拮抗药,使用拮抗药后部分患者有烦躁、不自主体动等并发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能良好的控制因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导致的应急反应,维护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苏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辅助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两组患者可唤醒时间、拔管呛咳以及躁动发生情况;术前1 d与术后3 d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时间点HR、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间点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唤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呛咳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POC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可维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其苏醒质量,减轻患者的术后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n=32)、对照A组(n=32)、对照B组(n=32).3组均采取静吸复合全麻,对照A组术中持续泵注依托咪酯0.2 mg/(kg·h),对照B组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研究组术中持续泵注依托咪酯0.2 mg/(kg·h)和右美托咪定0.3μg/(kg·h).对比3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切除标本时(T2)、术毕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T0、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统计3组麻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T1、T2、T3时SBP、DBP、HR水平波动小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 3组T3、T4、T5时Cor、NE、Glu水平较T0时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研究组T3、T4、T5时血清CD4+/CD8+、CD4+、CD8+水平较T0时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 3组气管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能进一步减轻术中应激刺激,降低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及阿托品组(均为n=2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推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lmg/kg,比较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气管插管时(T2)和术毕(T3)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麻醉诱导前、术中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数量差异情况。结果:T1和T2时相,阿托品组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P〈0.05),且明显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但术毕拔管时阿托品组患者的腺体分泌物明显大于戊乙奎醚组(P〈0.05)。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患者的腺体分泌抑制效果更佳,且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下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组( LM 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 T T组:20例).观察诱导前(T0)、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后5 min(T3)及拔管或喉罩移出后1 min(T4)的SBP、DBP、HR、SpO2、Pet CO2及Ppeak;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结果 LM组和TT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2时TT组SBP、DBP和H R均显著高于LM组(P<0.05);TT 组术后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明显高于LM 组(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全麻甲状腺类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下实施甲状腺类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分别手术。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AE、NE、DA在T2、T7时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甲状腺类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无创电生物阻抗法(TEB)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人工流产术的育龄妇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单纯丙泊酚对近似于正常人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剂量为2~2.2 mg/kg,用质量分数为2%的丙泊酚,在20 s的时间内均匀注入,术中病人有略微肢动时追加30~50 mg丙泊酚以维持麻醉深度.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T2)、追加丙泊酚(T3)、手术结束(T4)、唤醒(T5)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量(CO)、每搏量(SV)、体血管阻力(SVR)及心室收缩加速度指数(ACI).将T1、T2、T3、T4、T5时间点所测得的结果与T1时间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2与T1比较SBP、DBP、MAP、HR、CO、SV、ACI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SVR升高(P<0.01);T3与T1比较SBP、DBP、MAP、HR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CO、SV、ACI降低(P<0.01),SVR升高(P<0.01);T4与T1比较HR、CO、SV、ACI有显著性差异(P<0.01),T5与T1比较,HR、CO、SV、ACI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SBP降低(P<0.05),SVR升高(P<0.01).患者术后恢复迅速而完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育龄妇女行人工流产手术期间的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间接说明丙泊酚有心功能抑制作用.应用无创电声物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可及时应用而不受条件限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钩藤散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犬20只,随机分为5组,麻醉后股动脉插管、经压力换能器连接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连接MFV-3200型电磁血流量计;打开腹腔寻找十二指肠,3个实验组经十二指肠注入高、中、低剂量的钩藤散浸膏,阴性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入尼莫地平(2 mL/kg),分别测定给药前、后脑血流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变化,计算脑血管阻力。结果实验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在给药后150 min时脑血流量显著高于(P<0.05)、脑血管阻力显著低于(P<0.05)正常对照组,180 min时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P<0.001),210 min时仍有效。结论钩藤散可明显增加脑部的供血,减少脑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脑部营养,防治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3.
观察飞龙掌血(Taddalia asiatica Lam)水提物(飞龙一号,F01)对正常动物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正常家猫麻醉后开胸,在人呼吸下观测用药前后动力的左心室内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内压变化速度、动脑海因压、心输出量和心率等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种剂量(73.5、127mg/kg)的F01静脉注射后,显著降低,LVP,TPVR,SBP、DBP、MBP、LVWI、TTI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和双氯芬酸钠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术患者120例,ASAI级,年龄19~36岁,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双氯芬酸钠(D)组和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BD)组,各40例。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mg/kg;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入肛门;B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人肛门,并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mg/kg。术毕拔管及术后2、4、8、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镇痛评分。结果B组和BD组患者术毕拔管后、术后2hVAS评分低于D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4、8、12、24hVAtS评分明显低于B和D组患者(P〈0.05)。结论防御性应用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栓可显著缓解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后血压和唾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变化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69名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并分为I等位基因型组(II+ID)和DD基因型组.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间隔48h):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incremental exhausted testIET)、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验(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testMAET)和安静对照实验(rest control testRCT).每次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血压水平和唾液NO含量.结果: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II:24.6%,ID:44.9%,DD:30.4%),符合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P0.05).II+ID组IET和MAET后SBP和MAP较实验前降低(P0.05),RCT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实验前升高(P0.05);IET后SBP和MAP变化量低于MAET和RCT组(P0.05),MAET后SBP和MAP变化量低于RCT组(P0.05);DD组IET和MAET后SBP,DBP和MAP较实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CT后DBP和MAP较实验前升高(P0.05).II+ID组IET后唾液NO含量较实验前升高(P0.05),其变化量高于MAET和RCT(P0.05);DD组不同强度运动后唾液NO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ACE I等位基因(而非DD基因型)携带者急性运动后SBP和MAP下降、NO升高,且与运动强度正相关.因此ACE基因I/D多态性可影响运动的降压效果与NO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燕麦(Avena sativa L.)对超重/肥胖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Ⅰ -Ⅱ级伴有超重/肥胖患者70例受试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进食或不进食麦片,5周后,两组的干预措施对调,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实验期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腰围、体重指数(BMI)、WHR、TG和TC的值均有明显降低;其中两组实验期的SBP和BMI较各自自身对照期有显著降低(P<0.05).故燕麦对超重/肥胖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相关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供临床选择饮食干预辅助治疗超重/肥胖伴高血压时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有氧训练16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规律.方法: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预试验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CE组)和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IE组)16周,分别于训练前、后期测定安静血压及外周血浆内皮素-1.结果:经16周的练习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但CE组对脉压差的影响不明显(P0.05),IE组则可以使脉压差明显下降(P0.05);CE组的训练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下降(P0.05),IE组训练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对较大强度的有氧练习适应良好,训练后血压下降,血浆内皮素-1的浓度下降.高血压患者进行较大强度的有氧练习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腭裂修补术中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腭裂修补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术前分别静推曲马多2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儿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围麻醉期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曲马多组在拔管时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平稳。苏醒期躁动评分曲马多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腭裂修补术术前静推曲马多2mg/kg可获得围麻醉期间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