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已逐渐取代伤寒而成为沙门菌属感染的主要类型。 2 0 0 1年 4月~ 9月共收治甲型副伤寒 82例 ,均经细菌学检查证实。为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 ,将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试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来自住院的 1 32例沙门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30例 ,年龄 1 4~ 72岁 ,平均 31 3岁。全年均有发病 ,以夏、秋季居高。1 2 实验室检查  1 32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于入院当日或体温最高时抽血培养。血培养阳性 82例 ,同时作骨髓培养阳性 1 2例…  相似文献   

2.
3.
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贵阳地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苗基因组,以确定其是否带有抗性基因。方法从30倒样本中筛选一例贵阳地区当前单簇耐药谱最广的菌株。选择一株含抗药性最多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提取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Ⅰ类整合子和相关耐药基因。结果通过对该菌Ⅰ类整合子和抗性基因的检测,发现Ⅰ类整合子并携带抗性基因sul2、tetA(G)、blaTEM1等,抗性基因应定位在染色体上。结论多药耐药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临床分离株,抗性基因定位在于染色体上,不在以往学者怀疑的3.6kb质粒上。结果显示,此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抗性基因应是以Ⅰ类整合子的形式存在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德军  张碧霞  张彤  曹雁  毛跃  杨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77-3978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甲型副伤寒防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分离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检出耐药菌株101株(90.1%),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耐2种~4种抗生素有68株(67.3%),耐5种及5种以上抗生素有24株(23.8%)。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2年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金法祥  李水法 《医学文选》2001,20(5):687-687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绍兴地区几年来散发性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为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的耐药情况 ,我们对 1999年绍兴三家医院分离的 17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来自绍兴市疾控中心 90份 ,绍兴二院 70份 ,绍兴市人民医院 12份。其中男 10 9例 ,女 6 3例 ,年龄6~ 6 9岁 ,平均年龄为 31.4岁 ,所有菌株均为血源株。1.2 材料 血液双相培养基及 API2 0 E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系卫生部兰洲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3 菌种鉴定 经血液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QRDR基因突变点差异。结果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特征,其中gyrA的Ser83及parC的Thr57位点突变占主导(分别占78.3%和91.3%),Ser83位点突变率与敏感株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例的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特点,并与近年伤寒病例做对比。结果甲型副伤寒组消化道症状较伤寒组明显,更易并发肝脏损害,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8.
1 临床病例 患者张××,女,25岁,公务员,因"发热伴畏寒4 d"于2006年8月8日19时来本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本院就诊前已在外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正常,予抗感染治疗1 d效果不佳.查体:T 39.1℃,急性病容,心肺腹体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常致食物中毒、急慢性胃肠炎、甲型副伤寒,也可引起胆道、胆囊的感染或肠道穿孔引起腹膜炎。而引起胸部切口感染,在临床罕见[1]。我科于2004年12月从胸部脓液中分离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侧前胸壁包块1个月,活检后切口  相似文献   

10.
呈贡区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非哺乳期右侧乳腺脓肿的病例成年女性,经乳腺脓液培养发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非哺乳期,1月余前感右侧乳房红肿、疼痛,有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感畏寒、怕冷,伴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及腹泻,在院外反复多次输液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10月6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可,神清,表情淡漠,查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3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对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四种抗菌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三代头孢菌素及环丙沙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应根据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贵阳地区14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成10个PFGE带型,1型32株占21.9%,2型73株占50.0%,3型13株占8.9%,4型7株占4.8%,5型14株占9.6%,6型、7型、8型和9型各1株,各占0.7%,10型3株占2.7%,各型之间的相似性在98.1%~72.0%。暴发株24株被分为5个PFGE带型,1型占54.2%,带菌者1株为1型。各年菌株的PFGE带型不尽相同,1型和2型为常年流行带型。高流行区县的甲型副伤寒菌株被分为9个PFGE带型。结论贵阳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复杂以2型和1型为优势流行带型,提示存在同一克隆群的菌株广泛传播。该研究进一步证实PFGE是一种发现或预警暴发的可行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快速检测伤寒杆菌的实验方法。方法 根据副甲伤寒杆菌鞭毛抗原基因DNA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建立套式PCR技术,对1株伤寒杆菌及5株非伤寒杆菌进行扩增。结果 除副甲伤寒杆菌出现343bp的特异性扩增区带外,其他5株非伤寒杆菌均为阴性。结论 Nested-PCR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检测伤寒杆菌的方法,为伤寒的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其 《医学文选》2005,24(5):697-698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在我国仍较高,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合理用药,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血培养中检测5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7月 ,我院从被动物咬伤患者的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 ,同时又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 ,女 ,38岁 ,有饲养猫、狗的嗜好 ,不幸被猫抓伤 ,引起伤口感染 ,出现疼痛、肿胀、渗出、低热等 ,到医院就诊。细菌学鉴定 :取分泌物接种血平板 ,37℃ ,18~ 2 4小时 ,形成两种菌落 :①不溶血的小菌落 ,乳白色 ,中等大小 ;②灰色、湿润菌落 ,分别进行纯培养和同时转种SS琼脂平板 ,16~ 2 4小时 ,两种细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 ,在SS琼脂平板上第一种菌不生长 ,第二种菌形成无色、透明的小菌落。涂片染…  相似文献   

16.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5年宁波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流行原因分析.方法菌株均来自本院2005年1月1日至3月1日以"发热待诊"收住及门诊的患者,经血、大便、尿培养,采用法国VITEK32仪器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沙门菌属诊断血清O2和Ha凝集定型,检出119株甲型副伤寒杆菌.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调查,发现66%(79/119)的患者在发病前吃过生或半生牡蛎、毛蚶等近海海产品,暴发流行的季节在冬末春初;这次甲型副伤寒耐药率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耐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均在90%以上,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治疗甲型副伤寒较为理想的药物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特别是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野生型副甲菌进行同源重组,获得2、3、5号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将3株突变菌和野生型副甲菌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不同pH值和温度及不同浓度的盐离子处理后,测量菌株的A595值,分析3株突变菌对抗生素、温度、pH值和盐离子的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结果:PCR和融合PCR扩增出3个同源臂,构建的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表明构建成功;同源重组和抗噬菌体验证表明成功获得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3株突变菌产生了卡那霉素抗性,且对链霉素表现出敏感性;2号菌表现出氨苄青霉素抗性,5号菌表现高温度耐受性;与野性型副甲菌比较,3株突变菌的生长曲线明显平缓,尤以2号突变菌最为突出。结论:成功构建抗噬菌体突变菌,并获得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 ,副伤寒沙门菌比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更高〔1〕。近年来 ,副伤寒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耐药情况更加复杂。作者对我院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11月经血培养证实的 78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作一分析 ,以期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本组 78例血培养标本取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 3例 ,女 35例。年龄 15~ 81岁。1.2 方法 抽静脉血 8ml,置于美国BD公司生产的血培养瓶中 ,在BACTEC- 912 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 ,6~ 36h报警为阳性 ,移种于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信息和迅速的直接药敏结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发热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方法的鉴定结果比较。对阳性血培养作直接药敏试验并与常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检测方法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作为对照,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3.6%和90.7%,这两种方法有着极显著联系,菌种符合率在88.7%左右。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ELISA法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等特点。直接药敏试验至少可提前24h报告结果,为临床合理、及时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奏波  高源 《重庆医学》2016,(22):3083-3085
目的 探讨副伤寒甲临床表现及耐药情况,为其有效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4例副伤寒甲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分析耐药性特征.结果 近期副伤寒甲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高热占95.83%,肌肉酸痛占87.50%,腹痛、腹泻占20.83%,恶心呕吐占16.67%,无表情淡漠、皮肤玫瑰疹、相对缓脉等.白细胞计数(5.078±1.480)×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003±0.007)×109/L;降钙素原小于或等于0.5 ng/mL占58.33%;超敏C反应蛋白(96.89±80.17)mg/L,脾大占20.8%,肝大占4.17%.耐药率前5位由高到低为氨曲南(62.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00%),氨苄西林(29.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50%),哌拉西林(12.50%).敏感率由高到低为碳青霉烯类(100.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00.00%),三代头孢菌素(95.83%),左氧氟沙星(95.83%),复方新诺明(95.83%).结论 副伤寒甲临床表现不典型,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左氧氟沙星或(和)头孢曲松耐药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