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G IS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的转换。对于面状目标,在以往的研究中,忽略了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而在一些应用领域,这些误差和不确定性是不能忽略的。主要分析了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来源以及传播。这些来源主要包括栅格数据本身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栅格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以及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模型本身的误差和不确定性。通过试验,以面目标的面积为指标分析了面状目标由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GIS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的转换.对于面状目标,在以往的研究中,忽略了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而在一些应用领域,这些误差和不确定性是不能忽略的.主要分析了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来源以及传播.这些来源主要包括栅格数据本身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栅格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以及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模型本身的误差和不确定性.通过试验,以面目标的面积为指标分析了面状目标由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保证空间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成为限制GIS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针对GIS矢量数据在数据转换过程中选点难,转换之后出现几何位置差异的问题,提出基于栅格数据坐标变换模型,采用图像数据转换时的控制点,将矢量数据纠正到标准的目标构件图库中,达到矢量空间数据有效匹配的效果。进行矢量数据变换时,针对仿射变换、多项式模型等变换模型的限制性,基于Delaunay三角网对平面进行剖分,将纠正误差进行局部控制。最后,以ShapeFile为例实现了几何纠正算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栅格数据进行图形叠置分析的方法,提出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的链拓扑法、减少栅格数据存储量的编码方法、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以及叠置评价结果的类型格网合并的边界跟踪算法,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说明栅格图形数据叠置分析方法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建辉  付瑞全 《测绘通报》2013,(10):115-118
通过分析国内外基于矢量方式海洋划界技术实现原理和技术特点,认为传统划界技术存在着概念不严密、算法复杂、数据结构不统一及缺乏误差讨论等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高精度海洋划界技术要求。而地图代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优势,为高精度的海洋划界模型建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1km格网的空间数据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由全国1:10万比例尺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生成的1km格网土 利用/土地覆盖成分数据,分析了依据面积最大原则生成1km单一性值栅格数据与原始成分类型数据之间的误差分布,研究了按照面积最大和中心属性值法从1km栅格数据粗化为4,8和10km栅格数据过程中的误差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地貌特征对这种尺度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km单一生栅格数据压缩的城镇及居民点的实际面积(减少多于60%),而增加了林地和旱地的面积,对于单元栅格而言,各类的面积误差(成分面积与尺度转换后保留的单一类型面积之间的差值)与相应尺度栅格范围内的土 地利用复杂程度是对应的,由最大面积法的数据尺度转换引起的误差是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中心属性值法转换过程的误差呈现近似随机分布,应用面积最大法转换空间数据尺度中的误差分布受地貌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水田与旱地面积在数据粗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在山地和丘陵区明显高于在其地貌类型上的误差,中心属性值法数据化受地貌类型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GIS中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面积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讨矢量栅格化的几种形式和产生误差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在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方法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利用结构性栅格数据进行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方法,然后以土地利用数据的栅格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常规分析方法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栅格化的误差,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栅格化误差存在空间上的"此消彼长"现象。建议采用结构性栅格数据来改善栅格化误差分析,对误差作基于格网的量化计算,并标记在单元格上。它能有效地区分"此消"与"彼长"导致的误差,使面状要素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且容易进行误差的量化分析与表示。  相似文献   

8.
栅格探测/矢量计算法实现矢量数据求交的进一步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栅格探测/矢量计算法是GIS矢量数据求交中效率较高的算法之一。本文从节约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角度出发,在矢量栅格化过程中借鉴栅格数据压缩的游程编码法的思想,从而实现较大规模矢量数据求交。文中不仅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和有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GDAL的GIS产品坐标系统批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roj.4库中用于坐标系统转换的赫尔默特模型进行了修正,结合GDAL库的相关函数,实现了矢量数据及栅格数据的坐标系统转换。对于栅格数据的国家2000坐标系到1954年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由于栅格数据不具有空间直角坐标,不能按照矢量数据的转换方法进行,为此对七参数的求取进行了修正。精度评定表明,该方法及程序能够实现矢量及栅格数据的坐标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10.
GIS中矢量与栅格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仪普 《四川测绘》1998,21(2):62-65
本文是关于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转换方法的实验研究。作者在分析了数据转换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后,在矢量结构向栅格结构特换中,采用了高效的通界代数法思想;在栅格结构特矢量结构中,采纳了新颖的具拓扑关系的转换方法.改进了其搜索迤界、判断结点和起始点查找等栅格数据转矢量数据过程中的难点技术。算法可靠性好且占用内存较小。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WebGIS中两种传统的空间数据传输模型:基于栅格的空间数据传输模型和基于矢量的空间数据传输模型,总结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兴起的XML技术提出了基于XML的空间数据传输模型,探讨了WebGIS空间数据传输的新模式,给出了多源空间数据到GML格式和GML到SVG格式的转换方法。为基于XML的WebGIS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存在流转难度大、存储不统一、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引擎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Oracle的面向对象的矢栅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矢栅一体化存储模型并优化了检索方法,然后据此构建了数据无缝流转框架,实现了多源异构矢栅数据的统一存储与高效管理。通过与国际领先的同类软件ArcSDE进行测试对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数据流转性能及更优的查询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些通用的空间数据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行了研究,并就不同数据格式的数据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中,.bmp格式的数据量最大,.jpg格式和.gif格式的数据量较小;矢量格式的数据量的大小与空间数据的属性有关,在几种常用的矢量格式中,.e00格式的数据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矢量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算法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边标志算法于众多栅格化算法中最为适合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简化边界标志过程进行了改进,使得处理流程更为简单清晰,实现更为方便,算法更为精确有效。该改进算法使用统一的相加方法进行边界标志,无需对特殊顶点、尖锐多边形、带岛多边形等进行判断和边界转换,便可一次性正确标志,且无需顾及多边形边的存储顺序,更加适合地理信息系统矢量多边形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5.
GIS中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健雅 《测绘学报》1992,21(4):259-266
  相似文献   

16.
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现有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栅格、矢量和混合数据模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该模型将栅格数据以矢量方式进行组织 ,从而同时具有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点 ,也克服了目前普遍应用的混合模型所存在的缺点。还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三级栅格划分和行次序编码方法。该方法存储空间小 ,便于快速索引和计算。最后 ,给出了具体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特征的栅格地理数据盲水印算法。首先,分析了栅格地理数据切割处理的特征及其对常规水印算法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栅格地理数据精度特点,依据栅格地理数据的有效位平面生成水印信息位,而后,采用量化思想将水印信息嵌入对应的可变位平面。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水印算法在保证栅格地理数据精度的基础上,对于任意尺寸的数据都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对于任意强度的切割处理,该算法都体现了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