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效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儿童烟雾病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10例,年龄4~15岁(中位年龄9岁)。根据Suzuki的分期标准,I期3例,II期8例,III期7例,IV期2例。以缺血为首发症状者19例,出血为首发症状者1例。20例患者均行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或STA-MCA搭桥术联合应用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encephalo-duro-arterio synangiosis,EDAS),术中均采用脑血管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确定重建血管通畅程度,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重建血管血流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患者行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15例,直接血运重建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5例。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显示吻合口血流通畅19例(95%),吻合血管血流缓慢1例(5%)。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3~22个月,平均(12.5±4.5)个月,术后症状完全缓解11例(55%),症状明显改善8例(40%),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5%)。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术后颅内出血及脑缺血事件发生。术后随访行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的17例患者均出现颈外动脉向大脑中动脉供血的情况。行ECT检查的4例(20%)患者患侧血流灌注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儿童烟雾病能够早期迅速增加脑血运,改善脑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3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TA-MCA+ EDMS)手术方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mRS评分,并测量术前、术后1周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T灌注参数.结果 22例患者术后1周行DSA或CTA检查示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血管闭塞.术后3个月mRS评分与术前、术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CT灌注成像各参数分别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示CBF增加,MTT、TTP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管重建术能改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效果。方法11例成人烟雾病患者,为双侧病变,缺血型2例,出血型9例,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进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为双侧手术,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两个分支吻合。术后均采用CTA、DSA等检查,吻合口血管通畅情况,术后行C T灌注评估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采用此方式进行手术,25个吻合血管,其中24个吻合口通畅,1例因并发症未复查,术后复查CT灌注,显示吻合口血流量及血容量明显优于术前。缺血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T IA发作;随访9例,无再次出血。并发症:1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行对侧手术,术后3 h患者突发意识状态下降,发现颅内出血,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预后差。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患者治疗模式及其疗效。方法 68例MMD患者(缺血型54例,出血型14例)分别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及内科治疗,随访并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40例患者、2例接受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合并动脉瘤的2例行夹闭术及24例接受内科治疗。2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接受STA-MCA手术6例,EDAS手术4例。20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A提示桥血管通畅及CTP提示颅内脑血流灌注显著改善,随访9.3±2.7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未发生责任侧脑缺血发作;3例出血性MMD接受STA-MCA手术,其中1例患者1年后搭桥侧再次脑出血。结论 STA-MCA手术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MMD患者颅内脑血流灌注,降低脑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东红  张东  薛锐  袁巧玲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44-1149
目的 探讨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在成人烟雾病脑血运重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连续前瞻性入组2018年11月-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脑血运重建手 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比较两组术前和随访3个月时的成人韦氏 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bridge prospective memory test,CAMPROMPT)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e,RBANS)中的中的即刻记忆(immediate memory,IM)分项和延迟记 忆(delayed memory,DM)分项得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预后(mRS 0~1分为神经功能正常,2~3分为轻度残疾,4~5分为重度残疾)。 结果 研究共入组14 0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两组基线资料和术前认知功能评 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与对照组WAI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1±11.16 分 vs 95.27±14.83分,P =0.202);研究组的CAMPROMPT评分(22.99±4.11分 vs 20.41±5.69分, P =0.003)、RBANS-DM(89.86±18.96分 vs 79.54±16.12分,P =0.001)、RBANS-I M(84.43±12.35 分 vs 79.61±15.93分,P =0.04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成人烟雾病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有利于患者 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血管重建术治疗的3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SA检查评估血管重建术效果;采用PWI评估脑灌注。结果 33例中,术后27例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DSA显示脑部供血状况良好;PWI显示相对脑血容量增加不明显(P>0.05),但是额叶和颞叶相对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相对平均血流通过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PWI可以定量地分析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有效地评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运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的3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共行36侧半球手术,术后随访6~59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6例(83.9%)。22例术后6~45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血供重建效果良好12例(54.5%)。术后发生脑梗死、硬膜下血肿及头皮缺血各2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例遗留术区头发生长障碍。结论 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技术要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效果,术中分别解剖游离出颞浅动脉额支、顶支,采用较粗一支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4段直接搭桥;另一支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结果 25例患者,行30侧联合搭桥术,23例术后1周内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显示吻合口通畅,头部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增加,缺血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患者的中位m RS评分由术前的3(1,3)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2(1,3)分及术后3个月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P0.01)。患者的中位NIHSS评分由术前的5(4,8)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4(2,7)分及术后3个月的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6,P0.01)。1例患者术后合并对侧半球梗死,另1例合并术侧半球出血,均遗留偏瘫症状。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可显著增加患者近期、远期脑血流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再通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探讨平板CT(FDCT)脑血容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术前病人TIC1分级均为0级。均采用机械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即刻完成FDCT脑血容量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双侧半球脑血容量变化及手术对其影响。结果术后TICl分级2级4例,3级5例。术前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健侧(P〈0.001),血管再通术后病侧脑血容量明显升高(P=0.002),术后双侧半球脑血容量无明显差异(P=0.376)。结论FDCT脑血容量检测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显示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下降,且该方法可在导管室内完成,缩短检查时间,有助于为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脑-硬膜-颞肌-颅骨骨膜血管融通术(STA-MCA+EDMPS)结合颅骨钻孔治疗脑膜中动脉(MMA)自发代偿的烟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A-MCA+EDMPS+额部内侧颅骨钻孔手术治疗的19例(20例侧)MMA自发代偿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儿童3例, 成人16例)。术后1周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 以评估开颅范围及搭桥血管通畅性。术后12个月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 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每6个月进行1次头颅CT或MRI检查, 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采用松岛分级评估侧支血管生长情况。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头颅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结果 19例患者的20例侧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头颅CTA三维重建显示联合血管搭桥手术覆盖MCA区域, 额骨钻孔位于额部内侧大脑前动脉(ACA)区域。术后1周CTA和CTP检查提示搭桥血管通畅, 搭桥区域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8例术前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的患者术后TIA症状全部消失。5例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脑-硬膜-动脉血管联通术(EDAS)治疗炯雾病的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14例行改良EDAS治疗的炯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性烟雾病9例,出血性烟雾病5例。比较其手术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结果14例获得随访4~28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娃好转或无进展,无新发症状。行DSA复查6例,MRA复查8例,9例缺血性炯雾病改善7例,5例出血性烟雾病改善2例。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EDAS用于治疗炯雾病效果肯定,特别是对缺血性烟雾病效果良好;且该术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运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的烟雾病的临床资料,行间接血运重建11例,间接+直接血运重建35例。总结术中护士配合要点和护理重点。结果 46例中,出血型14例,缺血型32例。术后一过性精神异常6例,头痛5例,对侧新发小面积脑梗死2例,言语不利4例,发热3例。缺血型32例中,19例术后缺血症状消失,10例症状减轻,3例无改善;改善率为91%。14例出血型无再出血。结论 烟雾病血运重建术中护理具有特殊性,尤其注意搭桥血管保护和术中综合管理,如血压、体温、体位等护理,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为血管重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术前、术后侧额、颞叶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TTP、MTT平均值低于术前,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侧-侧吻合在成人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采用侧-侧吻合式STA-MCA搭桥术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及确认搭桥部位;术后1~2 d行头颅MRI、SPECT检查评估脑血流改善情况;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DSA检查评估搭桥血管的通畅性;术后3个月行DSA检查并使用松岛分级评估血运重建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 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其中高灌注综合征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5%(3/46)和2.2%(1/46);术后1 d 46例患者的SPECT结果显示搭桥区域相对脑血流灌注与术前的比值为1.20±0.14;术后MRA或DSA随访显示搭桥血管的通畅率为97.8%(45/46)。术后3个月34例患者获得DSA随访, 结果显示松岛分级A、B、C级的患...  相似文献   

15.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血管融合术(EDAS)治疗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2岁。以缺血为首发症状者19例,出血为首发症状者6例。根据Suzuki分型标准,Ⅲ期14例,Ⅳ期8例,Ⅴ期3例。术前常规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EDAS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DS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25例患者,行左侧EDAS手术9例,右侧EDAS手术16例。术后6个月复查,再次接受对侧EDAS手术3例。(1)新生血管生长:术后6个月DSA复查,25例患者中血管重建有效率为85.7%。(2)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对25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脑缺血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脑出血组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25例患者平均随访3.2年,1例缺血患者术后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未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出血患者未有再出血发生。结论 EDAS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对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膜-颞肌血管贴敷融合术(STA-MCA+EDMS)治疗烟雾病手术早期效果及其高灌注综合征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行STA-MCA+EDMS术的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脑血管造影术结果;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6 m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分析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特征。结果 44人,共49次STA-MCA+EDMS术纳入本次研究;该术式能确切改善脑供血,颅内外血管形成良好交通;25人表示症状改善,但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分析,评分虽有所改善,而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有18人(40.9%),而优势半球侧手术明显增加其发生概率(P0.05),Matsushima分型中Ⅲ~Ⅵ型潜在风险较高。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烟雾病患者不同特征,进行有效术前评估及积极预后干预。  相似文献   

17.
成人烟雾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 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1.03;以脑出血为 首发症状入院的57例,187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本组患者来自我国28个不同省市,河南省34人、 河北省30人,所占病例数最多。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血管成像按照铃木分期,其中1期24侧半球,2期96侧半球,3期112侧半球,4期152侧半球,5期80侧 半球,6期24侧半球。本组244例Moyamoya病患者行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57例出血发病的病例均未出现再出血。187例缺血发病的病例中症状明显缓解的161 例,26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本研究样本显示的Moyamoya病临床特征与日本、韩国及北美有所不同,即出血型病例发病率 较低而脑梗死发病率明显较高。其发病机制是否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EDAS手术是治疗成人 Moyamoya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出血型烟雾病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烟雾病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出血型烟雾病发病特征、出血部位及类型、脑血管造影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61例病例中成人57例,以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病居多.52个出血半球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61例患者共行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116例次,行硬脑膜枕动脉血管融通术2例次,2例未行手术治疗,后因再发脑出血死亡,手术后无再发出血病例.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是造成烟雾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行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可能有益于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肌『生脑血管病血管搭桥治疗中CT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组实施搭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CT灌注检查,再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手术侧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降低,达峰时间(TTP)延长情况,符合搭桥手术指征。手术后2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显著升高,显示了搭桥手术对这2组患者缺血区局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烟雾病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手术前升高,而非烟雾病搭桥组rCBV与术前变化不明显;烟雾病组相对达峰时间(TTP)较手术前缩短,非烟雾病组册P改变不明显。结论CT灌注对局部脑血流的评价结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前的重要手术指证;CT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烟雾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通术(EDMS)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STA-MCA分流术+EDMS治疗58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58例中,3例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2 h出现癫痫发作;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Ⅲ级,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肌力为Ⅳ级。结论 烟雾病行STA-MCA分流术+EDMS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