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再灌流后0min、5min、排斥后分别取标本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流后数分钟,移植小肠血管内皮细胞间结合部分开,显露出内皮下基质,血小板聚集并黏附至血管内皮表面。结论:异种小肠移植发生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与异种心、肾移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 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黄平  姚榛祥 《重庆医学》2002,31(1):50-52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比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强烈 ,且目前的药物难以控制。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 ,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DXR)和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近 1 5年来 ,异种移植研究的最大成就就是基本弄清了HAR的发生机理并发展了防治HAR的诸多措施 ,本文就HAR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AR的病理表现HAR发生于非协调性异种移植 ,在移植物血管再通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表现为移植物内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外出血 ,免疫荧光检查有IgM和补体C3沉积 ,移植物失去功能。HAR是由Ⅰ型内皮细胞 (EC)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仓鼠消化道解剖特点,建立稳定的仓鼠-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并初步观察其排斥反应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异种移植免疫特点奠定基础。方法:在解剖10只仓鼠了解其消化道及血供特点并建立稳定的仓鼠至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后分别行仓鼠-仓鼠和仓鼠-大鼠腹部异位小肠移植25例及35例,通过对移植肠活力及系膜淋巴结观察并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了解供肠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发现仓鼠小肠较短,平均15(15±2)cm,其系膜也较短小;移植术后3天供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第4天供肠色泽略暗边缘动脉搏动减弱,绒毛间质明显充血水肿并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绒毛脱落。第5天移植肠颜色发暗,动脉搏动消失,对剌激无反应,淋巴结极度肿大。血管内血栓广泛形成及组织间隙出血水肿,绒毛大面积脱落,淋巴结严重出血水肿。结论:仓鼠-大鼠小肠移植后供肠存活时间为4.5(4.5±1.0)天,其病变特点为广泛的血栓形成、肠间隙出血水肿和大片绒毛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豚鼠对大鼠的异种肠管移植,来探索建立异种肠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用豚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以豚鼠的远端空肠作为移植物,把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吻合,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吻合,移植肠管两端分别与大鼠肠管吻合,重建消化道连续性。结果 移植物存活时间为5min到40min,超急排斥反应由病理学方法确认。结论 豚鼠到大鼠的小肠移植是肠管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并对今后将此技术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面的意义,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先分离、培养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然后将其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并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与大鼠血清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大鼠血清与正常的豚鼠动脉一起培养后,前者所含IgM、C3沿后者内皮细胞表面沉积、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与大鼠血清反应后免疫荧光反应呈阴性,即无IgM和C3。以上结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免疫移植理论和移植外科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全世界都存在着供体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受者需要的问题。异种移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但异种移植最大的障碍就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的超急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供、受体间种源关系越远,越易发生超排反应,与人种源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却因数量少,生长缓慢,不易饲养,易将某些可感染人的病毒传递给受者以及伦理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满足需要,与人种源关系较远的物种中,猪可能是较为合适的一种,猪可在6个月内成熟,其脏器大小与人相似,特别是它的多乳头肾与人肾有相似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肾血流量和浓缩能  相似文献   

9.
Li ZD  Shi CQ  Zhang QH  Xiong YL  Zhou XD  Wang WY  Song N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2007-2010
目的 探讨高纯度眼镜蛇毒因子 (CVF)对非协调性异种大鼠肝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CVF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0对。在豚鼠到大鼠肝脏移植前 2 4h实验组大鼠静脉注射CVF(5 0 μg/kg) ,异种肝脏移植后记录受体生存时间 ,并观察移植肝的病理变化 ,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血管C3沉积情况 ,用大鼠TNF αELISA试剂盒检测异种肝脏移植术后 1h血清中细胞因子TNF α水平。结果 肝脏移植后 ,对照组均发生了HAR ,肝内小血管血栓形成 ,间质出血 ,肝窦和中央静脉可见C3沉积 ,肠系膜淤血明显。实验组均无HAR发生 ,可见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 (DXR)的病理特征 ,血管内皮细胞 (EC)肿胀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肝窦和中央静脉无C3沉积 ,肠道淤血不明显 ,血清TNF α水平下调 ,受体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1 8±0 6与 7 4± 2 1h ,P <0 0 1)。结论 高纯度CVF清除补体可克服非协调性异种肝脏移植的HAR ,延长受体存活时间。CVF用于豚鼠到大鼠肝脏移植这一生命支持模型可以更深入地研究非协调性异种肝脏移植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因子m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动态表达与排异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组织因子在该反应期的意义。方法 建立豚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使用CVF抑制超急性排异反应,FK506抑制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分别在移植术后4、8、12、16、24h切取移植心脏,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排异反应和凝血强度,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未移植豚鼠心脏作对照。结果 在移植后,移植心脏的排异反应和凝血逐渐加重,豚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大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超急性排斥反应及对策,建立异种胰腺移植模型。方法以豚鼠和大鼠为供受者,用袖套法吻合静脉建立异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结果共行 42次手术,成功 38例,均有内分泌功能,移植有效率为 100%。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冷缺血及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不易形成血栓及吻合口漏等优点,为一较实用的研究异种胰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2.
赵中辛  王学浩 《上海医学》1997,20(3):130-132
为探讨异种超急性排斥时补体旁路途径的作用机制,选择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靶,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建立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L-10对大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只供体Wistar大鼠和18只受体SD大鼠分为3组,每组各有6只Wistar大鼠和SD大鼠。Ⅰ组:Wistar→SD小肠移植;Ⅱ组:Wistar→SD小肠移植 CsA;Ⅲ组:Wistar→SD小肠移植 rrIL-10。术后3、5、7d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N-γ、IL-2mRNA。结果:Ⅰ组术后3 d出现排斥反应,第7 d时最重;Ⅱ组术后7d部分出现轻度排斥反应;Ⅲ组术后5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术后7d出现中度排斥反应。Ⅰ组IFN-γ、IL-2mRNA术后明显增高;Ⅱ组术后略升高,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术后升高,较Ⅰ组升高程度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T淋巴细胞疫苗抗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特异性T淋巴细胞疫苗接种对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 :利用FK344 N大鼠的脾细胞免疫Wistar大鼠 ,取后者脾细胞活化制备T细胞疫苗 ,对小肠移植受者的Wistar大鼠进行免疫 ,以大鼠小肠移植后的存活时间、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微量细胞毒测定对该方法抗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加以证实。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较 ,T淋巴细胞疫苗接种使小肠移植大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 (P <0 .0 1)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微量细胞毒实验结果也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T淋巴细胞疫苗接种能显著延长异品系大鼠小肠移植的存活期 ,有明显的抗排斥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等强度冲击波负压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核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后早期豚鼠耳蜗毛细胞胞核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将豚鼠在负压峰值为-44.5~-48.8kPa的中等强度BUP暴露3次,于BUP暴露后7d解剖取出耳蜗,应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显示毛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毛细胞病理损害情况并进行计数。结果BUP暴露后7d,豚鼠耳蜗毛细胞可见胞核肿胀、胞核缺失、胞核固缩3种病变,以核肿胀发生最高,其次是核缺失,核固缩最为少见,3种病变的总发生率达(17.3±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BUP暴露可导致耳蜗外毛细胞核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将豚鼠暴露于不同强度的实验性BUP 1次,8h~7d后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负压峰值为-22.4 ~-63.3kPa的BUP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第2、3排外毛细胞散在性缺失,甚至节段性外毛细胞缺失、纤毛融合甚至巨纤毛形成及胞浆溢出,纤毛内微丝解聚、线粒体肿胀、溶酶体数量增多和胞浆内空泡形成.结论 不同强度的BUP暴露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且BUP强度越高,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诱导后在异体小肠黏膜下层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其在组织工程SIS吊带和聚丙烯吊带修复重建压力性尿失禁(SUI)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32只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8只为对照组,其余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行双侧坐骨神经近端横断术(PSNT)后,将其分为三组各8只:A组无吊带放置;B组(PPM组)行放置聚丙烯吊带;C组(SIS组)放置组织工程SIS吊带。造模14 d后,测定对照组和造模A、B、C三组大鼠的漏尿点压(leak point pressure,LPP),证实造模成功。术后14 d和28 d进行LPP测定,并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尿道周围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PSNT术后14 d和28 d,PPM组和SIS组漏尿点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造模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M组和SIS组的最大膀胱容量与对照组和造模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SIS吊带和聚丙烯吊带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均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